刘振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运用
- 2019年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应用,主要就是通过一种科学合理的手段,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 刘振刚于双成
-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白浆型水稻土施肥量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3414"肥料效应扩展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在东丰县白浆型水稻土上种植水稻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为解决农民盲目施肥,重氮轻磷钾,氮磷钾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 权庆成仇长礼张桂荣刘宗芬刘振刚尤迪
- 关键词:白浆型水稻土最大施肥量最佳施肥量
- 吉林省玉米田在两种施肥处理下的养分收支平衡情况
- 2012年
- 通过在吉林省玉米上安排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两个处理的对比试验,试验后对所有处理开展植株测试,计算两种处理下的玉米100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在只考虑施用化肥带入养分和作物吸收带走养分两个因素的前提下,计算吉林省玉米田在两种施肥处理下的养分收支平衡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施肥处理下的玉米田氮、磷养分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两种处理下的玉米田钾养分收支则处于严重的亏缺状态。在今后的指导施肥中,要同步加强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监测,尤其要密切关注土壤钾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要大力推动玉米秸秆还田。
- 房杰刘振刚顾明尤迪刘春哲朱健菲王秋彬张环宇
- 关键词:玉米田养分
- 吉林省玉米施钾增产效应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田间试验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吉林省玉米施钾增产效应在生态区及县域尺度上的差异,为促进玉米高产稳产和钾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试验中推荐施钾(N2P2K2)和不施钾(N2P2K0)处理,分析生态区及县域尺度上玉米施钾的产量反应、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建立玉米施钾产量、钾肥贡献率与基础产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吉林省玉米施钾的增产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不施钾条件下,吉林东部湿润山区、中部半湿润平原区和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玉米的基础产量平均分别为8.44 t/hm^2 (3.29~14.5 t/hm^2)、9.45 t/hm^2 (3.77~15.3 t/hm^2)和8.11 t/hm^2(3.89~12.84 t/hm^2)。施用钾肥显著提高三大区域玉米产量,东、中、西部平均分别增产1.31 t/hm^2 (18.1%)、1.06t/hm^2 (12.2%)和1.30 t/hm^2 (17.4%)。推荐施钾条件下,东、中、西部玉米施钾的平均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9.7、14.6和20.2 kg/kg,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13.9%、10.2%和13.6%。统计分析显示,三大区域之间玉米施钾的增产量无显著差异,东部增幅显著高于中部,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东部也显著高于中、西部。回归分析发现,各区域玉米的施钾产量均与基础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符合线性模型,东部为y=0.769 x+3261 (R^2=0.616^**),中部为y=0.883 x+2158 (R^2=0.757^**),西部为y=0.873 x+2328 (R^2=0.637^**);而钾肥贡献率均与基础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符合对数模型,东部为y=–28.4 ln(x)+270.1 (R^2=0.348^**),中部为y=–15.9 ln(x)+156.1 (R2=0.172^**),西部为y=–16.3 ln(x)+160.6 (R2=0.123^**)。随土壤基础供钾能力的提高,东部玉米施钾产量的增幅和钾肥贡献率的降幅明显高于中、西部。【结论】吉林省玉米的钾肥管理应根据区域土壤钾素状况、自然气候条件和钾肥效应进行合理配置,现阶段应适当增加东�
- 王寅高强李翠兰焉莉冯国忠王少杰刘振刚宋立新房杰
- 关键词:土壤钾素钾肥利用率玉米产量
- 吉林省绿色食品水稻施肥模式的研究
-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品质有了新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我省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系列绿色食品的开发,绿色食品水稻正是在这股大开发的“绿潮”中总量得以不...
- 王剑峰梁颖李会民刘振刚宋立新李宁郭丽娟刘春哲
- 关键词:绿色食品水稻施肥模式水稻生长
- 文献传递
- 2种施肥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肥料利用率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试验选取吉林省5个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2种施肥处理下的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通过开展植株测试,利用差减法分别测算出了5个水稻品种在2种施肥处理下的氮、磷、钾肥利用率,水稻在2种施肥处理下的肥料利用率对比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均有所提高。
- 房杰刘振刚刘春哲尤迪于双成史海鹏刚洁
- 关键词:施肥水稻肥料利用率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2019年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各种农业发展措施的妥善落实,是新时期背景下一项比较重要的惠农政策,本文主要立足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势,分析了该技术在目前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之后给出相应建议。
- 刘振刚房杰
-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 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被引量:6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氮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通过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8年至今)为研究平台,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主推水稻品种‘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设3种氮肥管理模式,即: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N 350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4:4:2,FFP)和氮肥优化管理(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2:2:2,OPTs),其中氮肥优化管理包括优化施氮处理(N 240 kg/hm^2,OPT)、优化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1)和优化减氮再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先减氮20%再用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2),通过在水稻最大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生物量、产量、氮累积和氮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的差异。【结果】OPT_s处理较FFP处理平均增产8.4%,其原因是提高了水稻花后的氮累积和生物量,进而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氮累积和转运的结果表明,FFP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花后植株体内氮转运来提高籽粒氮累积,而OPTs处理则主要是通过提高花后水稻植株氮累积来增加籽粒氮累积。同时,水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与FFP处理相比,OPT_s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氮肥农学效率(AE_N)和氮肥回收效率(RE_N)分别平均提高99.4%、137.6%和70.0%;且优化替氮处理(OPT1)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仍可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另外,分析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的产量贡献阶段可知,相较于FFP处理与CK处理间的氮肥低产低效阶段,氮肥优化管理则可实现从FFP提升到OPT_s的高产高效阶段。【结论】利用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适量有机替代的氮肥优化管理措施,可协同实
- 王玉雯郭九信孔亚丽张瑞卿宋立新刘振刚张俊王建中郭世伟
- 关键词:水稻生物量氮累积氮肥利用率
- 几种农作物的追肥技术
- 2010年
- 一、玉米追肥的方式和方法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科学施肥是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 刘振刚尤迪房杰
- 关键词:追肥技术农作物高产稳产科学施肥需肥规律施肥方法
- 吉林省西部玉米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被引量:3
- 2023年
-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0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对比分析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氮磷钾配施N_(2)P_(2)K_(2)处理(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是209.20、97.80、85.15 kg/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9.46 t/hm^(2),较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0.64%。与各缺素处理相比,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增产2.21、1.37、1.32 t/hm^(2),增幅分别为37.81%、23.65%、22.41%。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_(2)P_(2)K_(0)(8.14 t/hm^(2))>N_(2)P_(0)K_(2)(8.09 t/hm^(2))>N_(0)P_(2)K_(2)(7.25 t/hm^(2)),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磷>钾。施用氮、磷、钾肥增加玉米养分吸收量(N 192.5 kg/hm^(2)、P_(2)O_(5)86.5 kg/hm^(2)、K_(2)O 217.4 kg/hm^(2))。在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5.11 kg/kg N、22.28 kg/kg P_(2)O_(5)、19.44 kg/kg K_(2)O,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9.50%、29.27%、45.71%,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72%、17.59%、14.97%。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较高,但仍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积极进行培肥改良,并应用减肥增效等相关技术,根植科学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 孙玲孙志旭尤迪于双成朱健菲刘振刚王年一
- 关键词:氮素磷素钾素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