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足爪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足爪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观察不同剂量的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用ELISA法检测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7的含量。结果大、中剂量组的胞浆内NF-κB/p65的阳性表达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GP大、中剂量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能明显改变佐剂关节炎大鼠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现象,TGP小剂量组对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足部皮肤的病理状况无明显作用。中、大剂量的TGP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VEGF和IL-17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TGP能抑制佐剂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TGP可下调NF-κB/p65蛋白的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血清VEGF的产生,最终抑制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川芎嗪(50 mg/kg、100mg/kg)处理组。实验过程中观察胶原性大鼠的一般情况、足爪肿胀度和关节指数的变化。给药结束后第2天,3%巴比妥那麻醉处死大鼠,取足爪组织制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用MTT法检测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制备10%脾组织匀浆用ELSIA法检测脾组织IL-1β、TNF-α和IL-12含量;心脏取血,制备血清用ELSIA法测定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红肿,表面皮肤发亮充血,关节指数上升,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和脾组织中IL-1β、TNF-α和IL-12水平明显升高,大鼠足爪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100mg/kg可改善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一般状况,明显抑制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关节指数;抑制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在570nm的吸光度A分别为0.579±0.017 vs 0.624±0.015,0.263±0.021 vs 0.312±0.017;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显著降低,由模型对照组的(0.756±0.020)μg/L降低到(0.579±0.023)μg/L;脾组织中IL-1β〔(80.32±12.25)vs(160.06±20.61)ng/L〕,TNF-α〔(81.26±13.57)vs(123.51±20.34)ng/L〕和IL-12〔(181.05±19.57)vs(260.08±17.52)ng/L〕水平均明显降低;能明显改善大鼠足爪组织病理改变,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明显减轻,川芎嗪50 mg/kg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川芎嗪100 mg/kg可抑制CIA大鼠脾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脾组织中IL-1β、TNF-α和IL-12和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改善足爪组织病理变化,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