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仁龙

作品数:30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疟疾
  • 4篇疫情
  • 4篇吸虫
  • 3篇血吸虫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虫病
  • 2篇碘缺乏
  • 2篇碘缺乏病
  • 2篇碘盐
  • 2篇碘盐监测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输入性
  • 2篇鼠密度
  • 2篇数据收集
  • 2篇死因
  • 2篇死因分析

机构

  • 25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作者

  • 25篇付仁龙
  • 16篇彭国华
  • 12篇胡主花
  • 9篇冯小武
  • 5篇柳小青
  • 5篇熊志伟
  • 5篇凌军
  • 5篇钱科
  • 4篇范义兵
  • 4篇陈海婴
  • 4篇刘仰青
  • 3篇郑卫青
  • 3篇马红梅
  • 2篇赵萍萍
  • 2篇熊文艳
  • 2篇戚京城
  • 2篇周义生
  • 2篇杨树
  • 2篇陈盛恩
  • 2篇陶卉英

传媒

  • 6篇中华地方病学...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建县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感染与再感染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和再感染水平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昌市新建县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昌邑乡曹会村为观察点,分别于2007-2011年进行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感染者感染度(EPG)和再感染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曹会村人群感染率为3.55%、感染者的平均感染度(EPG)为1.56,2011年分别为1.52%和1.60。2009-2011年逐年居民再感染率分别为2.70%、9.09%和2.47%。结论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村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再感染现象较严重,应加强对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防控。
付仁龙张智姝彭国华熊志伟胡位陈
关键词:血吸虫病化疗再感染
2005-2012年南昌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掌握2005—2012年南昌市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05—2012年南昌市急血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南昌市共发生急血52例,2005年发病率为3.46/10万,2012年为0,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77,P〈0.01)。发病时间最早为5月,最晚11月,7月为高峰。男性43例,占82.69%,女性9例,占17.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1,P〈0.01)。年龄分布高峰出现于6~15岁组和30—40岁组。农民占65.38%,学生占25.00%,渔船民占3.85%,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23,P〈0.01)。感染方式主要以生产性和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分别占63.46%和26.92%,不同感染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0,P〈0.05)。结论南昌市急血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彭国华胡主花周义生付仁龙曾华张智姝范云龙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疫情
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调查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昌市弓形虫病高危人群为实验组,1∶1同比选取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总感染率为5.17%(124/2 400)。9类高危人群总感染率(7.50%,90/1 200)高于普通人群(2.83%,34/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χ2=16.522、64.95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度、养猫、接触动物或肉制品、生吃或半生吃牛肉是人群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昌市弓形虫感染高危人群是弓形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不良饮食及卫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弓形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
彭国华胡主花葛军杭春琴付仁龙冯小武
关键词:弓形虫影响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2年,在南昌市选取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安义县9个县(区)作为监测地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进行尿碘检测,整理尿碘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共采集8-10岁学龄儿童尿样3600份,尿碘中位数为257.35μg/L。其中各年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15.30、314.80、262.92、112.73μg/L,尿碘中位数逐年下降,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29,P〈0.05)。与2009、2010年比较,2011、2012年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00-199μg/L(碘适量)所占比率[15.22%(137/900)、14.67%(132/900)、25.11%(226/900)、30.22%(272/900)]逐年升高,4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77,P〈0.05)。以县(区)为单位,9个县(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20,P〈0.05)。8、9、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280.10、255.11、249.20μg/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5)。男性儿童尿碘中位数(269.70μg/L)高于女性儿童(247.60μg/L),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4,P〈0.01)。结论南昌市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碘摄入量满足机体需求,建议加强学龄儿童尿碘监测.预防碘摄入不足或碘过量可能带来的隐患。
付仁龙李明彭国华黄伟华凌军胡主花冯小武
关键词:儿童
2009年南昌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南昌市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009年网络直报死亡病例的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完善和调整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死因资料进行编码,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2009年南昌市共网络报告死亡病例3934例,其中男性2616例,女性131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98︰1;60岁以上年龄组是死亡的主要人群,占总死因构成的64.6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该市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种,占全部死因的77.61%,其中的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分别以1205和1114例占全死因构成的30.63%和28.32%,伤害是次要原因;肿瘤的首位死因是肺癌,其次是肝癌和结直肠癌,各年龄段的死亡例数男性均多于女性,心脑血管病的首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其次是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自15~19岁年龄段始,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死亡数均依次递增,至70~79岁年龄段达高峰;交通事故为伤害的主要死因,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溺水,30~59岁年龄段为主要的因伤害致死人群。[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南昌市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最主要病种,其次是伤害,因此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付仁龙范义兵熊文艳赵萍萍杨树
关键词: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南昌市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测蛔虫卵;以市区为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相应辖区内14岁以下儿童以年龄组分层,在每个年龄组内随机抽取不少于400人进行了蛔虫感染监测。[结果]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为1.08%;不同年龄组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P﹤0.05);9岁组蛔虫感染率最高,为1.44%。[结论]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较低。
汪德华范义兵付仁龙
关键词:儿童蛔虫感染率
江西省南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南昌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制订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南昌市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950—1954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1955—1962年略微下降(P<0.01)后上升到1969年的最高发病率6 899.50/10万(P<0.01),1969—1976年从高点下降(P<0.01);1977—1985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年发病率急剧下降(P<0.01),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0.01/10万,1988—2009年发病率继续下降(P<0.01),2010年后年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下。整个防治历程经重点防治、全面防治、基本消除疟疾、灭疟后监测阶段和消除疟疾5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南昌市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江西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工作,全市疟原虫血检56 586人,平均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2.52‰,血片复核率为10.62%,发生的91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南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付仁龙彭国华凌军胡主花冯小武李志宏龚艳凤钱科
关键词:疟疾
2011-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鼠类种群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鼠类种群变化情况,为防治鼠类危害和预报预警鼠传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于不同时间,在不同环境类型下,采用夹夜法监测鼠类种群变化情况。结果南昌市鼠密度0.83%,春、夏季较高,其中居民区鼠密度最低,特殊行业其次,农村自然村最高;2011-2013年鼠密度较高,2014-2016年鼠密度较低;南昌市褐家鼠所占比例为36.79%,小家鼠为32.24%,黄胸鼠为26.82%。结论南昌市鼠密度较低,且呈逐年降低趋势,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鼠种。加强鼠密度监测,对预防鼠害和防治相关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柳小青刘仰青陶卉英马红梅付仁龙郑卫青
关键词:鼠密度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南昌市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血防效果评价
2015年
目的评价南昌市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乡镇近年来的血防效果。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南昌市南昌、新建和进贤等3个县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开展人畜查病、螺情调查和血防资料审核。结果被调查的14个乡(镇、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2.5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查病未查到粪检阳性的牛或羊;捕获钉螺1 635只,其中活螺1 278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051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各行政村已建立了完整的,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结论南昌市1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已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要求。
彭国华胡主花付仁龙冯小武陈海婴万保平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控制
南昌市安义县2004~2009年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南昌市安义县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的变化趋势以及死因模式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死因资料进行编码,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安义县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46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8.52/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标化死亡率(555.82/10万)高于女性(434.67/10万)(χ2=109.511,P=0.000);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组年均死亡率分别为53.83/10万,207.11/10万、4 535.71/10万;前5位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6年年均期望寿命为76.79岁,其中男性74.44岁,女性80.68岁。对居民寿命影响最大的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去除该死因后,期望寿命可提高5.90岁,增长7.68%。结论慢性病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及肿瘤是今后预防控制的重点,男性的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付仁龙范义兵袁训新熊志伟邓远平赵萍萍
关键词:疾病监测死亡率死因构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