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与《女神》被引量:2
- 2016年
- 方长安:同学们好,我们今天研讨郭沫若及其代表性诗集《女神》。从胡适到郭沫若,从《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到《女神》(1921年8月出版),短短几年时间,新诗在形式、内容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如果我们回过头去比较两位诗人的作品,会有很深的感触和体会。
- 方长安黄艳灵
-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女神》《尝试集》旧体诗词胡适之时代氛围
- 胡适早年诗歌音节理论与实践 ——《谈新诗》与《尝试集》互释
- 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逾百年。从新诗发生之初起,质疑与诟病之声便不绝于耳。诗人、诗论家在寻找出路之时开始回望新诗发生起点,试图从源流上找到突破。然而,胡适作为中国新诗第一人,在研究者笔下止于“革命”而已。研究者大都承认其白话...
- 黄艳灵
- 关键词:《谈新诗》《尝试集》
- 文献传递
- 《新青年》与早期白话新诗
- 2016年
- 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方长安教授参与者:武汉大学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班王立扬、郑艳明、黄艳灵、徐文泰、高欣、葛思思、周紫薇、宋雨蔚、李译闻、马敏、李一扬、陈妮、丁乐、袁婷等整理者:黄艳灵方长安:大家好,上次课谈到,新诗发生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处于弱势的背景下,发生于西方的强势冲击与民族内在原动力不足之际。新诗的发生发展受益于“五四”时期知识者的世界观念、启蒙立场,且离不开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开放姿态和对中西诗学资源的批评兼容态度,离不开《新青年》对白话新诗的全力运作,等等。
- 方长安黄艳灵王立扬郑艳明徐文泰高欣葛思思周紫薇宋雨蔚李译闻马敏李一扬陈妮丁乐袁婷
- 关键词:白话新诗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化传统文化
- 诗和新诗发生
- 2016年
- 主持人语:新诗已有百年历史,新诗人及其作品无以计数。如果说吟诗、作诗是传统中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他们借诗歌抒怀遣兴,寄托家国情怀,那么,取代旧诗的新诗,则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白话自由体所承载、释放的审美意识与趣味,让不少读者有种隔的感觉,因此一个世纪以来,诟病新诗的声音似乎从未间断。然而,新诗取代了旧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样式,则是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新诗"
- 方长安黄艳灵王立扬郑艳明葛思思周紫薇阳思李译闻许仁浩刘钰琪
- 关键词:诗歌理论中国诗歌自由体中国新诗史家国
-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被引量:1
- 2016年
- 方长安:同学们好!我们在前面研讨了胡适、郭沫若的诗歌,从胡适到郭沫若,新诗从缠脚体到自由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追问了其内在逻辑的连贯与断裂;从《尝试集》到《女神》,新诗展示了自己幼稚和丰富的多重魅力。今天我们将走近将西方象征主义诗风带进中国诗坛的"诗怪"——李金发。那么,什么是象征和象征主义?李金发对西方象征主义作了怎样的借鉴?对中国本土文艺、
- 方长安黄艳灵王立扬郑艳明丁乐张婧冉宋雨蔚徐文泰李译闻葛思思周紫薇张艳平
- 关键词:象征主义《尝试集》中国诗坛意象派波特莱尔自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