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同 作品数:41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艺术 文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我国党政文献对日翻译活动研究——以建国后65年日译单行本为例 被引量:3 2016年 党政文献的对日翻译活动是我国政府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领导人著作、会议文稿以及党政重要政策文献。但是,在学术讨论中,学界多以英译活动为对象,较少涉及非通用语种,相关统计、研究欠缺整体性和系统性,所得结论不够全面。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对日翻译为例,对现有党政文献的非通用语种翻译成果进行详细梳理,分析时代特征,总结对外翻译与传播经验,为今后的外宣工作提供借鉴,为对外传播提供帮助。 鲍同 蒋芳婧20世纪中国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以中、短篇小说为焦点 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中国文学"走出去"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品种类、译介数量、译介方式等问题上。对中国文学的译介,无论从译作数量还是持续时间来看,日本都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在不同时期,其译介目的、译介方式和译介对象的选择有所不同,尤以中、短篇小说最具代表性。本文将以中国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文学翻译史的视域下详细梳理20世纪在日译介情况,尽量挖掘作家作品初次译介的时间和载体,分析原因并展望21世纪的相关活动,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帮助。 鲍同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语言哲学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以饭田隆的学术活动为例 被引量:1 2016年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对语言哲学的研究逐步深入,进入21世纪后更加活跃。其译介、研究重点以西方语言哲学理论、思潮和哲学史为主,目的在于传播语言哲学思想和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日语现象。而考察日本学者的研究轨迹,总结日本学界在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研究条件中具有的独特性,可以引起中国学者的思考,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学术成果国际化。 鲍同司马辽太郎的“中国观”批判——以《坂上云》为中心 被引量:1 2015年 历史小说作家的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是作品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界热议的话题。近年,司马辽太郎的代表作《坂上云》(『坂の上の雲』)在日本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其中很多文字涉及中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人物,其内容的客观性值得商榷。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司马辽太郎笔下的"中国"在该部小说中仅起到衬托作用,同时,对其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提出批评,以修正日本学界及社会中存在的某些文学观和历史观,体现中国学者的研究主体性。 鲍同 原炜珂关键词:司马辽太郎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日本广播研究的沿革与课题 2025年 日本广播事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日本广播有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研究侧重于对作为“新媒体”的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分析。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广播研究的主流观点则变为无线电广播是战时国家管控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建立了东京大学报刊研究所(1949-1992)、NHK广播文化研究所(1946-)等学术机构,它们对电视的研究具有示范性,并提出了“广播研究”批评的新方案。然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广播研究在广播行业的急速发展下反而变得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电视研究尝试借鉴如文化研究、符号学等海外理论建立新的体系。21世纪最初十年,“档案研究”势头强劲,成为日本广播电视研究的宠儿,日本大量研究人员借无线电广播和电视节目资料用于论证事物的“验证时期”(Age of Verification)由此开始。如今,年轻人已很少看电视了,上网看YouTube、Netflix等平台节目的人越来越多。今后,日本的广播研究将聚焦互联网时代“广播”概念的转变。 鲍同 张崧卓(译)关键词:无线电广播 档案管理 日本元旦固定音乐节目研究 2014年 一、导言
元旦前后是日本社会文化最活跃、最丰富的时间段,尤其是固定电视节目争奇斗艳,已成为日本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一些具有传统性、延续性的音乐节目更是倍受关注。NHK电视台每年12月31日举行的"红白歌会"便是代表之一,它不仅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本国观众,还面向海外直播,成为音乐节目国际化的成功典范。其实,"红白歌会"只是众多元旦固定音乐节目的一个。 鲍同关键词:音乐节目 元旦 社会文化 节日文化 延续性 山崎丰子文学中的反战思想 被引量:2 2014年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共识。本文以山崎的"战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贯穿于山崎文学中的反战思想进行研究,详细剖析其"归"的主题和"哀"的基调,对日本是否具有"反战文学"进行深入讨论,了解事实真相,厘清文学概念,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鲍同 姜毅然关键词:反战思想 回归主题 文学领域(近现代部分) 2019年 鲍同 李国磊(整理) 刘泽筌(整理)关键词:文学 文体 论日本文学作品汉译中的异化现象——以山崎丰子作品的汉译为例 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日本文学汉译本异化现象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既有译者的主观因素,又有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的客观条件。通过对日本社会小说《白色巨塔》不同时期汉译本的讨论,总结出翻译活动中异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汉字词汇原样移植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达到直译更加合理地为文学翻译服务的目的。 宿久高 鲍同关键词:异化现象 文学翻译 综合性高校日语学习现状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日语学习者为例 2016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开设公外日语课的中国高校越来越多,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其规模更是日益增大,已成为排行第二的公共外语课堂,仅次于英语。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国内建设的发展,公外日语课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学生的变化更为明显。为此应该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预测趋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公外日语课健康地向前发展。本文拟以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学生的生源结构、学习环境、特点、学习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做印象式的描述与分析,希望借此捕捉综合性大学日语学习者的基本特点,为高校的公外日语教育提供鲜活的研究素材。 鲍同 成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