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秀峰

作品数:4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细胞
  • 15篇脐血
  • 12篇干细胞
  • 9篇造血
  • 9篇胚胎
  • 6篇胎血
  • 6篇胚胎干细胞
  • 6篇骨髓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胰岛素分泌
  • 5篇胰岛素分泌细...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鼠胚
  • 4篇鼠胚胎
  • 4篇脐血移植
  • 4篇小鼠胚胎
  • 4篇护理
  • 3篇血管

机构

  • 28篇山东大学
  • 13篇山东医科大学...
  • 5篇山东大学第二...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作者

  • 41篇马秀峰
  • 31篇沈柏均
  • 30篇时庆
  • 28篇侯怀水
  • 13篇刘星霞
  • 12篇李府
  • 6篇张洪泉
  • 6篇隋星卫
  • 5篇缪兵
  • 4篇张丽萍
  • 4篇丁欣荣
  • 4篇马秀明
  • 3篇孔北华
  • 3篇张丽萍
  • 3篇赵燕
  • 3篇戴云鹏
  • 3篇杨治国
  • 3篇鞠秀丽
  • 3篇杨敏
  • 3篇郑立波

传媒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实用护理杂志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脐血移植术
沈柏均鞠秀丽张丽萍侯怀水时庆张洪泉赵燕马秀峰
进行了人混合脐血在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临床应用研究。最早进行临床混合脐血移植术。在鼠-鼠混合胎血动物实验中,报告受鼠BALB/C体内同时出现C57BL/6-615-BALB/C三嵌合体,持续...
关键词:
关键词:造血细胞
ES细胞-D_3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胰岛素降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ES细胞-D3来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泌的胰岛素的降糖活性及IPCs移植对糖尿病(DM)鼠的降糖作用。方法:ES细胞-D3培养于经处理的鼠胚成纤维细胞滋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扩增,对数生长期时转入无血清含bFGF的DMEM诱导液进行诱导分化,使其分化为IPCs。于诱导的第21天,用ELISA法检测IPCs受高糖刺激2h后所分泌的胰岛素,同时将分泌的胰岛素静脉注射给小鼠,观察受鼠血糖的变化;将诱生的IPCs移植给链脲菌素(STZ)诱导的DM小鼠,观察受鼠血糖水平的改变。结果:ES细胞-D3体外诱导生成的IPCs所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且IPCs经两次移植给DM小鼠后第5天,血糖水平较移植前显著降低(P<0.05),第2次移植后第15天,受鼠血糖水平反弹到与移植前没有差别。结论:小鼠ES细胞-D3诱导生成的IPCs能够分泌有活性的胰岛素,且在一段时间内可显著降低DM受鼠的血糖。
刘星霞缪兵李府马秀峰时庆沈柏均
关键词:干细胞胚胎
混合脐血移植中HLA差异对植入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HLA不同差异混合脐血移植的可行性和植入特性。方法 分别将 2份人HLA半相合或不相合混合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状况及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特性。结果 两组混合脐血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 ,形成供 受混合嵌合体 ,并能重建多系造血 ,植入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PCR SSO)探针检测人HLA DQB1基因发现 ,在多数受鼠体内只有 1份脐血植入 ,该份脐血为体外集落形成能力较高者 ,HLA半相合组有 3例出现来自供 受三者的多嵌合体。结论 HLA半相合及不合混合脐血移植可重建SCID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 ,HLA相合程度不同的混合脐血移植与植入率无明显相关性 ,但相合程度较高者 ,似易于 2份脐血同时植入。
张丽萍沈柏均侯怀水阎文瑛戴云鹏时庆马秀峰鞠秀丽刘星霞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胎血嵌合体联合免疫缺陷
胚胎干细胞诱导生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2005年
刘星霞李伯勤缪兵马秀峰李府沈柏均
关键词:干细胞
脐血混合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用单层琼脂法进行单一和混合脐血粒-单造血祖细胞(CFU-GM)培养,结果发现不同脐血单个核细胞(MNC)间可能互为造血细胞集落刺激活性,混合培养CFU一GM产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之和的均值(P<0.05)。长期深低温保存可累积脐血造血祖细胞数量,且可降低T4淋巴细胞的抗原表达,有利减轻移植排斥。在实验基础上,对2例晚期盆腔肿瘤患儿进行了强力化疗和混合脐血移植术,病情均于一个月内完全缓解,骨髓造血重建,为造血组织移植开拓了新的供源,可能使更多的不治之症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
沈柏均侯怀水张洪泉严志隋星卫刘晓艳丁欣荣马秀峰
关键词:脐血移植造血祖细胞冷冻
脐血生成白细胞介素-15的研究
2001年
李府沈柏均薛波郑立波侯怀水时庆马秀峰
关键词:脐血白细胞介素-15
人HLA半相合混合脐血在SCID小鼠移植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探讨不同供者来源脐血混合移植的可行性和植入特性。方法:分别将两份人HLA半相合混合脐血或单份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状况及多系造血重建特性。结果:混合脐血和单份脐血移植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形成供-受混合嵌合体,并能重建多系造血,存活率和植入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检测人HLA-DQB1基因发现,HLA半相合混合脐血移植可有1份或2份脐血植入,其中造血祖细胞含量和体外克隆形成能力高者,更易于植入。造血重建特性与单一脐血移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半相合人混合脐血可同时在SCID小鼠体内植入,形成来自供-受三者的多嵌合状态,并能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
张丽萍沈柏均侯怀水戴云鹏时庆马秀峰
关键词:胎血嵌合体HLA抗原
条件培养液对脐血CD_(34)^+细胞扩增效应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条件培养液对脐血CD+ 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 4种条件培养液 (胎儿肌肉、胎盘组织、外周血、脐血单个核细胞 )对脐血CD+ 34 细胞进行 2周的体外扩增 ,并和三细胞因子组合 :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 ,SCF)、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flt 3配基 (flt 3ligand ,FL) ,对脐血CD+ 3 4 细胞扩增结果进行了比较 ;利用ELISA方法检测 4种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FL、TPO]的浓度。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液及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CD+ 3 4 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脐血组优于细胞因子组合 ;4种条件培养液中 ,脐血组细胞因子FL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条件培养液组。结论脐血条件培养液可作为体外培养扩增脐血CD+ 34 细胞有效而廉价的扩增剂 ;细胞因子FL可能是造成不同条件培养液对脐血CD+ 34
赵柯沈柏钧侯怀水时庆马秀峰
关键词:胎血CD34^+干细胞因子体外研究
胚胎干细胞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对糖尿病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诱导生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皮下移植对糖尿病(DM)模型小鼠的血糖及一般状况的影响. 方法:首先,将ES-D3细胞培养于经处理的鼠胚成纤维细胞滋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扩增,对数生长期时转入无血清含bFGF的DMEM诱导培养液使其进行分化;其次,采用STZ(剂量:2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DM模型;最后,将诱导21 d的IPCs行肩胛部皮下移植给DM小鼠,观察小鼠血糖及一般状况的变化. 结果:ES-D3诱导生成的IPCs在培养基中自我组装形成三维立体细胞簇,可被DTZ染成洋红色.诱导生成的IPCs经两次移植给DM小鼠后5 d,受鼠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一般状况有所改善,但小鼠的血糖未能降至正常水平;第2 次移植后15 d,血糖水平反弹到与移植前没有差别。结论:ES-D3诱导生成的IPCs皮下移植给DM小鼠,能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降低受鼠的血糖水平,改善一般状况,对DM小鼠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刘星霞缪兵李府马秀峰时庆沈柏均
关键词:DM皮下移植胰岛素分泌细胞
胚胎干细胞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诱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及其所分泌的胰岛素的活性. 方法:将ES-D3细胞培养于经处理的鼠胚成纤维细胞滋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扩增,对数生长期时转入无血清含bFGF 的DMEM液进行诱导,隔天换液,21 d后,采用DTZ 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ELISA等方法检测胰岛素的生成与分泌情况;用RT-PCR法检测PDX-1、Insulin1、Insulin2和Glut2等胰岛素分泌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生成的IPCs所分泌的胰岛素的降糖活性. 结果:在诱导21 d,DTZ染色法观察到被DTZ染成洋红色的I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诱导体系中有胰岛素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群;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IPCs受高糖刺激后分泌胰岛素,动物实验证明所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RT-PCR法检测到有Insulin2和PDX-1 mRNA 的表达,Insulin 1呈弱表达,Glut2不表达. 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诱生的IPCs能够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而且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糖活性.
刘星霞缪兵李府马秀峰时庆沈柏均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细胞RT-PCR法胚胎干细胞小鼠胚胎PDX-1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