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全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隐喻
  • 5篇翻译
  • 3篇语言
  • 3篇教学
  • 2篇心理
  • 2篇英语
  • 2篇知心
  • 2篇认知心理
  • 2篇外语
  • 2篇外语教学
  • 2篇汉语
  • 2篇翻译方法
  • 2篇概念隐喻
  • 2篇词语
  • 1篇对等
  • 1篇心理学
  • 1篇言教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翻译
  • 1篇译本

机构

  • 7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陆全
  • 1篇易庆辉

传媒

  • 2篇英语广场(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咸宁师专学报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培训与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外出版物中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倾向被引量:3
2010年
海外出版物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先音译再加上直译作为注释、音译加脚注、直译、直译与文化对应词并用、借译以及直译加脚注等方法,而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陆全
关键词: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策略异化
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被引量:39
2004年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陆全
关键词:中国文化外语教学人文素质
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被引量:2
2001年
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建筑概念隐喻之上 ,概念隐喻又通过语言隐喻体现出来。作者曾就概念隐喻与词语的关系进行过一次实验 ,本文讨论此实验的结果与意义 ,指出了解和掌握概念隐喻 。
陆全
关键词:词语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
模糊语言的认知解释被引量:4
2002年
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语言现象和模糊语言的民族特性。作者认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认知价值;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认知心理、习惯及方式,它们也体现在模糊语言中。
陆全
关键词:模糊语言认知心理民族特性认知性模糊思维
谈广告汉英翻译的变通被引量:44
2000年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广告都具有其特殊性,如果简单地按;同直译成英文,译方和将背离广告的功能,这不到预期的效果。译者应该采用变通手段,按照广告文体的规律使译文具有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及反应与原文读者相近的效果。变爱要坚持在功能对等的上的等效原则,使译辩证有最佳可读性,又准确、简洁,尽量符合英文广告的风格。
陆全
关键词:功能对等变通可读性广告汉英翻译
隐喻翻译中的互文性解读与重构——以《边城》杨氏译本为例
2015年
互文性是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隐喻是互文的结果,隐喻的互文性产生于现象文本和生产文本之间的交流。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现象,考查译者对隐喻现象文本和生产文本的解构与重构的历程,为隐喻互文性的理解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对隐喻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陆全
关键词:隐喻互文性翻译
现代隐喻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
2001年
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 ,语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现代隐喻观的主要思想包括认知心理学、多值法、原型说和概念隐喻等。结合实践分析隐喻 。
陆全易庆辉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多值法概念隐喻外语教学隐喻理论
荣誉证书英译初探
2013年
荣誉证书行文,格式独特,具有应用文体的特征。因此,荣誉证书的翻译有别于文学文本的翻译,应该遵循"变易"的原则,根据证书的信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陆全
关键词:荣誉证书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论隐喻的本质与意义
人们普遍认为隐喻是文学作品用于比较的修饰手法之一。这种认识具有局限性,因为隐喻不仅是语言问题,更主要是思维和行为问题,它普遍存在于语言和思维之中。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中,通过隐喻把已熟知的经验用来概括未知的事物,把已准确描...
陆全
关键词:语言教学英语文学
文献传递
隐喻的文化意象翻译——以《老子道德经》(八章)辜正坤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精神和审美观。把具有文化意象内涵的隐喻翻译出来,使译入语读者有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是隐喻翻译的难点。辜正坤对《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为探讨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和理念有启迪意义。
陆全
关键词:隐喻文化意象《老子》翻译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