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蓉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女性
  • 1篇狄金森
  • 1篇独身
  • 1篇心理
  • 1篇性意识
  • 1篇仪式
  • 1篇语用等效
  • 1篇原型批评理论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神话
  • 1篇声音
  • 1篇圣经
  • 1篇天使
  • 1篇女性形象
  • 1篇女性形象分析
  • 1篇女性意识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角度
  • 1篇叛逆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作者

  • 9篇赵蓉
  • 4篇邓杉
  • 1篇罗艳

传媒

  • 9篇思想战线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的女性意识探究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狄金森在诗歌中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父权社会做出回应,并最终在男性主宰的诗歌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赵蓉邓杉
关键词:女性意识父权社会觉醒
翻译中实现社会语用等效(英文)
2011年
As a medium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between peoples of two countrie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language, but also of cross-cultural transference. According to Professor He Ziran, socio-pragmatic translation is the kind of translation which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on language use that stem from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s to ser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ays used to achieve socio-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赵蓉
关键词:EQUIVALENCEEXPRESSIONSSYNONYMSANNOTATION
《谢利》中女性问题探究被引量:1
2010年
《谢利》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之后出版的第二部小说,是当时又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作品。谢利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一个突出的女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通过谢利和卡罗琳两位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的探讨,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面临的困境和她们的矛盾心理。通过谢利这个形象,作者对当时的传统女性观念发起了挑战,对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出了抗议。
赵蓉罗艳
关键词:矛盾心理婚姻独身
浅议《圣经》女性研究的意义和走向被引量:2
2008年
当今社会,《圣经》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得到突显,越来越多的学者立足文本分析,并充分利用社会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圣经》独特的女性文化现象进行全新的阐释,旨在经由传统智慧,寻求现代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邓杉赵蓉
关键词:《圣经》女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丽·巴顿》
2009年
作为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处女作,《玛丽·巴顿》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这一作品,从中可以看到阶级斗争和性别斗争的交织。女性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须从沉默中走出来,通过职业赋予其能力和素质,最终在男权社会中获得话语权。
赵蓉
关键词:沉默话语权
叛逆的声音--《妻子和女儿》中女性形象分析
2008年
《妻子和女儿》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最后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女主人公莫莉·吉布森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女性形象模式,在这些女性形象模式的影响下,莫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最终让世人听到了她叛逆的声音。
赵蓉邓杉
关键词:女性形象
《接骨师之女》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2011年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之后创作的一部最具自传性的长篇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宝姨、茹灵和露丝三代母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经历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母亲和女儿之间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双方通过努力沟通,最终真正理解了对方。母女关系从冲突走向融合,体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儿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摆脱了身份认同的困境。
赵蓉
关键词:文化冲突身份认同
尤金·奥尼尔与《漫长的一天到黑夜》被引量:1
2009年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第一位突破陈旧僵化格局,注重人心的探索和人物塑造的剧作家。他发展了兼具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漫长的一天到黑夜》是尤金.奥尼尔创作的一部自传性质的悲剧,记述了一个充满绝望的病态家庭的生活。剧中奥尼尔运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特色,被评论家们誉为"美国最好的悲剧"。
赵蓉
关键词:悲剧现实主义
原型批评理论探源被引量:7
2008年
原型批评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和加拿大文化批评家弗莱密不可分的。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他所提出的"金枝国王"原型模式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荣格则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原型研究,突出了原型意象的心理能量。弗莱在继承弗雷泽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手法的地位,并着力考察了一些反复出现在不同文学背景中的原型的原始意义和它们在形成共同文学经验中所起的作用。总而言之,原型是从原始到现代的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智慧的积存,原型批评的价值就在于利用人类学和心理学所构建的横向、纵向的坐标系,来阐述世界文学的象征体系的普遍性和审美意义。
邓杉赵蓉
关键词:神话仪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