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晔 作品数:44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m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007名孕妇,HBs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张丽 赵苏晔 唐小敏 刘淳婷 苏飞 王寅寅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乙肝疫苗 贵州省2009-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流腮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流腮91021例,年均发病率为25.50/10万,发病率从2012年的40.48/10万下降到2018年的27.45/10万;3-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占90.95%;托幼儿童和学生病例占77.38%;安顺、遵义、贵阳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0.55/10万、33.37/10万、28.39/10万。结论贵州省2009-2018年流腮发病略呈下降趋势,以儿童发病为主。建议托幼和入学儿童增加接种第2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余小娅 赵苏晔 刘淳婷 刘铭 芮莉萍 赵玲璐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贵州省德江县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德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了解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状况,为乙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德江县2006年开展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监测、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媒介蚊虫监测、宿主动物深猪)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①2006年共报告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47例,乙脑发病率为2.35/10万,病死率0%;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为散发、年龄为5岁以下、高峰期在7月。采集47例报告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共68份,标本采集率为100.0%;经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59.6%,乙脑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率59.6%。②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26份和204份,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和88%;10岁以下小年龄组流行季节前后抗体水平变化不大,大年龄组(尤其是10-19岁)变化较大。③采集媒介蚊虫标本共2705只,阿蚊类最多占63.o%。蚊虫的季节消长变化明显,从5月上旬开始增多,铲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8月下旬开始下降;不同种类蚊虫季节消长变化不同,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高峰期6月下旬-6月下旬)早于淡色库蚊6月下旬-7月下旬)、早于阿蚊类咿月下旬~8月下旬)。从1批来源于中华按蚊的标本中分离到1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④采集宿主动物猪血清标本共627份,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95.2%;猪乙脑IgG抗体阳性率时间变化趋势显示,从4月上旬开始升高,5月上旬达最高100%,5~6月维持在最高水平,7-8月有所反复,9月开始下降。结论①德江县2006年乙脑监测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乙脑发病率下降,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目标要求。②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不高,加强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 王文剑 安明和 游永刚 安南欧 安中成 赵苏晔 刘淳婷 叶绪芳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2005~2011年德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德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和蚊虫病媒生物对乙脑疫情的影响,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德江县乙脑病例调查和蚊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德江县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2.36/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3.41%。乙脑发病率,2005年为5.40/10万,2006年为2.93/10万,2007年为3.25/10万,2008年为1.60/10万,2009年为3.32/10万,2010年为1.16/10万,2011年为0.38/10万。2005~2011年的88例乙脑病例中,男性占55.68%,女性占44.32%;散居儿童占67.04%,托幼儿童占10.23%,学生占22.73%;0~6岁占81.82%,7~14岁占18.18%;7月发病的占56.82%,8月发病的占39.77%,9、10、11月发病的各占1.14%;实验室确诊的53例,占60.23%。2005~2009年和2011年蚊虫平均密度[只/间(顶)h],4~5月为59.5,6月为190.8,7月为216.3,8月为231.4,9月为131.3,10月为60.2;合计鉴定蚊虫36 63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10.86%,淡色库蚊占6.69%,中华按蚊占10.55%,阿蚊伊蚊占71.88%,其他蚊虫占0.02%。7~8月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占9.10%,淡色库蚊占7.66%。[结论]德江县乙脑发病率较高,乙脑发病与蚊虫密度的季节分布一致。 李家强 王文剑 安南欧 叶绪芳 刘淳婷 赵苏晔 游永刚关键词:乙型脑炎 蚊虫 贵州省不同地区2008年虫媒病毒调查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对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贵州省黔西、德江、榕江和从江县的4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共计9160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9株病毒,鉴定结果显示8株为盖塔病毒,1株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贵州省新分离盖塔病毒与原型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4.9%,氨基酸同源性为97.4%~97.6%;新分离JEV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属于基因Ⅰ型JEV。结论在贵州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和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新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省份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JEV新分离株与四川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李铭华 付士红 冯云 叶绪芳 赵苏晔 刘淳婷 梁国栋关键词:虫媒病毒 盖塔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种系发生 1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周围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携带状况调查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周围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sseria meningtides, Nm)的携带状况,为流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死亡病例所在学校及居住地人群咽后壁分泌物,现场接种双抗巧克力平板作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培养后获得的可疑菌株及原始咽拭子标本进行Nm种特异基因(ctrA、sodC)及血清群特异基因(sacB、synD、synE、synG、xcbB、synF)检测,完成Nm鉴定和分群。结果调查109人,中位数年龄为15.92岁;男女比例1∶0.88;职业以学生为主(96.33%,105/109)。109份咽拭子标本中Nm的检出率为38.53%(42/109);其中B群占92.86%(39/42),W135群占2.38%(1/42),其他群及不可分群(Non-sero-groupable, NG)Nm占4.76%(2/42)。不同性别和来自家庭内外的周围人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36.70%)高于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16.51%)(X^2=16.962,P<0.001)。结论调查群体中存在较高的流脑病原携带率,且以B群为主,提示相关部门应关注该群体健康卫生状况,加强流脑防控工作。 刘淳婷 白金 田帅 杨美英 任德忠 吴玉辉 赵苏晔 李世军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带菌状况 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HBV-DNA载量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载量,探讨孕妇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住院分娩的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Hepatisis B Virus Markers,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方法检测孕妇HBV-DNA载量。结果 534名孕妇感染HBV模式有19种,有299名HBV-DNA载量阳性占55.99%。HBs Ag、HBe Ag、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孕妇占总534名孕妇的65.10%。HBs Ag、HBe Ag双阳性的大三阳孕妇其HBV-DNA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5.42%,平均载量(7.06±1.27)Log IU/ml,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HBVM检测结果中HBs Ag、HBe Ag为双阳性者,其HBV-DNA载量较高,该类人群是贵州省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控重点。 张丽 唐小敏 刘淳婷 赵苏晔 苏飞 王寅寅 金国利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HBV-DNA载量 FQ-PCR 贵州省农村地区1~6岁儿童乙肝免疫水平调查 201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2015年1~6岁儿童乙肝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九市(州)两直管县各选择一个县采集1~6岁儿童血标本共1441人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1441名调查对象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2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4.74%;不同性别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140,P<0.001);不同地区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52,P<0.001);不同年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9.312,P<0.001),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1岁年龄组,最低为5~6岁年龄组。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上升,免疫效果成绩显著。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应加强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赵苏晔 张丽 叶绪芳 唐小敏 王寅寅 苏飞 张德著关键词:乙肝 免疫水平 贵州省乙脑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及运转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评价贵州省乙脑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为提高乙脑实验室检测质量及监测信息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贵州省2006~2010年乙脑实验室网络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对网络建立后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贵州省乙脑实验室网络于2006年8月建立,含1个省级和9个市(州、地区,下同)级乙脑血清学实验室,形成了贵州省乙脑疑似病例的实验室快速反应诊断系统。(2)2006~2010年采集到报告疑似乙脑及病毒性脑炎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共3814例(疑似乙脑3627例,病脑187例)4749份,疑似乙脑病例标本采集率为85.1%(75.2%~98.6%)。(3)对所有采集到标本的3814例报告病例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2533例(疑似乙脑2496例,病脑37例),疑似乙脑病例乙脑IgM阳性率在48.0%~85.9%之间,实验室确诊率在70.3%~83.2%之间;对2006~2007年381例乙脑阴性病例进行腮腺炎等10种其他常见病脑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206例,阳性率54.1%;从2006年报告病例的113份脑脊液中分离到2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4)2009年、2010年接受国家对省级乙脑实验室每年一次的职能考核,成绩均为满分;2009年、2010年省级每年组织对市级乙脑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每年9个市级考核成绩均达100分;2007~2010年省级对市级乙脑实验室的抽样复核省地符合率在92.3%~100%之间。结论 (1)贵州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乙脑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2)通过乙脑实验室网络的良好运转,提高了乙脑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和实验室确诊率,为贵州省控制乙脑工作奠定了实验室基础。(3)但仍需加强网络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克服松懈麻痹思想。 叶绪芳 赵苏晔 刘淳婷 梁国栋 付士红 高晓艳 王环宇 翟友刚 蒋凤 芮莉萍 刘铭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贵州省农村地区病毒性脑炎感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现状。方法收集2007年德江、榕江2个国家级乙脑监测县报告的7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的资料,其中71例进行乙脑病毒及其它10种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病原学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31例配合随访调查。结果2个县的急性病毒性脑炎发病率为9.3/10万,死亡率为6.5%,后遗症发生率为45.2%。乙脑病毒感染率50.7%(36/71),肠道病毒等乙脑以外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率26.8%(19/71)。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形势较严峻;以乙脑病毒感染为主,应加强乙脑和非乙脑病毒性脑炎的监测、控制和研究。 叶绪芳 赵苏晔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