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永富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市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牙种植
  • 4篇种植体
  • 3篇上颌
  • 3篇上颌窦
  • 3篇提升术
  • 3篇骨再生
  • 2篇牙种植体
  • 2篇义齿
  • 2篇下颌
  • 2篇口腔
  • 2篇口腔种植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牙颌
  • 1篇异种
  • 1篇异种脱细胞
  • 1篇异种脱细胞真...
  • 1篇异种脱细胞真...

机构

  • 11篇常州市口腔医...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解永富
  • 2篇杭顺初
  • 2篇谢慧
  • 1篇刘思逸
  • 1篇商玲燕
  • 1篇曹寅
  • 1篇张仁国
  • 1篇陈敏箴
  • 1篇顾静怡
  • 1篇施晓玲
  • 1篇张建珍
  • 1篇李德春
  • 1篇陈爱云
  • 1篇刘勤
  • 1篇王宏
  • 1篇张继成

传媒

  • 6篇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帽固位下颌双种植体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球帽固位的下颌双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其修复并发症。方法对下颌牙槽骨重度萎缩的10例无牙颌患者,在前牙区与中线等距平行植入2枚种植体,3个月后采用球帽附着体固位方式制作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覆盖义齿戴入后1周、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患者满意度及义齿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两球帽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经过3年观察,种植体存留率100%,边缘骨吸收<1 mm,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且维持稳定,义齿无重衬或折断现象,义齿并发症主要是球帽附着体O型圈的置换或固位金属簧的固位力再激活,修理频次0.67次/(年·人)。结论在种植体植入位置、方向合适的情况下,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双植体覆盖义齿,可获得长期稳定的临床修复效果。
张仁国张太梅解永富顾静怡施晓玲
关键词:下颌无牙颌下颌覆盖义齿牙种植球帽附着体
超声骨刀在口腔种植中应用效果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超声骨刀在种植手术中的优越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对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的78例患者,分别使用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等手术中进行切骨操作;超声骨刀组42例,传统球钻组38例。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进行复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术后疼痛水平,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超声骨刀组与传统球钻组术后6 h VAS均值分别为3.98±2.16、4.79±1.95,24 h VAS均值分别为2.35±1.86、3.21±1.76,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3 d VAS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传统球钻相比,采用超声骨刀进行种植植骨手术可以降低植骨术后短期疼痛发生率。
谢慧解永富
关键词:超声骨刀上颌窦提升术骨劈开
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后反应比较——置引流管与未置引流管的对比被引量:8
2001年
解永富朱炳兴杭顺初李德春
关键词:拔牙术后反应引流管面部肿胀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对56例患者共64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入路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19.4个月,发现有3例鼻腔出血;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术后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高度平均提升(3.85±0.12)mm,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较传统的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窦底提升技术。
解永富邹长萍
关键词:种植体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评价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促进成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江苏省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上颌后部磨牙或前磨牙单颗缺失可用骨高度3~5 mm,需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B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I-PRF混合物。拍摄锥形束CT(CBCT),于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量新生骨高度(new formed bone height,NFBH),并于术后4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术后6个月修复时测量ISQ值,比较2组成骨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等。CBCT检查显示,术前、术后12个月2组间R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A组RBH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4个月,A组ISQ值显著高于B组(P<0.05),而术后6个月2组ISQ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RF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成骨效果。
谢慧解永富刘勤商玲燕陈敏箴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骨再生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种植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种植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08年1月—2009年6月行牙种植术同时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海奥口腔修复膜)病例26例。术后使用抗生素3~5d,种植术后1周、2周、4周、4个月观察种植区愈合情况。结果:4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中,未出现排异及明显的炎症反应。术后4周时种植区黏膜无肿胀充血,颜色与周围黏膜一致。术后4个月时X线片未见种植体周围透射影。种植II期手术时种植体稳固无动度,未见残留生物膜。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应用于牙种植GBR技术中,疗效满意。
解永富
关键词:牙种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骨再生
Replace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Replace种植系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57例患者植入Replace Select Tapered种植体102枚,3~4个月(下颌)或4~6个月(上颌)后行固定义齿修复,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植入3年后,1例因反复感染并发种植体周围炎性骨吸收而予以拔除,其余均获成功,成功率为99.02%。结论Replace种植系统行固定义齿种植修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牙列缺损(缺失)修复方法。
张继成解永富
关键词:牙种植体固定义齿
MTA和GIC在牙根纵裂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MTA与GIC治疗牙根纵裂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96例牙根纵裂患者,第一磨牙为92颗,其中下第一磨牙88颗。随机分为两组:MTA组和GIC组,各48例。对患牙进行(牙合)关系、(牙合)面形态及接触区检查和影像诊断,治疗0.5a、1a、2a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2a后MTA组成功率达到89.5%,GIC组为70.8%,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防水性,能够有效地刺激硬组织的形成,在牙根纵裂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GIC。
刘思逸曹寅解永富陈爱云张建珍
关键词:牙根纵裂MTAGIC
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钛板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1例下颌角骨折或伴下颌体部骨折应用小钛板沿张力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3个月~1年复查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伤口愈合、关系及神经损伤等。结果:21例下颌角骨折术后1例出现感染,4例术后出现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应用小钛板行张力带固定效果肯定,但不能完全摒弃颌间结扎。避免面部疤痕及面神经损伤,较传统的经颌下切口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解永富王宏杭顺初
关键词:下颌角骨折小钛板张力带固定
口腔种植体与邻牙骨内安全距离的回顾性研究
2020年
探讨口腔种植体与健康邻牙的骨内安全距离。方法:根据种植术后的CBCT检查,将本院2016 ~2019年种植体与健康天然牙牙骨质的骨内距离小于等于1.5mm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测量种植体与天然牙牙骨质之间的最小距离,记录靠近种植体的天然牙种植术后一周,三月后,最终修复完成后半年的主观感受,口内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统计了68颗种植体,其中59颗种植体-邻牙牙骨质距离大于0.5mm,邻牙均无感觉;6颗种植体-邻牙牙骨质距离小于等于0.5mm但未接触到牙骨质,其中2颗天然牙出现触痛,4颗天然牙无明显异常;3颗种植体与邻牙牙骨质直接接触,天然牙均出现触痛或持续性自发痛。61例牙周膜完整患者,邻牙均无明显异常;5例有症状的患者,牙周膜均不完整。种植体-邻牙距离偏小好发于下前牙区和左侧尖牙和前磨牙区,常见原因有缺牙间隙较小,种植体轴向控制不当,避让重要解剖结构和骨质不佳区。结论:种植体与天然牙之间保存完整的牙周膜,是防止邻牙损伤的重点,建议种植体与健康天然牙牙骨质的骨内距离大于0.5mm。
虞颖娟刘雯雅解永富
关键词:种植体邻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