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鬼针草总黄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病理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B(40mg/kg、80 mg/kg、160 mg/kg)组,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HE染色进行大鼠关节病理评分。结果模型组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及NF-κB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不同剂量的TFB组(40 mg/kg、80 mg/kg、160 mg/kg)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NF-κB表达及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TFB剂量越大,所有指标表达水平越低(P<0.05)。结论 TFB对A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肿胀指数及炎症因子水平、抑制TLR4和NF-κB表达、阻碍血管翳形成有关。
- 王令周庾袁毅陈智张传志蔡明
- 关键词:鬼针草总黄酮佐剂性关节炎放射免疫法
- 开放复位和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20例,开放复位掌侧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0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60例。对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术后次日和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2组病人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无感染、固定物松动、肌腱刺激、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减少复位丢失方面、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 张传志蔡明周庾肖楸钶曹洪辉张民生任伟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骨折固定
- 数字化模板技术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关节数字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urwell-Charnley X线复位评分及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智江阳蔡明王令尹一然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 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实验组则再给予英夫利西单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 蔡明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英夫利西单抗临床疗效
- 淫羊藿苷/壳聚糖/血小板血浆微球/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壳聚糖/富血小板血浆微球/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提高骨缺损愈合的疗效。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模型组(行骨缺损手术);B组富血小板微球羟基磷灰石PRP/CS/HA(行骨缺损手术,植入PRP/CS/HA复合材料);C组淫羊藿苷血小板血浆微球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EP/PRP/CS/HA(行骨缺损手术,植入EP/PRP/CS/HA复合材料)。均植入6孔钢板(华创仿AO宠物用钢板);术后均观察12周。通过HE组织形态学检测、x线摄片、生物力学检测等检测方法,以评估不同疗效。结果与A组相比,12周时,X线提示B组骨折线稍模糊,骨痂密度开始增加;C组则显示骨折线模糊,骨痂生长良好,骨成熟度较高;同时感染率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1);生物力学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显示骨痂强度明显增强,但统计学没用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生物力学均差异明显(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A组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B组、C组则见大量骨组织形成,其中C组骨痂成熟度较高(P<0.05)。结论 EP/PRP/CS/HA复合材料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 张传志曹洪辉李修建蔡明周庾胡晓波卢卫忠张太君
- 关键词:淫羊藿苷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骨修复
- 腰椎间盘突出后路手术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腰椎间盘突出后路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 00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不同时期患者采用术式的技术要点进行分类,并观察术式实施结果。结果 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患者采用全椎板术式;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患者采用全椎板、半椎板;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术式中开窗式占86.0%,扩大开窗式或半椎板占11.0%,全椎板仅为3.0%。2000年后病例诊断准确率98.0%,手术后效果优良率99.8%,平均手术时间(80±15)min,失血量平均(100±20)mL。术后伤口10~12d拆线,Ⅰ/甲类愈合99.8%,硬脊膜撕裂率为4.0%,神经根损伤率为0.5%,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9%。2000年之后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总结腰椎间盘突出后路手术的操作技术要领,避免操作失误,可降低手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
- 陈智蔡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手术硬脊膜神经根
- 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探究不同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的诱发原因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临床手术治疗脊椎滑脱后的并发症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重庆市中医院接受骨科腰椎滑脱术的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PLIF)或经椎间孔间融合手术(TLIF),于术中与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脑脊液漏。有脑脊液漏并发者归为观察组,共28例;无脑脊液漏并发者为对照组,共186例。收集患者的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患者年龄超过70岁(OR=2.088,95%CI=1.079~4.286)、有吸烟史(OR=1.774,95%CI=1.321~2.894)、Meyerding分度高(OR=2.617,95%CI=1.032~3.672)是造成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主要原因为,降低硬脊膜的柔韧性,使硬脊膜厚度变薄;患者术后生活中,因发生硬脊膜内外压快速改变,导致硬脊膜发生破裂,造成脑脊液漏。滑脱病程时间与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相关,但无显著影响。
- 陈智蔡明
- 关键词:腰椎滑脱脑脊液漏发生率
- 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架组(4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掌侧钢板组(41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掌侧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18个月。术后12个月,掌侧钢板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架组(P<0.05),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外固定架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腱损伤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3例;掌侧钢板组发生屈肌腱损伤3例,腕管综合征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前者手术用时短,后者对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 王令郑超隆鹏陈智蔡明张传志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掌侧锁定钢板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