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征

作品数:18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荆芥
  • 4篇荆芥穗
  • 3篇丹参
  • 3篇当归
  • 3篇芡实
  • 3篇浮萍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药材
  • 2篇药理
  • 2篇缺血
  • 2篇中药
  • 2篇萜类
  • 2篇内含物
  • 2篇抗氧化
  • 2篇白质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规律

机构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医学...

作者

  • 18篇蒋征
  • 10篇王红
  • 7篇乐巍
  • 6篇吴啟南
  • 6篇吴启南
  • 3篇刘玲
  • 3篇王红
  • 2篇谷巍
  • 2篇邵莹
  • 2篇戴仕林
  • 2篇张小龙
  • 2篇瞿城
  • 1篇严辉
  • 1篇伍城颖
  • 1篇张科卫
  • 1篇张静
  • 1篇刘杰
  • 1篇许一鸣
  • 1篇戴士林
  • 1篇王红

传媒

  • 4篇中药材
  • 3篇中草药
  • 2篇中成药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576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情况,探究该药对的临床配伍应用规律,为该药对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20—2022年该院使用丹参-当归药对的757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数、金额、疗程、涉及科室及病症、使用剂量、常用的配伍比例及配伍饮片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76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女性患者处方数约为男性患者处方数的3.21倍(5776张vs.1800张),>30~40岁患者居多。单张处方的中药饮片味数多集中在16~20味,开具的疗程均<30 d。丹参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10~15 g的处方有6490张,占85.67%;当归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6~12 g的处方有6608张,占87.22%。处方数排序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国医堂、妇科及脑病科,治疗的病证以冲任失调、心脾两虚及气滞血瘀证为主。单张处方中丹参用量大于等于当归用量,丹参与当归的配伍比例以1∶1为多,高频配伍饮片为茯苓、川芎、炒白芍。结论:基于处方用药分析,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基本合理,为丹参-当归药对的使用剂量范围及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王红蒋征蒋征刘玲崔永伟
关键词:丹参当归处方分析
荆芥穗药材腺鳞内含物定性及三种主要萜类的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了荆芥穗药材中腺鳞的分离、纯化、富集与计数方法,对荆芥穗腺鳞内含物进行化学定性并测定3种萜类成分含量。方法:运用冻刷法分离荆芥穗腺鳞,利用水选沉降与材料亲和技术对所分离的腺鳞进行纯化富集,并运用气相质谱技术对腺鳞内含物化学定性,结合显微计数对单个腺鳞及萼片中3种萜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预测。结果:共从荆芥穗腺鳞内含物中鉴定了29个成分,占峰总面积97.45%,其与荆芥穗挥发油的共有峰35个,大于各自峰总面积的97%,其中d-柠檬烯、dl-薄荷酮、胡薄荷酮、反式香芹乙酯等化合物在二者中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显微计数,测得单个腺鳞中d-柠檬烯、dl-薄荷酮、胡薄荷酮含量分别为27.660、24.334、396.390 ng。结论:本实验为荆芥穗腺鳞研究提供了分离、纯化、富集及计数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与荆芥穗腺鳞内含物的化学组分有所差异,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药材中各挥发油类成分的含量与比例。基于腺鳞计数所建立的3种萜类成分含量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蒋征王红吴啟南乐巍吴达维樊修和
关键词:荆芥穗胡薄荷酮
2种化学型的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方法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结果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1,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结论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王婷婷戴仕林刘潺潺蒋征蒋征
关键词:黄花蒿挥发性成分生物合成
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CIS的潜在靶点;将丹参-当归治疗CIS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 11.0平台,构建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共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排名前6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82种活性成分,其中丹参65个、当归17个,潜在作用靶点787个,疾病靶点671个,共有靶点76个。度值排名前6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醇B、丹参新醌D、木犀草素、阿魏酸、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核心靶点为MAPK14,MAPK1,AKT1,PTGS2,EGFR,JAK2。共获得GO功能条目2545个,其中生物学过程2244个,细胞组成128个,分子功能173个,分别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膜筏、内肽酶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152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明了6种活性成分与其相应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当归治疗CI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自噬功能等有关。
王红王红蒋征刘玲崔永伟瞿城
关键词:丹参当归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药理学
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芡实-小麦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轮作年限下芡实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研究根部土壤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轮作显著提高了芡实的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和有机酸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提升了药材品质。轮作还增加了根部土壤中的有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轮作处理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使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芡实-小麦轮作能提升土壤营养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芡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芡实-小麦轮作种植体系的科学内涵,并为实现芡实优质高产的生态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迪帅程雪梅蒋征瞿城严辉严辉
关键词:芡实轮作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苷黄酮保护心肌缺血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随着中药总黄酮提取物药效认可度的提高,其中所含的碳苷黄酮越来越多的被研究者们发现,碳苷黄酮在保护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综述了近年来分离鉴定的碳苷黄酮及其抗氧化、保护心肌缺血损伤等药理活性,以及抗心肌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碳苷黄酮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信息和依据。
邵莹吴启南乐巍王红蒋征
关键词:心肌缺血抗氧化抗心肌缺血
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微波消解-ICP-OES法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析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所含元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芡实中含有22~26种无机元素,其中铁(Fe)、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和钴(Co)为人体必须微量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和磷(P)为人体必须常量元素。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因子,用来对不同产地芡实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38828F1+0.25603F2+0.07617F3+0.06860F4+0.04868F5,结果以江苏高邮、湖南湘西、江苏苏州的芡实样品综合排序较前。结论:ICP-OES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可靠方法,并为芡实的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王红吴启南伍城颖樊修和蒋征谷巍乐巍
关键词:芡实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
荆芥穗腺鳞内含物分析及其累积规律研究
荆芥穗为唇形科裂叶荆芥属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荆芥穗主要由茎杆及宿存的萼片组成,萼片表面附着了大量腺鳞,腺鳞作为植物中重要的分泌组织,其内含物的代谢状态对荆芥穗药性的形...
蒋征
关键词:荆芥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干燥方式对芡实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以芡实中总多糖、总酚、总黄酮、不同构型VE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考察芡实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芡实中的总多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芡实中不同构型VE含量为质量指标,综合评价6种不同干燥方法(阴干、晒干、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对芡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微波干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样品中总多糖、总酚和总黄酮类物质;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条件下,芡实中不同构型VE含量最高且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的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显示,各不同构型VE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在最大程度积累VE各类构型成分的基础上,其产品表现出最佳的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地降低了芡实总多糖、总酚及总黄酮类成分的损失,可作为芡实产地加工适宜的干燥方法。
王红吴启南蒋征蒋征谷巍谷巍
关键词:芡实抗氧化活性
玄参芦头片对玄参药材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玄参芦头片和根片中5种成分(哈巴苷、麦角甾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肉桂酸)进行含量测定,以探讨玄参芦头片对玄参药材整体质量的影响。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10、280、330 nm下对样品进行检测。其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7 nm下对样品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检测。玄参中所测定的5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其芦头片与根片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各批玄参饮片中普遍存在芦头片,实验结果表明玄参芦头片和根片中的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含量差异较小,因此芦头片对玄参药材整体质量基本没有影响。
许一鸣吴啟南乐巍蒋征桑梦如吴达维
关键词:HP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