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广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三国志
  • 2篇史学
  • 2篇史学思想
  • 2篇裴松之
  • 2篇《三国志注》
  • 1篇德治
  • 1篇学派
  • 1篇学术价值
  • 1篇尚书
  • 1篇史事
  • 1篇欧洲史
  • 1篇裴注
  • 1篇著述
  • 1篇历史事件
  • 1篇刘知几
  • 1篇论略
  • 1篇命题
  • 1篇汉书
  • 1篇《三国志》
  • 1篇《尚书》

机构

  • 6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董广伟
  • 1篇刘芹

传媒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国志》“德”命题论略
2011年
学界多认为,由于汉末社会剧烈动荡,战乱频仍,传统的儒家思想开始走向衰落,两汉重德的风气在社会秩序已被严重破坏的三国时期亦不可避免地走向低潮;再加之为适应时局需要,曹操等统治阶级提出了"唯才是举"的主张,更进一步减弱了德观念的普适。但综观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三国志》及裴注,发现虽然时局的变化让德的地位有所下降,德却仍然是统治者极为重视的统治工具。
董广伟
关键词:《三国志》德治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本文以裴松之《三国志注》具有的浓郁文学色彩为切入点,以裴松之本人对史学与文学的看法和文史分野的发展及相互关系为线索,深入探讨裴松之作《三国志注》的根本原因。对于裴松之《三国志注》,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有学者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
董广伟
关键词:裴松之学术价值历史事件《三国志注》
王树楠欧洲史著述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晚清时期,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关注西政和外国史地学的编纂,王树楠是比较早的专门编纂欧洲史学之人。他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变易进化的观念,继承发扬传统史学中治史之鉴戒传统,积极向国人介绍古希腊和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推动了变法思潮的发展,并积极主动地从中西比较中寻求借鉴。
刘芹董广伟
关键词:史学欧洲史史学思想
论刘知几学派
董广伟
关键词:史学思想
班固《尚书》学研究
2014年
班固《尚书》学承师渊源颇为纷杂,但其家学当远承之班伯。班固集西汉《尚书》学以"洪范五行"察变之大成,对后世《书》教传统影响巨大。其撰《汉书·叙传》及其论纪、表、志、传之所以作,体式仿《书序》。班固推尊《尚书》为信史,曾作《典引》一篇以续《尧典》。班固所撰《汉书》称引《尚书》今古文兼采,较好地体现了东汉《书》教传统兼通的特色。
董广伟
关键词:班固《汉书》《尚书》学
从文史分野浅议裴松之《三国志注》被引量:1
2008年
陈寿的《三国志》文笔简练,叙事严谨,但因失于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其目的在于拾遗补阙,并弥补其文采不足。汉以前文史不分,魏晋以降,随着儒家思想权威地位的丧失,文学与史学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陈寿以史家的笔法客观记载三国史实,而文史过渡状态的相互影响,则使裴松之以文学的笔触来为《三国志》作注,以使其"绚素有章",为《三国志》增添了文学色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董广伟
关键词:三国志裴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