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玉亮
- 作品数:77 被引量:808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石家庄市社区综合干预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预防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随机抽取石家庄市桥西区维明社区60岁及以上、居住至少满1年的836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然后每年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预防跌倒的社区综合干预,2015年再次对相同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干预后跌倒发生率(5.7%)低于干预前(11.6%);干预后调查对象关于"跌倒可以预防","老年人选择老花镜时是否需要验光后购买","老年人跌倒后是否应该马上扶起"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均有P<0.001),干预后调查对象在预防跌倒相关行为中关于"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没有因为担心跌倒而减少自己的日常活动或运动"比例均高于干预前(均有P<0.001)。结论对社区老年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比例,并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 姜彩肖马新颜段蕾蕾耳玉亮张新娟高从张青剑栗华
- 关键词:老年人意外跌倒干预性研究
- 北京市城区大学生、中学生吸烟现状调查(摘要)
-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学生吸烟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崇文区、丰台区4个区的大学、中学共17所,106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尝试吸烟率为28.19%;吸烟学生中初次吸烟年龄小于12岁的占...
- 耳玉亮
- 关键词:吸烟现状中学生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恒牙患龋情况,为开展学校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6个区7,9,12,14,17岁5个年龄组的2 976名在校学生,由口腔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分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4个群体进行统计。结果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22.38%,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龋均为0.46,12岁学生龋均为0.37;龋齿充填率为33.50%,乡村男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只有22.14%。结论北京市学生龋齿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龋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龋齿充填率还很低。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齿充填工作。
- 符筠段佳丽郭欣刘峥耳玉亮
-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
- 八段锦锻炼对社区老年女性平衡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
- 目的通过组织60-80岁在社区居住的老年女性进行八段锦锻炼,研究八段锦对研究对象平衡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研究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方法进行。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筛查,从9个社区中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4名老年人作为研究...
- 耳玉亮
- 关键词:八段锦跌倒
- 文献传递
- 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的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根据石家庄本地情况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相应调整,评价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为石家庄老年人的跌倒干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结合石家庄本地社区老年人的跌倒危险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找到适合石家庄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评估工具。结果 被调查的1609名老年人中,292人有跌倒史,1317人无跌倒史。调整后的高危组跌倒比例由调整前的67.6%升高至81.4%(χ2=3.86,P<0.05),低危组跌倒比例由调整前的4.2%降低至1.2%(2=14.61,P<0.05)。结论 调整后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更适合石家庄本地老年人的情况,对老年人的跌倒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 高从马新颜段蕾蕾耳玉亮张青剑朱俊卿白会峰栗华
- 关键词:跌倒老年人跌倒风险
- 海淀区中学生急救培训效果评估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提高中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和技能,并探索在中学生中开展急救培训的模式。[方法]对海淀区3所学校114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培训,通过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等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有12道题知晓率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学生知识平均分(77.57分)高于培训前(55.35分),t=11.186,P﹤0.01。79.7%学生认为本次急救培训"非常有必要"。70%以上学生对老师讲课、解答问题、实习指导等表示"很满意"。校医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急救培训,急救中心老师认为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只是"授课内容相对过多"。[结论]培训后中学生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增强,学生对老师讲课、实习指导等满意度较高。校医十分支持急救培训。急救中心老师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建议精简授课内容。
- 黄娜翟蕾曹若湘耳玉亮
- 关键词:急救培训
- 中国2018年伤害监测系统0~5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32
- 2020年
- 目的了解中国2018年0~5岁人群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提取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0~5岁人群伤害病例数据,描述性分析伤害发生与临床特征。结果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采集0~5岁儿童病例74355例,男女童性别比为0.66,98.13%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为跌倒/坠落(56.76%)、钝器伤(9.80%)、动物伤(7.81%)。1天中17:00—20:59(32.09%)和10:00—11:59(13.95%)2个时间段伤害病例占比最多。发生地点以家中(65.70%)、公共居住场所(13.06%)、公路/街道(10.94%)为主。伤害发生时儿童活动构成比排前3位是休闲活动(64.21%)、生命活动(16.93%)和步行(5.66%)。全部伤害病例中,13.73%造成中重度损伤;头部、上肢、下肢受伤占比分别为49.44%,28.59%和11.70%。结论伤害是造成0~5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其预防控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为开展循证的儿童伤害干预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 耳玉亮陆治名汪媛叶鹏鹏段蕾蕾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意外跌倒儿童
- 中国2015—2018年6~17岁儿童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6
- 2020年
- 目的了解中国6~17岁儿童因伤害到门/急诊就诊的分布特征,为制定儿童伤害相关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描述性分析6~17岁儿童伤害病例的总体分布、伤害发生和临床特征。结果2015—2018年共报告6~17岁儿童伤害病例331663例,男、女性别比为2.19∶1。1天中,15:00—18:59是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所有报告的病例中94.85%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1.38%)、钝器伤(12.50%)和道路交通伤害(11.27%),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是家中(28.23%)、学校与公共场所(27.70%)和公路/街道(20.3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6.67%)和体育活动(14.36%)。受伤性质首位的是挫伤/擦伤(49.06%),受伤部位比例最高的是头部(31.18%)。83.32%的病例为轻度损伤,90.05%的病例结局为处理后离院。结论跌倒/坠落、钝器伤和道路交通伤害是6~17岁儿童因伤害就诊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段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实施预防控制。
- 纪翠蓉段蕾蕾陆治名叶鹏鹏汪媛耳玉亮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意外跌倒儿童
- 北京市四城区大学生、中学生吸烟现状调查
-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学生吸烟现状。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崇文区、丰台区4个区17所大学、中学、106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尝试吸烟率为28.19%;吸烟学生中初次吸烟年龄小于12岁的占32.71%;...
- 耳玉亮
- 关键词:吸烟
- 文献传递
- 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因暴力就诊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全国伤害监测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2006-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暴力病例占伤害病例构成趋势、人口社会学特征、暴力事件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 2006-2013年暴力病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暴力病例50 333人,男性36 049人,女性14 284人,暴力病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者分别占41.2%和27.3%; 24.0%的暴力发生时间是在22:00至次日02:59;0 ~4岁组及≥65岁组暴力发生在家中的比例分别为30.2%和28.5%,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暴力的干预应同时关注针对女性和男性的暴力,重视家庭暴力中虐待儿童和老年人的问题,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鼓励居民在22:00前入睡.
- 高欣叶鹏鹏耳玉亮王临虹邓晓汪媛金叶纪翠蓉杨超段蕾蕾
- 关键词: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