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评价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布点采样并进行实地监测,检测数据表明水库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呈明显季节性变化。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均超过国IV类水质标准,水库上游排放污染物经小流域进入水库是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 罗根华荣楠张佳奇刘西野
- 关键词:水质
- 高浓度含氟废水的粉煤灰处理实验研究
- 利用不同电场并经活化后粉煤灰吸附溶液废水中的氟离子.实验结果表明,粉媒灰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粒径越小吸附能力越高,最大吸附效率达92%;溶液中氟离子浓度越低,吸附效率越高;提高温度和延长吸附时间有助于减少氟离子在溶液中的...
- 罗根华付正莉于静王帅
- 关键词:粉煤灰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
-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选择影响煤尘润湿接触角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变量;(2)采集输入变量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3)构建煤尘润湿接触角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4)...
- 罗根华马云东张大明
- 文献传递
- 五龙矿矿井通风方案优化选择被引量:8
- 2006年
-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具有众多的技术经济指标,各经济指标之间又存在非线性关系。针对五龙矿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选择,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指标,确定322区下一阶段的通风方案。
- 张悦罗根华
-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
-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
- 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选择影响煤尘润湿接触角的主要因素作为输入变量;(2)采集输入变量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3)构建煤尘润湿接触角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4)...
- 罗根华马云东张大明
- 文献传递
- 转载点粉尘颗粒扩散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6
- 2006年
- 为解决车间转载点粉尘污染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小空间粉尘颗粒的扩散规律和颗粒运动轨迹,同时借助虚拟现实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颗粒运动轨迹的再现。转载点气流一般处于湍流状态,很难掌握全部粉尘颗粒的扩散规律,只能进行单个粉尘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颗粒的一般性运动方程,再利用Lagrange法研究颗粒的运动轨迹方程,然后通过编程语言和虚拟现实技术反映到计算机上,把粉尘扩散轨迹呈现出来。研究成果对转载点粉尘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马云东罗根华郭昭华
- 关键词:采矿环境工程转载点粉尘数值模拟虚拟现实
- 改性糠醛渣吸附脱硫废水中钙离子被引量:6
- 2015年
-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
- 罗根华王逸群于静刘闽荣楠
- 关键词:脱硫浆液生物吸附钙离子
- 拟现实在转载点粉尘粒子扩散运动中的应用
- 2005年
- 为了解决车间转载点的粉尘控制和采取适当的除尘技术进行粉尘处理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反映粉尘粒子在一定空间内的运动规律,得出颗粒的运动轨迹。借助数值计算方法的得出粉尘颗粒在湍流气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反映出来,给出一种直观上的视觉,在此基础上,对转载点粉尘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取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和除尘措施,最终达到车间粉尘处理的目的。该技术成果对转载点粉尘处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罗根华马云东
-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值模拟粉尘
- 一种露天矿边坡爆破过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一种露天矿边坡爆破过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属煤炭露天开采工程领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边坡模型的构建,(2)爆炸参数设定,(3)爆破模型构建,(4)对上述爆破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种爆破后上层砂岩是稳定的,即...
- 周玉祥李莹莹崔铁军宋子岭周玉民赵晓亮周扬罗根华
- 文献传递
- 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被引量:6
- 2016年
- 通过煤质化学组成和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质化学组成是导致煤体润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内在因素,固定碳含量和氧含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显著,颗粒平均孔直径和比孔容与煤尘润湿性的相关性较低;2煤尘润湿性最佳线性回归方程为y=31.471+0.825[固定碳含量]-0.631[氧含量],复相关系数R=0.871.
- 罗根华李博丁莹莹张博
- 关键词:煤尘化学组成结构参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