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幼儿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幼儿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利奈唑胺治疗,研究组(40例)初始进行常规利奈唑胺治疗,治疗1 d后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合患儿综合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两组治疗效果、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BUN、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清除29例,清除率为72.50%,研究组革兰阳性菌清除36例,清除率为90.00%,研究组革兰阳性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4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患儿时,根据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可提高利奈唑胺治疗效果及革兰阳性菌清除率,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雷雪 冯雪影 白海昕关键词: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菌 血药浓度 疗效评价 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附156例报告)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1月~2014年12月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病例共156例,其中微腺瘤36例,大腺瘤84例,巨大腺瘤36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144例,部分切除12例;术前132例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108例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24例有效;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术后24例有一过性脑脊液鼻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天;33例随访2~10个月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能在保留病人鼻腔正常结构的前提下,多角度直视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避免了传统的显微镜下经蝶切除垂体瘤术野狭小、角度有限、有盲区的缺点。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手术全切率高、术后效果好、安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白海昕 王文博 姜睿关键词:神经内镜 单鼻孔 蝶窦 垂体腺瘤 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5例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病人,经CTA初步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后,行手术治疗或DSA检查。分析各项影像学指标与手术和(或)DSA所见之间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61个,其中47例患者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8例患者行介入手术。CTA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与术中符合率100%。30例患者术后复查CTA,3例夹闭不全,其中1例再次出血。结论因颅内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4排CTA具有敏感性高、快速、无创特点,可以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可指导手术及介入治疗。 唐峰 张宇 白海昕 郭庆章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64排螺旋CT 脑血管造影术 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路径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值得推广。 白海昕 姜睿 王文博 邹冬梅 黄金丽 周方红关键词:健康教育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缺血性脑卒中后情感淡漠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相关的文献,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含20项研究,涉及3074例研究对象,提取到28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史、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认知功能、脑卒中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痴呆等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情感淡漠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识别高风险患者群体,并提供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张思宇 周郁秋 白海昕 孟丽娜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情感淡漠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和厚朴酚脂质体联合阿霉素抑制4T1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和厚朴酚(honokiol)是从传统中药厚朴的根皮、枝皮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带有烯丙基的联苯二酚类化合物,是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18H18O2。近年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转移等作用,其抗肿瘤效应具有多靶点、多效应、毒副作用低的特点,在抗肿瘤治疗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3]。 张宇 白海昕 邵永祥 郭庆章 黄鑫 王迪 邢立举 翟秀伟关键词:和厚朴酚 细胞增殖 阿霉素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分化 异丙酚通过GLUT4抑制肺癌糖酵解及肿瘤进展 2024年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肺癌糖酵解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通过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抑制肺癌糖酵解的潜在机制。方法 培养A549人源肺癌细胞系和LLC鼠源肺癌细胞系,实验分组设置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异丙酚(10μmoL)组(Propofol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及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 ECAR)和线粒体耗氧量(Mitochondrial oxygen consumption, OCR)实验检测细胞代谢水平;ELISA检测细胞乳酸和丙酮酸含量;采用CB-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实验,检测GLUT4与异丙酚结合能力;葡萄糖摄取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GLUT4、HK2和PFK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在10μmoL异丙酚的作用下,A549细胞(0.661±0.052)和LLC细胞(0.632±0.033)的细胞活力被明显抑制(P<0.001)。与对照组相比,A549和LLC阳性细胞的Ki-67荧光平均强度(0.663±0.064和0.540±0.070)均被明显抑制(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组乳酸和丙酮酸水平降低(P<0.001),在异丙酚的作用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P<0.001)。采用CB-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实验,检测出GLUT4与异丙酚结合力最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UT4及其下游HK2和PF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瞬时转染敲低GLUT4后,细胞乳酸(P<0.001)和丙酮酸含量(P<0.01)下降,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异丙酚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消失。肺肿瘤组织中,给药组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模型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异丙酚组乳酸含量和丙酮酸含量降低(P<0.001)。结论 异丙酚能够通过抑制肺癌细胞糖酵解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肺癌进展,其机制可能与靶向GLUT4影响肺癌细胞糖酵解有关。 王文博 白海昕 张弹 牛丽关键词:肺癌 异丙酚 糖酵解 葡萄糖转运体4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麻醉效果 2021年 观察和对比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应用地佐辛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6月份之间我院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30例)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实验组患者(30例)应用丙泊酚加地佐辛进行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基本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出现呻吟及体动情况的患者数量为1(3.33%)例和0例,术中VAS、满意度及术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8±0.5)分、(98.7±0.1)分和(99.1±0.0)分,术中VAS对比P>0.05,其余各项均P<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应用地佐辛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麻醉效果。 王文博 白海昕 王迎梅 高亚楠 崔磊关键词:无痛肠镜 麻醉效果 护理临床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将36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值得推广。 周方红 白海昕 黄金丽 邹冬梅关键词:健康教育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翼点入路小孔窗急性期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翼点小骨孔入路进行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采用翼点小骨孔入路急性期手术治疗1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96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结果:恢复良好87例,差(中、重残)5例,无死亡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9例。小骨孔入路没有影响急性期手术的操作和术野的暴露。结论:小骨孔入路适合显微手术夹闭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可以在急性期采用小骨孔入路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白海昕 冯雪关键词:动脉瘤 急性期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