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野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肤
  • 4篇皮肤病
  • 4篇热证
  • 4篇痤疮
  • 3篇血热
  • 3篇血热证
  • 3篇炎症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治疗皮肤病
  • 3篇疗效
  • 2篇血管
  • 2篇寻常型
  • 2篇寻常型银屑病
  • 2篇痒疹
  • 2篇随机对照研究
  • 2篇皮炎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药

机构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作者

  • 19篇田野
  • 6篇瞿幸
  • 5篇郭杨
  • 5篇段行武
  • 5篇屈双擎
  • 4篇张霞
  • 3篇张云璧
  • 3篇张云壁
  • 3篇李建红
  • 2篇李映琳
  • 2篇马朝东
  • 2篇赵丽丽
  • 2篇黄敏
  • 1篇任映
  • 1篇吴小红
  • 1篇徐志莉
  • 1篇张润田
  • 1篇李玲玲
  • 1篇王亮
  • 1篇赵婷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药学术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蛋白芯片筛选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瘀证血清差异蛋白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筛选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清中的蛋白表达差异,从蛋白水平揭示不同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血瘀证和健康人的血清各3例,采用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和分析不同证候间的差异蛋白。结果:筛选出寻常银屑病血热和血瘀证差异蛋白48种,健康对照组与血热证、血瘀证之间的差异蛋白分别为30种、20种,逻辑分析得出代表血热证证候特异性差异蛋白4种:B7-1/CD80,PDGF-AB,MIP-1b,FGF-9,血瘀证证候特异性差异蛋白6种:Smad 1,GRO-a,NCAM-1/CD56,IL-23 R,IL-23,TMEFF1/Tomoregulin-1。结论: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存在着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与发病机制和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有关。
杨玉洁郭杨田野刘俐胡雪晴张靖宇龙永香周琳屈双擎李建红
关键词:血热证差异蛋白蛋白芯片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第16讲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
2010年
田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皮肤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血管炎毛细血管
消银安神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合并轻中度睡眠障碍患者34例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消银安神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合并轻中度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合并轻中度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口服消银安神饮,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复方青黛胶囊,每次2 g,每日3次;两组均外用白凡士林软膏并进行睡眠卫生健康教育。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褪黑素(MLT)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ISI评分、DLQI评分、HAMA评分及血清IL-17A、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MLT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ISI评分、血清IL-17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LT水平及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消银安神饮可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合并轻中度睡眠障碍患者皮损,提高生活和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调节免疫平衡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高玥璇段行武吴治民朱泽兵刁若涵张润田田野黄敏陈广山张霞赵久丽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睡眠障碍
芩栀苦参丸对痤疮毛囊角化和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于年轻人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率高,主要发生于面部,影响容貌甚至引起毁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是国内外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我院院内制剂芩栀苦参丸治疗痤疮...
段行武马朝东李映琳张云壁张霞田野
关键词:单一核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炎症抑制
文献传递
芩栀苦参丸对痤疮毛囊角化和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于年轻人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通过兔耳实验模型观察芩栀苦参丸抗毛囊角化作用和对皮损局部炎症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
段行武马朝东李映琳张云壁张霞田野
关键词:痤疮中药治疗炎症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第12讲 冬季常见皮肤病(上)
2009年
田野
关键词:常见皮肤病萎缩性瘢痕炎症损害色素沉着
结节性痒疹合并恶性肿瘤两例报道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皮损以疣状结节性损害为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与神经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有人认为本病是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变型,即不典型的结节性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蚊虫、臭虫或其他虫类叮咬,...
张云璧瞿幸田野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恶性肿瘤上腹部疼痛
文献传递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对Ⅰ~Ⅲ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3例(FAS集)Ⅰ~Ⅲ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面膜组(113例)和西药组(120例),分别采用中药面膜综合疗法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外用治疗,面膜组每周治疗2次,西药组每晚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1、2、4周后观察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受试者对中药面膜综合疗法使用后的评价。结果 233例病例共完成228例(超窗7例,PPS集221例,其中面膜组105例,西药组116例)。治疗4周后,面膜组皮损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9%vs30.0%,70.8%vs55.8%,P<0.05),FAS集与PPS集统计结果一致。治疗4周后,面膜组PPS集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FAS集与PPS集皮损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面膜组均明显大于西药组(P<0.05)。面膜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113)、2.5%(3/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操作及推广。
曾雪刘瓦利赵婷赵俊英瞿幸徐志莉田野崔炳南吴小红张晓红沈冬丁旭华华闫雨荷王煜明乔丽陈弘平
关键词:寻常痤疮疗效评价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在银屑病角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
2021年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在银屑病角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c7在人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并预测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Hacat细胞分为Hacat组、Hacat+白介素-22(IL-22)50 ng/mL组、Hacat+IL-22100 ng/mL组、Hacat+IL-22200 ng/mL组,应用CCK8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和cdc7的表达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建模),应用RT-q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cdc7表达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咪喹莫特乳膏外涂+cdc7抑制剂灌胃建模),每日观察皮损动态变化,并绘制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趋势图。结果cdc7在人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P<0.05),cdc7可能是作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家族转录因子的下游靶点而发挥作用;Hacat组、Hacat+IL-2250 ng/mL组、Hacat+IL-22100 ng/mL组、Hacat+IL-22200 ng/mL组细胞中cdc7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01)、(1.16±0.06)、(4.45±0.08)、(5.53±0.33)(F=139.300,P<0.01),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54±0.02)、(0.64±0.02)、(0.83±0.02)、(1.00±0.04)(F=176.600,P<0.01)。模型组小鼠cdc7 mRNA表达量(2.18±0.15)、cdc7细胞阳性率(21.10±0.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0.05)、(7.11±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背部皮损较轻,PASI评分上升较缓慢。结论cdc7具有促进银屑病角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周扬韩露方如男田野胡雪晴米新宝李建红
关键词:银屑病
基于免疫性皮肤病构建Th1/Th2漂移与中医虚实稳态的协同关系
2024年
人体T淋巴细胞可分化为Th1、Th2两种细胞,两者处于动态平衡,而Th1/Th2向一方的漂移可能会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从中医角度看,Th1/Th2的平衡似乎与中医阴阳虚实存在一定的联系。银屑病是Th1主导的免疫性疾病,通过改善Th1的漂移可以缓解该病;中医从血热论治亦可缓解银屑病,同时可以改善Th1的漂移。特应性皮炎是Th2主导的免疫性疾病,通过改善Th2的漂移可以缓解该病;中医从脾虚论治亦可缓解特应性皮炎,同时可以改善Th2的漂移。Th1主导的免疫性疾病,或以实证居多;Th2主导的免疫性疾病,或以虚证居多。
翟烨田野郭杨冯蕙裳田文杨
关键词:免疫性皮肤病TH1/TH2漂移特应性皮炎血热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