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瑄
- 作品数:73 被引量:5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公路边坡不同护坡措施表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6
- 2017年
- 为了确定公路边坡不同护坡措施保水效果,以沈抚高速沿线的草皮防护(CP)、挂网喷播(GW)、六角空心砖防护(LJ)和菱形防护(LX)四种典型边坡防护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分测量仪观测不同护坡措施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不同护坡措施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措施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土壤含水量均值在13日,14日均表现为CP>GW>LJ>LX,而在15日,16日均表现为CP>LJ>GW>LX;在同种护坡措施下,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在各坡位均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在同一坡面情况下,六角空心砖防护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CV)表现为坡上>坡下>坡中,其余三种护坡措施CV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护坡措施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随时间变化表现为LX(12.5%)>GW(10.6%)>CP(9.2%)>LJ(8.5%),菱形植草与其余三种措施间差异显著(p<0.05),挂网植草与六角空心砖防护差异显著(p<0.05),草皮防护与这两种措施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六角空心砖配合紫穗槐灌木和小火炬草本植被的护坡形式保水效果较好。
- 陈志强王瑄鲍永雪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保水效果时空演变特征
- 土壤坡面侵蚀机理与应用研究
- 王瑄张玉龙范昊明陈瑞狄旭东闫滨朱苏云周丽丽武敏
- “土壤坡面侵蚀机理与应用研究”属水土保持学科,涉及水文、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土壤、水力学、统计学、灰色理论等学科。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天然降雨、径流冲刷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时空分布规律研究;(2)坡面侵蚀动力参数沿...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
- 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浅议被引量:1
- 2003年
-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世界范围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 冉庆美迟道才许晓辉王瑄
- 关键词:知识经济素质教育信息产业
- 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不同坡度(10°,15°,20°)的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园地、坡耕地、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观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含水率、容重、干密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土壤团聚体MWD值(干筛和湿筛),运用模糊贴近度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黏聚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针阔混交林中,团聚体湿筛MWD值与土壤黏聚力的贴近度最大,在荒地中则是有机质,而在其他3个土地利用类型中,容重与干密度对土壤黏聚力的贴近度较大;在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荒地中,4种贴近度计算影响其土壤内摩擦角较大的因素为总孔隙度,而容重和干密度是影响园地和坡耕地土壤内摩擦角的重要因子;在针阔混交林中,建立基于干密度和容重的土壤抗剪强度方程(R2=0.865);在坡耕地中,建立基于干密度、容重和团聚体干筛MWD值的土壤抗剪强度预测模型(R2=0.964);在灌木林、园地、荒地中,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显著的因子分别为干密度、团聚体干筛MWD值、容重。
- 李想王瑄盛思远陈志强
- 关键词:内摩擦角黏聚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度
-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被引量:2
- 2019年
- 为研究冻融坡面径流冲刷条件下侵蚀产沙过程,采用2个坡度(10°,15°)、3个流量(3,6,9 L/min)、2个起始解冻深度(6,12 cm)组合进行野外冲刷试验,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析不同解冻深度、不同坡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产沙量,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对近景摄影测量值和实测值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起始解冻深度和坡度相同条件下,冻融坡面的土壤侵蚀产沙量随着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时间推移,产沙量越来越小。在流量和坡度相同时,随着初始解冻深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在流量和解冻深度相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当流量、解冻深度和坡度最大时,坡面侵蚀产沙量达到最大。坡面产沙量实测值与近景摄影测量对比分析得到误差平均精度为90.67%,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冻融条件下土壤侵蚀监测中应用。
- 明旭辉王瑄盛思远张凯李宛江
- 关键词:产沙过程近景摄影测量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剪强度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评价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选取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园地、坡耕地、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观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容重、含水率、干密度、总孔隙度、土壤团聚体MWD值、粉/黏粒值,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黏聚力从坡上到坡下逐渐减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剪强度大小顺序为:坡耕地>园地>针阔混交林>荒地>灌木林;土壤容重与土壤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关联度最大,湿筛MWD值与土壤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关联度最小;土壤抗剪强度分别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含水率以及干密度呈线性关系。
- 李想王瑄盛世博陈志强
- 关键词:内摩擦角黏聚力灰色关联法
- 稀土元素示踪坡面冲刷侵蚀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为确定坡面侵蚀产沙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稀土元素,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各坡段侵蚀产沙量和侵蚀率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3个阶段:面蚀阶段、沟蚀阶段和沟蚀稳定阶段。试验结束时,上坡段土壤总侵蚀量为17.527 kg,占坡面总侵蚀量的89.2%,其中La和Eu示踪区的侵蚀量各占坡面总侵蚀量的48.1%和23.8%。La,Eu,Yb,Tb,Ce,Nd和Sm 7个示踪区的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495∶0.184∶0.177∶0.146∶0.030∶0.074,坡面上段、中段和下段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095∶0.040。试验过程中,上坡段细沟蚀剧烈,中坡段主要以面蚀为主,伴有轻微沟蚀,而下坡段始终以面蚀存在。
- 尚佰晓王瑄李占斌王莉
- 关键词:稀土元素示踪法坡面冲刷侵蚀率稀土
-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5
- 2006年
- 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日趋加重,严重破坏了西部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作了概括,并对其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郭月峰王瑄巩琼
- 关键词:水土流失
-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被引量:9
- 2005年
- 为了研究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采用慢冻法对普通混凝土试件、掺2%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和掺4%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每个试件共进行20次冻融循环试验,每次冻融循环后均测定每个试块的质量,全部冻融循环结束后对每一试块的抗压强度都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3种试件质量随冻融时间变化的规律及防冻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试件的质量随冻融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掺4%防冻剂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冻耐久性最好。
- 苏晓宁王瑄
- 关键词:抗冻性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试验抗冻耐久性掺量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特征分析被引量:29
- 2014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果树台田和花田6种典型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团聚体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从坡上到坡下逐渐增加,而土壤容重则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土壤颗粒组成间的差异性较明显,极细沙粒和细砂粒的含量较高,其次是粉砂粒,粘粒含量最低;土壤湿筛团聚体分形维数和风干团聚体分形维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其大小依次为天然次生林<荒草地<果树台田<人工林地<坡耕地<花田;湿筛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增加,以荒草地的增量最小(0.07),花田的增量最大(0.14)。
- 任婷婷王瑄孙雪彤邱野李德利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土壤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