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巍

作品数:102 被引量:328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21篇成像
  • 20篇磁共振
  • 13篇白血
  • 13篇白血病
  • 12篇骨髓
  • 10篇急性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淋巴
  • 9篇骨髓瘤
  • 8篇增殖
  • 8篇肿瘤
  • 8篇加权成像
  • 7篇凋亡
  • 7篇细胞增殖
  • 7篇粒细胞
  • 7篇活性
  • 6篇早幼粒细胞

机构

  • 7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札幌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军区
  • 1篇杭州智微信息...

作者

  • 87篇王巍
  • 16篇周晋
  • 15篇王树叶
  • 12篇刘鹏飞
  • 11篇李晓霞
  • 10篇刘志兰
  • 8篇李丽敏
  • 6篇田垚垚
  • 6篇张晓梅
  • 6篇刘志宇
  • 6篇张同
  • 5篇孟然
  • 5篇李晓云
  • 5篇王业青
  • 5篇王连杰
  • 5篇何婉婷
  • 4篇原琳
  • 4篇范圣瑾
  • 4篇李晓娟
  • 4篇曹峰林

传媒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医学综述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红细胞及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红细胞(RBC)及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测定,研究糖化肌醇磷脂(GPI)锚链蛋白中酶的活性对PNH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测定30例PNH患者及14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及红细胞中AChE的活性。结果(1)PNH患者红细胞AChE(E-AChE)活性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5,P<0.05)。(2)PNH患者血浆中AChE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46,P<0.01)。PNH患者红细胞及血浆中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健康对照组中血浆AChE活性明显高于红细胞中AChE活性(t=8.705,P<0.01)。结论PNH患者血浆和红细胞中AChE活性处于平衡状态,反映了可溶性AChE在外周血中分布存在差异,通过A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
王树叶王巍周晋王卓如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
ICAM-1和VEGF在KK^(-AY)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KK-AY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为12周的C57BL/6小鼠;糖尿病模型组为KK-AY小鼠,分别为12周、16周、20周组。测量各实验组体重、血糖,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中ICAM-1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模型组12周时视网膜ICAM-1和VEGF表达均出现上升,16周时继续增加,20周时分别到达其最高点,其中16周、20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和VEGF可能参与KK-AY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王巍张晓梅王彬杰崔浩
关键词:KK-AY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中SIRT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和预后不良相关
王巍任雨悦李晓云王京华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AML细胞株THP-1生存活力;应用Annexin V/PI双标法和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2+]i变化。结果电压门控性钾通道抑制剂4-氨基吡啶(4-aminopyrine,4-AP)作用72 h后,THP-1细胞生存活力明显下降,IC50为3.68 mmol/L。药物作用72 h后,DAPI荧光染色示4-AP 2 mmol/L组、4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38±1.82)%、(32.91±3.47)%,与对照组(6.35±0.29)%比较差异显著(P<0.05);Annexin V/PI双标记法示4-AP 2 mmol/L组、4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89±2.49)%、(38.26±4.03)%,与对照组(6.06±0.32)%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2及4 mmol/L 4-AP作用1 min后,THP-1细胞内Fluo-3/AM荧光强度分别为(378.36±10.84)、(391.31±24.78),与对照组(57.24±7.1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阻滞剂4-AP抑制AML细胞生存活力并可诱导其凋亡,提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可能是AML治疗的潜在靶点。
张秋王巍王连杰何婉婷任雨悦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电压门控性钾通道4-氨基吡啶增殖凋亡钙离子
弥散加权图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2004年
王巍张同刘志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ADC图星形细胞瘤
桥小脑角区短T_1、短T_2信号皮样囊肿一例被引量:4
2006年
王巍刘志兰刘鹏飞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皮样囊肿T2信号听力下降走路不稳CT检查
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条件下缺氧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系统中,缺氧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鉴定RPE细胞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利用200μmol/LCoCl2造成细胞缺氧、Transwell小室建立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内皮细胞;共培养组:内皮细胞+RPE细胞;缺氧对照组:内皮细胞+CoCl2;缺氧共培养组:内皮细胞+RPE细胞+CoCl2,各组分别培养0 h2、4 h4、8 h后,应用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常氧时,对照组内皮细胞光吸收值(A值)在24 h达最高;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内皮细胞光吸收值在各时间点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条件下,缺氧对照组A值在24 h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对照组A值在24 h、48 h低于缺氧共培养组(P<0.05)。结论缺氧早期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缺氧条件下,RPE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张晓梅王彬杰王巍王小丹付小玻马洪梅张楠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缺氧
标准剂量与小剂量美罗华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美罗华与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自2010年-2015年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共18例,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应用标准剂量美罗华(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患者8例,小剂量美罗华(每次100mg,每周1次,共4次),患者1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美罗华治疗4周后有效率较标准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小剂量美罗华治疗ITP不良反应率相对标准剂量要显著降低低(P<0.05)。结论: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剂量美罗华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于丽倩李晓云陈丽艳王巍王英炜
关键词:小剂量美罗华
雷帕霉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表面黏附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将雷帕霉素修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s)植入兔眼内,观察IOLs表面黏附细胞的状况,评价雷帕霉素修饰IOL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雷帕霉素与体积分数1%高分子多聚乳酸/多聚羟基乙酸混悬液通过静电喷涂沉积设备喷涂于IOLs光学区的外周(直径范围在4mm以外区域),制备出雷帕霉素修饰的IOLs。兔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植入不同的IOLs并分为3组:A组(雷帕霉素修饰IOLs组,RAPA组)、B组(单纯涂层组,高分子多聚乳酸/多聚羟基乙酸组)、C组(空白对照组,普通PMMAI OLs组),每组各10只。术后3个月将兔处死,摘出眼球,取出IOLs并固定于多聚甲醛溶液中,HE染色后,对IOLs黏附的细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涂层雷帕霉素药物颗粒细小,均匀分布于IOLs表面。低倍镜下观察,A组IOLs表面细胞分布稀疏,B组和C组细胞密集,且细胞分布均匀;A组IOLs表面的细胞平均数量为26.56±6.10,B组为83.60±13.38,C组为79.33±9.46。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而B组和C组表面的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镜下观察IOLs表面细胞种类,主要有小圆细胞、纤维样细胞、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上皮样细胞。A组中小圆细胞所占比例为53.3%,B组为45.0%,C组为37.8%。A组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为20.0%,B组为15.0%,C组为22.6%。结论高分子可降解材料联合雷帕霉素修饰的IOL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刘红玲张晓梅乌兰王巍王业青王晓丹
关键词:雷帕霉素生物相容性
间充质干细胞双标记光学成像的体内试验研究
2014年
目的:验证双标记生物发光成像活体观测MSCs在肝癌裸鼠模型向肿瘤病灶的趋化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luorescence(荧光)与bioluminescence(生物发光)两种成像方法,对MSCs进行CM-Di I荧光标记及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进行Fluc-慢病毒感染并由此建立裸鼠肝癌模型,构建双标记成像系统,应用精诺真小动物光学成像仪在裸鼠肝癌模型中观测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的趋化作用。结果:在鼠尾静脉注射标记MSCs细胞后21天荧光成像可见MSCs主要积聚于肿瘤病灶处及肝脏。生物发光成像后可监测到病灶处由luciferase标记肿瘤细胞(Hep G2)发出荧光;将荧光成像与生物发光成像所得图像经后处理融合后,可见证间充质干细胞像肿瘤病灶定向迁徙的生物过程。经肿瘤病理切片证实间充质干细胞成功迁徙至肿瘤病灶中。结论: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双标记光学成像系统实现MSCs在活体内对肿瘤的趋化过程进行观测是可行的。这种成像方法可作为下一步以MSCs为载体的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监测手段。
张浩王巍王凯闫晓龙姜雪张同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双标记HEPG2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