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鸿旭
- 作品数:33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高校国史教育中的内容整合与兴趣培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设计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长时段与内容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对该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并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才可能真正达到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理解"四个必然选择"的教学目的。"纲要"课教学,应以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为内容整合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结合课外实践、经典读书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对国史国情的关注、思考和兴趣。
- 狄鸿旭杨宗丽
- 关键词:国史教育
- 绿色发展的基层实践及其困境——以内蒙古M水库社区发展及环境变迁为例
- 2019年
- 绿色发展落实基层的实践中,既需要理论叙事的宏观话语,更需要基层生态环境的切实改善。本文以内蒙古M水库社区发展及环境变迁为观察视角,通过对该社区自1958年建设之初60余年的发展及环境变迁历程分析,发现以"水库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在落实绿色发展中,存在国家政策实施项目制导向、社区居民利益驱动、基层建设人才缺乏、绿色发展文化与理念缺失等困境,实现"青山绿水"的绿色发展需针对困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
- 狄鸿旭夏天
-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宗教因素与有效引导
- 2019年
- 民族地区乡村的宗教形式多样,层次多元,表现活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呈现出跨区域传播,易受境外影响和世俗化趋势明显等特征,基层宗教工作中也存在规范引导不足,基层组织宗教治理能力不足等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宗教的正向功能,应在分类引导基础上,重点做好宗教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德法制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适应引导工作。
- 狄鸿旭
- 关键词:民族地区宗教工作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医现代转化的实践及当代启示
- 2025年
-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医的现代转化成为困扰国人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现代转化的难题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思想,并在实践中关注新中国现实的卫生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在卫生领域制定了“团结中西医”方针;出台制定相关政策条令为中医事业健康繁荣发展提供支持;在提倡实现中医和西医疗法结合的同时,探索中药与西药的技术结合。通过以上举措,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医现代转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狄鸿旭翟浩宇
- 关键词:毛泽东中西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清代“医学署”初探被引量:9
- 2015年
- 明清以降,清代官方主导的医政体系出现了明显变化,县级层面的医政机构——医学署逐渐衰落。本文对清代医学署的实际运作、衰落情况以及社会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基层政权的辅助和补充,医学署的兴废与地方官员及士绅等倡导直接相关,医学署的衰落,使得政府在救治灾异等公共卫生事件中无法依赖官方机构,致使医生准入机制缺失,庸医泛滥,民众的就医选择趋向多元化。
- 狄鸿旭
- 关键词:清代
- 主渠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料”选择与实现路径——以“纲要”课为中心被引量:7
- 2020年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彰显多民族国家凝聚力;以探索救亡图存,追求民族复兴彰显民族与国家观念的认同变迁;以党领导中国革命,彰显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各民族对统一和新中国认同的一致性;以党领导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彰显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依托“纲要”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建设重点。在内容整合基础上,通过文献研读、问题研究、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丰富学生关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形成深刻和稳固的国家观与中华民族整体观。
- 狄鸿旭杨宗丽
- 校园公共空间利用与环境育人功能延伸——以北京高校咖啡馆建设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校园环境可以彰显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理念已成为普遍共识。近年来,高校室内公共空间利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校园管理者的重视。以校园咖啡馆为代表的室内公共空间为北京高校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高校咖啡馆已经成为师生校友学习研究、思想交流、学术研讨、娱乐活动、情感联络等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特殊功能。目前高校咖啡馆建设还存在管理者思路有待转变、市场化程度过高、特色功能凸显不足、价格偏高等问题。但是可以预见,作为广大师生乐于接受和切实需要的公共空间,高校咖啡馆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在环境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 狄鸿旭杨宗丽
-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育人北京高校咖啡馆
- 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的历史阐释
- 2024年
- 历史学本身具有阐释学性质,历史观决定历史知识生产。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而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思政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堂主渠道。课程主要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关键是运用正确历史观阐释历史。唯物史观是课程教学中历史阐释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对用好教材讲好课起决定作用;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是课程教学中历史阐释需要结合事实与理论运用的辅助性观点,有助于在历史视野和现实语境中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发展的道理和学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时代方位。
- 狄鸿旭
- 关键词: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阐释
- 新入职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进入与能力提升探析
- 2024年
-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师站稳讲台、引领课堂,做好思政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入职教师专业背景、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实践经历等方面有共同性特征,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与教学内容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相对趋同的问题。新入职思政教师队伍需结合自身特点,选好业务能力提升的着眼点与着力点,统筹理论建设、课程专业、知识储备、时政动态、教学技巧等方面,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 狄鸿旭张永建
-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
- 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
- 2023年
- 新时代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所形成精神谱系的继承弘扬,也是当代中国建设与改革事业历程的升华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新时代的英雄精神立足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超越了传统时代英雄多具有超凡特征的属性和叙事话语,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这使得人民群众学习、仿效和成为英雄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使英雄精神不断发展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核、伟大事业的动力、社会价值的标杆和未来一代成长成才的榜样力量。
- 狄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