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云
-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2年
- 视网膜色素变性 (RP)是常见的遗传性眼病 ,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患者常有进行性夜盲和视野缺损。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已经发现有 12个基因座与之有关 ,其中 6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 ,对于这些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 滕云王慧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分子遗传学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
- 武汉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RB1*04、*01基因分型和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DRB1 * 0 4、* 0 1基因与武汉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法 (PCR- SSP) ,对 78例 RA患者和 12 6例健康者的 HL A- DRB1 * 0 1、* 0 4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RA患者 DR4基因频率为 5 2 .5 % ,对照组为 2 1.6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DR1 基因频率两组无差异 (P>0 .0 5 )。RA患者 HL A- DR4的主要亚型为 DRB1 * 0 40 5 (32 .1% )与对照组 (6 .3%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DR4阳性的 RA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 (RF)阳性率、关节侵蚀性病变明显高于 DR4阴性的患者 (P<0 .0 1)。提示 HL A- DR4基因与 RA患者易感性及疾病严重性相关 ,其主要亚型为 DRB1 * 0 40 5、 DRB1 * 0 40 1。
- 刘巧红滕云沈凌汛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
- 肝细胞癌中β-链接素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β链接素(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其表达异常,探讨其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直接测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检测27例HBV相关肝细胞癌及27例癌旁组织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点突变以及βcateninmRNA表达差异性。结果(1)HCC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的点突变率约26%(7/27),分别为密码子37(TCT→TGT),丝氨酸→半胱氨酸;密码子45(TCT→TTT),丝氨酸→苯丙氨酸;密码子35(ATC→ATG),异亮氨酸→蛋氨酸。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突变(P<0.05)。(2)βcatenin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6±0.07比0.33±0.04,P<0.05)。(3)βcatenin蛋白在癌细胞胞浆及核内聚集。结论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βcatenin的过度表达对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 李毅清王慧张进祥滕云郑启昌
- 关键词:Β-链接素肝细胞突变肝细胞癌基因突变Β-CATENIN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病损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血清、滑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蛋白水平,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RA患者(n=36)血清、滑液中VEGF蛋白水平。以骨关节炎(n=9)及因外伤截肢的正常人(n=13)作对照。结果:RA患者血清、滑液中VEGF水平(ng/L)分别为186±77,262±84;而对照组分别为48±17,63±27。RA患者血清、滑液中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63,P=0.008;t=1.72,P=0.006),且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均呈正相关(r=0.73~0.83,P均<0.05)。结论:RA患者VEGF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RA发病的重要因素。
- 刘巧红沈凌汛吴清敏滕云王慧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滑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病损程度
- 强直性脊柱炎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启动子-308位点多态性相关的假设验证(英文)被引量:4
- 2004年
-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中HLA-B27的阳性率在不同报道间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别可能由环境因素造成,但也可能受其它HLA或非HLA因素影响,推测另一些分子可能在A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启动子多态性与AS的相关性。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地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0-06/2003-01武汉地区78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AS患者均符合VanderLinder1984年修改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37.4±12.8)岁,男67例,女11例。对照组为HLA-B27阳性的武汉籍体检健康汉族人52人,平均年龄(39.2±14.4)岁,男44人,女8人。干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S患者和HLA-B27阳性健康人群进行TNF启动子多态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TNF-α水平。主要观察指标:AS患者TNF基因启动子区域-308位点基因型与AS的关系。结果:AS患者中为-308.1.1基因型的有61例(78%,61/78),明显高于HLA-B27阳性的健康人(56%,29/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8,P<0.05);AS患者的-308.1.2和-308.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和1%,低于对照的38%(χ2=9.3,P<0.05)和5.8%(χ2=11.4,P<0.01)。
- 刘巧红吴清敏滕云沈凌汛王慧陈燕杨真荣
- 关键词:强直性肿瘤坏死因子
- 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MTX治疗RA的机制.方法应用MTS/PMS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MTX处理和未处理RA患者滑膜细胞的细胞增生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不同浓度MTX(0.2~2.0 μmol/L),RA患者滑膜细胞接种后第4天起增生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的RA患者滑膜细胞(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加入不同浓度MTX(0.2~2.0μmol/L)后第5、8天,RA患者滑膜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要比未处理的RA患者滑膜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S、G2期的细胞比例比未处理的RA患者滑膜细胞则明显减少(P<0.05);MTX能以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滑膜细胞的增生水平.结论MTX在治疗RA时,主要起到对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生及增生相关病理过程的抑制.
- 刘巧红滕云王慧王波沈凌汛吴清敏陈燕杨真荣
- 关键词:类风湿滑膜细胞甲氨蝶呤细胞增生细胞周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2年
- 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 ,它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目前已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 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 )的 12种基因 ,其中已被克隆的有 RHO,RDS,ROM1,RP1,NRL及 CRX,未被克隆的有 RP9,RP10 ,RP11,RP13,RP17及 RP18。本文主要介绍与
- 邵杰黄波滕云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
- 武汉地区335例遗传咨询病人的染色体分析
- 2004年
- 杨真荣田虹陈燕唐艳平付四清滕云王慧
- 关键词:染色体泌尿外科
- 有家族史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 A32 4 3G基因突变的发生率 ,筛查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新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4 8例有家族史和 4 4例无家族史的NID DM患者测定体重指数 (BMI)、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指标 ,并应用多聚酶链反应$C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对所选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线粒体DN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BMI、血糖、胰岛素、HbA1c无显著性差异。②扩增区域未发现任何线粒体DNA基因突变位点 ,国内外报道相对较为多见的tRNALeu(UUR) 32 4 3A→G基因突变也未在本试验中发现。结论 线粒体tRNALeu(UUR)A32 4 3G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很低。
- 欧阳金芝滕云胡晓峰张建华张木勋
- 关键词:家族史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HBA1CNIDDM
- 反复自然流产和男性不育染色体异常世界首报二例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反复自然流产和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的变化。方法 本文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反复自然流产、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 2例 ,4 6 ,XX ,t(3;8) (p2 5 ;q13)、4 6 ,XY ,t(1;2 1;14 )(p2 2 ;p11;q13) ,为世界首次报道。结论 研究表明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 陈燕王慧滕云杨真荣田虹王巍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复杂易位流产男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