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伟兵

作品数:49 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7篇土壤
  • 15篇引黄
  • 13篇泥沙
  • 10篇引黄泥沙
  • 8篇引黄灌区
  • 8篇灌区
  • 7篇盐碱
  • 6篇盐碱土
  • 6篇小开河引黄灌...
  • 6篇碱土
  • 5篇性状
  • 5篇水资源
  • 5篇秸秆
  • 5篇黄河三角洲
  • 5篇灌溉
  • 4篇物理性状
  • 4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3篇冬小麦产量
  • 3篇盐分

机构

  • 40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沧州市农林科...
  • 1篇山东省海河淮...

作者

  • 40篇毛伟兵
  • 28篇孙玉霞
  • 4篇郑乾坤
  • 3篇孙景生
  • 3篇刘静
  • 3篇李晓华
  • 2篇庞清江
  • 2篇张庆华
  • 2篇符连申
  • 2篇林洪孝
  • 2篇张玉明
  • 2篇王春堂
  • 2篇李妮
  • 2篇赵文虓
  • 2篇张玉文
  • 2篇贾利梅
  • 1篇彭儒武
  • 1篇董曼玲
  • 1篇任青文
  • 1篇陈明

传媒

  • 6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人民黄河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节水灌溉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河水利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利管理技术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腐殖酸钾对滨海粘质盐土主要盐分离子吸附与淋洗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腐殖酸钾对粘质盐土盐分、Cl^(-)、SO_(4)^(2-)、Na^(+)吸附和淋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5种腐殖酸钾添加量(0,0.6,1.2,1.8,2.4 g/kg,处理号依次为CK、T1、T2、T3、T4)的室内土柱模拟试验。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淋洗后,腐殖酸钾添加量对土壤盐分、Cl^(-)、SO_(4)^(2-)、Na^(+)含量及吸附、淋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咸水淋洗,各处理土壤含盐量、Cl^(-)、SO_(4)^(2-)、Na^(+)含量均有所升高,但随着腐殖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与CK相比,T1-T4四个处理土壤含盐量、Cl^(-)、SO_(4)^(2-)、Na^(+)含量增加量显著降低,其中土壤Cl^(-)、SO_(4)^(2-)、Na^(+)含量增加量的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72.42%、89.52%、54.10%。(3)淡水淋洗后,T1-T4四个处理土壤含盐量、Cl^(-)、SO_(4)^(2-)、Na^(+)含量较CK显著降低。(4)与CK相比,土壤盐分、Cl^(-)、SO_(4)^(2-)、Na^(+)含量减少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Cl^(-)、SO_(4)^(2-)、Na^(+)含量减少量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34.61%、42.31%、55.04%。腐殖酸钾能够抑制粘质盐土对盐分、Cl^(-)、SO_(4)^(2-)、Na^(+)的吸附,增强淡水对土壤盐分、Cl^(-)、SO_(4)^(2-)、Na^(+)的淋洗效果,从而达到降低土壤含盐量、Cl^(-)、SO_(4)^(2-)、Na^(+)含量的目的。综合考虑,1.8 g/kg可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利用腐殖酸钾进行粘质盐土改良的推荐添加量。
高绪龙毛伟兵孙玉霞曲英杰曲晓玲
关键词:腐殖酸钾盐分离子含盐量
掺沙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分布及其蒸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探明盐渍土水盐分布和土壤蒸发特性对掺沙的响应特征,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掺沙量(沙-土质量比为0,10%,30%,50%和70%,分别以处理CK,T1,T2,T3和T4表示)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特征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00 min,处理T1和T2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高了50.0%和40.7%,T3和T4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低了36.3%和18.7%,而处理T1,T2,T3和T4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电导率比CK分别低了16.3%,30.2%,8.1%和22.4%.处理CK,T1,T2,T3和T4的0~5000 min的平均蒸发速率依次为1.52×10^(-3),2.08×10^(-3),1.49×10^(-3),2.03×10^(-3)和1.52×10^(-3) mm/min;5001~14000 min的平均蒸发速率分别为0.79×10^(-3),0.44×10^(-3),0.47×10^(-3),0.26×10^(-3)和0.35×10^(-3) mm/min.
孙池涛邓亚鹏孙玉霞毛伟兵米兆荣张倩张明明
关键词:盐渍土水盐运移土壤蒸发
泥沙对黏质盐土水分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确定不同泥沙量对黏质盐土水分状况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探索最适宜泥沙配量。【方法】采用室内压力膜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且进行田间冬小麦试验,研究了不同泥沙量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分有效性、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泥沙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明显,同一水吸力下土壤含水率随泥沙施加量增加而降低。土壤水分常数以及土壤水分有效性指标随泥沙施加量增加变化明显,各土壤水分常数指标与泥沙配量整体呈负线性关系。但在0~15.07%范围内,非线性变化明显。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泥沙对降低土壤水分和盐分有明显作用。各泥沙处理的土壤水盐变化明显。泥沙对黏质盐土冬小麦产量有提高作用,其中S2—S5处理和S7处理产量提高明显,3 a总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产26.47%、26.51%、18.33%、27.27%、30.90%。【结论】综合考虑室内试验以及田间试验得出的泥沙最佳范围,引黄泥沙配施改良黏质盐土的最优泥沙施加量为质量比6.85%。
郭同铠毛伟兵孙玉霞曲英杰吴佳利
关键词:泥沙土壤水分特性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不同改良材料对粘质盐土物理性状和棉花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改良材料对滨海粘质盐土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粘质盐土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泥沙用量为20、40 t/hm^2,3种硅藻泥用量为1.5、3.0、4.5 t/hm^2和对照试验,探讨不同改良材料与用量对土壤容重、孔隙状况、饱和导水率、土壤水盐分布以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表层土壤中,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硅藻泥处理的大孔隙数量比分别降低0.51%、2.53%和4.75%,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1.18%、15.88%、22.65%,土壤含盐量降低62.76%、72.01%和75.76%(P<0.05),棉花产量降低2.8%、5.0%、11.1%;2个泥沙处理的大孔隙数量比分别增加了17.75%和37.09%,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17.94%、60.29%(P<0.01),土壤含盐量降低23.17%、25.08%(P<0.05),棉花产量增加11.1%、16.7%。引黄泥沙有效改善土壤质地和孔隙状况,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适宜改良粘质盐土的物理性状。硅藻泥不适用粘质盐土物理性状的改良。因此,改良粘质盐土的关键是选择增加土壤大孔隙数量、比例,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材料。
贾利梅毛伟兵孙玉霞郑乾坤常红娟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状黄河三角洲棉花产量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被引量:11
2010年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孙玉霞杨芸李妮刘静毛伟兵
关键词:引黄泥沙小开河引黄灌区浑水灌溉
颗粒级配变化对黄三角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参数的影响以VG模型和Gardner模型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为研究颗粒级配变化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程参数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配沙量下的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压力膜法测定了各处理不同水吸力下的土壤含水量,结合VG模型和Gardner模型,分析了两个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适用性,以及土壤颗粒级配变化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土配沙后,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0.05~0.1 mm的颗粒相对含量从3.6%增加到62.02%,<0.002 mm的颗粒相对含量从29.02%降低到3.89%,土壤颗粒级配发生明显改变;盐碱土配沙量较高(67.0%)的条件下,参数n随配沙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α值随配沙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Gardner模型中参数a仅与某段配沙量(28.8%~45.2%)处理呈线性负相关,参数b随配沙量的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VG模型与Gardner模型均可拟合黏质盐土不同配沙量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度优于Gardner模型,但VG模型模拟精度低于Gardner模型。
郭同铠毛伟兵孙玉霞孙池涛贾文慧
关键词:盐碱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引黄泥沙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并依据地形、土壤、水沙资源条件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提出了4种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多沙沉沙区减沙输沙模式、浑水灌溉区泥沙利用与动态调控模式、缺沙少沙盐碱区客沙改土利用模式、局部低洼盐碱区放淤改土利用模式。
孙玉霞庞启航毛伟兵刘静
关键词:土壤改良引黄灌区黄河三角洲
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盐渍土水盐分布及蒸发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揭示秸秆覆盖滨海盐渍土水盐调控机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0、0.3、0.6、0.9和1.2 kg/m^(2)分别由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表示)对土壤水盐运移和蒸发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表层及土壤剖面含水率,且增墒效果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期间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剖面平均含水率比CK依次高了41.2%、52.3%、65.7%和58.5%;秸秆覆盖可抑制表层土壤盐分积聚并有效调控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秸秆覆盖量越大表层积盐量越低,土壤剖面盐分分布越趋于均衡:试验结束时,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表层0~2 cm土壤电导率比3~5 cm电导率分别高了246.3%、242.8%、138.4%、40.5%和47.6%;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试验期间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处理平均蒸发强度依次为1.79×10^(-3)、1.64×10^(-3)、0.93×10^(-3)、1.35×10^(-3)和0.76×10^(-3)mm/min,累积蒸发量分别为17.79、20.30、14.20、14.57和10.27 mm,且蒸发初期秸秆覆盖对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邓亚鹏孙池涛孙景生张俊鹏米兆荣毛伟兵孙玉霞
关键词:秸秆覆盖盐渍土土壤蒸发
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被引量:16
2006年
泥沙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引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小开河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泥沙利用方式与泥沙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毛伟兵王景元张玉明孙玉霞林洪孝
关键词:远距离输沙泥沙利用优化配置
以典型实例谈城市节水途径
1996年
合理利用水管理,全面开展节水工作,不仅是缓和近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现实和见效快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远景发展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使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
符建申毛伟兵
关键词:城市节水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
全文增补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