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勤
-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大鼠下丘脑第三脑室周催产素样神经元与脑脊液关系的电镜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本研究用高浓度戊二醛灌注固定、包埋前ABC免疫酶染色方法,显示了大鼠下丘脑第三脑室周与脑脊液密切相关的室管膜内及室管膜下OT-LI神经元丛。结果发现:在室旁核后大细胞亚核水平,第三脑室腔的顶及底部常有一些OT-LI轴突终末突入第三脑室腔,与脑脊液相接触,其纤维来源不明;透射电镜下见:这些OT-LI轴突终末附于室管膜细胞之上或夹行于微绒毛之间,常与第三脑室室管膜形成一种类似突触的连接,绝大多数OT-LI轴突终末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轴突包膜均呈节段性增厚。在视前区至室间孔水平的第三脑室底部,可见到OT-LI神经元胞体突入室管膜细胞间,似部分与脑脊液直接接触,透射电镜下见此类OT-LI神经细胞仅隔一层极薄的室管膜细胞浆与脑脊液相接触。在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下常有较密集的室管膜下神经元树突丛,透射电镜下常见到紧贴室管膜下走行的OT-LI树突,而且往往有轴突与之形成轴-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室管膜下的OT-LI神经元及树突可能既接受脑脊液中各种信息物质的调控又受到一些传入神经轴突终末的突触性传入控制而实施其分泌活动;突入脑室腔的OT-LI辅突可能是脑脊液中OT的产生途径之一。
- 段晓勤鞠躬张旭
- 关键词:催产素下丘脑第三脑室脑脊液
- 大鼠下丘脑及邻近区域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与垂体后叶的关系被引量:10
- 1988年
- 本文运用免疫细胞化学PAP及ABC法,显示大白鼠下丘脑内OXT免疫阳性神经元,并于垂体后叶注射WGA-HRP,显示下丘脑中逆行标记细胞,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及其邻近区域内HRP与OXT双标记细胞,证实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穹窿前核和后核、血管周细胞群、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区及外侧区、背侧副细胞群内、室周部、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细胞下及室间孔部室管膜细胞下,均有OXT免疫阳性神经元,其中至少部分神经元可发出向垂体后叶的投射纤维。位于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下及室间孔部室管膜下的神经元,可能监测脑脊液中各种因素的变化,调节垂体后叶OXT的分泌,也可能直接通过共树突向脑脊液内释放OXT。
- 段晓勤鞠躬包新民
- 关键词:催产素下丘脑垂体后叶大白鼠
- 大鼠下丘脑催产素样和加压素样神经元与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能传入纤维末梢的关系被引量:1
- 1993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标记法,显示下丘脑各神经分泌核区中催产素样免疫反应(oxytocin-like immunoreactivity,OT-li)、加压素样免疫反应(vasopressin-like immunoreaetivity,VP-li神经元及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serotonin-like immunoreactivity,5-HT-li)和儿茶酚胺能,即酪胺酸羟化酶免疫反应(tyrosine hydroxylase-like immunoractivity,TH-li)纤维末梢,对这两种单胺能纤维末梢在视上核、室旁核及各种神经分泌副核中的分布,及其与OT-li和VP-li神经元相关的特点及异同加以分析。结果显示,5-HT-li与TH-li纤维末梢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各神经分泌副核中,与OT-li及VP-li神经元相接触的多寡程度多不相同。视上核、室旁核内有极高密度的TH-li纤维末梢,与OT-li及VP-li神经元相接触,并在多数神经分泌副核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也有多寡不等的分布;而中等至高密度的5-HT-li纤维末梢,主要与各神经分泌副核内的OT-li或VP-li神经元相接触。说明5-HT-li和儿茶酚胺能传入纤维末梢,可能分别侧重调控不同神经分泌核区的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群。
- 段晓勤鞠躬
- 关键词:催产素加压素血清素下丘脑
- P物质对大鼠下丘脑催产素及加压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Fos癌蛋白的诱导作用被引量:3
- 1998年
- 为研究P物质激活的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分泌神经元及其分布,将P物质注入大鼠侧脑室,用Fos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催产素或加压素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的双标记法,检测了下丘脑各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区被激活的催产素及加压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结果表明:Fos免疫强反应性的神经元主要见于第三脑室周围区及室旁核,在视上核及其他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区仅见到少数至极少数F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Fos和催产素或加压素的免疫双染色神经元主要见于第三脑周围区,由于第三脑室周的加压素样神经元较少,因此在该区域我们见到的主要为中等至较多数量的Fos和催产素免疫双染色神经元,仅有少数的Fos和加压素免疫双染色神经元。室旁核的F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室旁核的小细胞部,虽与催产素及加压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分布区有部分重叠,但该核区却仅见到少数Fos和催产素或加压素的免疫双染色神经元。此外,在视上核、背内侧副核也可见到少数Fos和催产素或加压素的免疫双染色神经元。本研究中将P物质注射入侧脑室后诱导的Fos阳性表达的催产素及加压素样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与该区域P物质样传入纤维的分布不完全吻合,但与该区域P物质样受体的分布基本吻合。以上研究结果?
- 段晓勤鞠躬饶志仁
- 关键词:P物质催产素加压素下丘脑
- 微量免疫法制备兔抗PHA-L抗血清及PHA-L顺行追踪给药条件的探讨
- 1988年
- 将PHA-L(Phaseolus Vulgaris-Leucoagglutinin,植物血凝素L)导入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在可能投射区作免疫组化染色,可取得理想的顺行标记结果。我们用Vector实验室产PHA-抗原,根据微量免疫法免疫家兔,获得了效价较好的兔抗PHA-L抗血清。成年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三只,脚掌皮下注入Freund完全佐剂,待触及鼠膝部或腘窝淋巴结肿大成黄豆至蚕豆大小时,将与Freund不完全佐剂混匀成油色水状态的PHA-L抗原0.1ml注入每例动物肿大之淋巴结。一个月后于每例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入抗原。又一个月重复注射。注射后12天耳缘静脉采血,用琼脂双扩法测抗血清效价,三例动物中,有一例动物效价为1∶32—1∶64。第14天颈动脉放血,分离血清。
- 顾桂宝鞠躬段晓勤张遐仇凯王伯沄
- 关键词:免疫法免疫技术PHA-L抗血清给药
- 正常大鼠脑组织伽玛刀照射后Fos蛋白的表达及变化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观察伽玛刀(γ-刀)照射正常大鼠脑部后,脑内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Fos蛋白的表达及变化。方法:45只正常成年大鼠在脑部受γ-刀照射(100Gy),分别成活0.5h、1h、3h、6h、12h、1d、3d、7d、14d、30d至3个月后处死,灌流固定,冰冻切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在照射靶区和非靶区的大脑皮质等结构内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Fos阳性表达。Fos表达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3~24h之间,均为胞核染色;第二次在14天后,出现三种阳性细胞,第一种仅胞核染色,第二种胞浆染色,第三种胞核、胞浆均染色。结论:作者认为第一种者为正常反应细胞,第二种者为严重受损细胞,第三种者为中间状态细胞。
- 饶志仁刘惠玲段晓勤吴声伶吴鸿勋黄新华
- 关键词:脑组织伽玛刀照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大鼠下丘脑催产素阳性神经元到垂体后叶投射的研究
- 1986年
- 鞠躬等曾报道于大鼠垂体后叶注射CT-HRP后,在下丘脑可见到广泛的标记细胞,为了研究这些细胞的性质,我们进行了逆行酶标结合免疫酶双标记试验。在大鼠垂体后叶注射2~5%WGA-HRP,动物存活12~24h后,以3.5%多聚甲醛灌注,冰冻切片(40μm厚).
- 段晓勤鞠躬包新民
- 关键词:下丘脑间脑垂体后叶神经元神经组织催产素阳性
-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电生理记录部位神经元的化学性质——离体脑片法研究
- 1990年
- 500μm厚的冠状脑片取自新鲜大鼠下丘脑前部。在人工孵育条件下进行电生理观察,看到前连合核和第三脑室前部室周区部分神经元的电活动可被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所兴奋,被提高人工脑脊液中的Ca^(++)浓度所抑制。这些电生理反应与大细胞内分泌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一致。记录结束时,记录部位用记录电极中的染料标记,脑片浸泡固定4—8h,恒冷箱切片,用抗催产素和抗加压素抗体孵育,ABC反应。结果在记录电极尖端所在部位看到数量不等的催产素或加压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述电生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研记录到的部分神经元可能含催产素或加压素免疫反应物质。本文报告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离体电生理标本,特别是记录部位神经元的免疫化学特性的实验结果。
- 韩中胜段晓勤鞠躬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脑片
- 微量免疫法制备兔抗PHA-L抗血清及PHA-L顺行追踪给药条件的探讨被引量:3
- 1990年
- 用菜豆凝集素免疫纯种New Zealand家兔,得到兔抗PHA-L多克隆抗血清。琼脂双扩法测效价为1:32-1:64。将PHA-L用正电电泳方法导入大鼠尾壳核及终纹床核吻侧部,用上述自备的抗PHA-L抗血清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清楚地显示了黑质及下丘脑室周部的PHA-L阳性标记终支及注射部位的阳性反应细胞,抗血清稀释度以1:3000~1:4000为佳。本文比较了间断正电、间断负电、连续负正交替、间断负电后间断正电电泳及静置不通电五种给药条件,结果表明,唯有通以正电时,才见阳性反应细胞及终支。本文讨论了正电流的作用。
- 顾桂宝鞠躬王伯沄段晓勤张遐仇凯
- 大鼠下丘脑催产素及加压素样神经元与脑啡肽样传入纤维末梢的关系被引量:3
- 1993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标记法,显示大鼠下丘脑各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团中催产素样免疫反应(OT-li)、加压素样免疫反应(VP-li)神经元、亮-脑啡肽样免疫反应(L-ENK-li)和甲-脑啡肽样免疫反应(M-ENK-li)纤维末梢,并对不同神经分泌核团内脑啡肽样传入纤维末梢与OT-li及VP-li神经元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发现,L-ENK-li及M-ENK-li纤维末梢在下丘脑各神经分泌核团中,与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关系。L-ENK-li与M-ENK-li纤维末梢在第三脑室周、前连合核、背内侧和背外侧副核、穹窿前和后核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最密集,在视上核、室旁核次之,在血管周细胞群内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密度较低。这些神经分泌性核团内L-ENK-li纤维末梢,均较M-ENK-li纤维末梢密集。表明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与视上核、室旁核及各神经分泌副核(除血管周细胞群外)中的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关系。因此,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可能在大细胞神经分泌系统OT-li及VP-li神经元分泌活动的调节中,起较广泛的重要作用。
- 段晓勤鞠躬
- 关键词:下丘脑催产素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