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猛
- 作品数:2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诗人的“神学”——柏拉图《法义》的诗学批评
- 2012年
- 柏拉图对诗人"神学"的批评,是古典诗学理论的要义之一。他不仅反对诗人对诸神关系的描述,而且对"诸神虽存在但不关心人类事务"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对诸神可用献祭和祈祷收买的论调进行反讽的批判。柏拉图的论证显示,立法哲人与传统诗人的神学观和城邦理想截然有别。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诗人神学美德
- 柏拉图智慧论中的辩证意涵被引量:2
- 2022年
- 柏拉图的辩证术具有辩驳、探求真理和劝谕的作用,展现了智慧与无知、技艺、爱欲之间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涉及对整全和最重要事务的无知,可激励人追求最高的知识和智慧。辩证术通过揭示人自以为知道的事情上的无知,使人陷入困惑而反思自身认识的限度。柏拉图对知识和技艺本质的辩证思考,可避免将智慧扭曲为诡辩术。智慧并非确定性的技艺,但对政治和立法这类最高技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爱智慧的哲学作为整体的构建是其他技艺走向完善的依据。苏格拉底的爱欲术有如无知之知,主要用于自我认识,以看清人自身爱欲的本质。爱欲术不是促使哲学向技术转化,而是借助辩证术砥砺灵魂向秩序的根基和智慧敞开。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无知爱欲
- 自然与礼法的融合被引量:4
- 2015年
- 自然哲人和智术师要么割裂自然与礼法,要么反讽性地连接两者,为弱肉强食的法则辩护。柏拉图扭转了对自然与礼法的理解,将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自然"首先是指灵魂的自然本性,"法"是灵魂的各种"安排和秩序"。"自然法"意味着将灵魂作为主要的质料,依据灵魂的自然构成给灵魂安排恰切的秩序,以使灵魂获得和谐与德性。由于灵魂的类型与政制的类型平行,为灵魂立法即是为政制立法,旨在培育优异的灵魂和政制。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礼法灵魂自然法
- 柏拉图《会饮》论喜剧诗人的爱欲观被引量:1
- 2017年
- 柏拉图的《会饮》专谈爱欲,在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中,欲求自己的另一半是人的自然爱欲,爱欲就是追求"整全",以恢复"原初的自然"。人作为宇宙天体的后裔,其强大的力量使之意图对抗传统诸神和礼法。阿里斯托芬让爱神从属于宇宙诸神,将爱欲理解为自然的运动,从而把自然与礼法对立起来,其敬神的背后实则渎神。在其爱欲的自然等级中,男子气(勇敢)及其带来的政治成就,乃是最高的爱欲。阿里斯托芬从政治的视角和勇敢德性来理解爱欲的本性,这是喜剧诗人的限度所在。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会饮》爱欲
- 柏拉图《法义》中的法律与正义被引量:1
- 2017年
- 克里特和斯巴达立法者将战争视为自然状态,并根据敌对性原则来设置法律制度。但柏拉图却从正义与不义的德性视角来理解城邦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强与弱、好与坏,认为法律应着眼于"自然正义",尤其应关注灵魂的自然本性和完善。在《法义》中,法官要实现内部的正义,不能仅凭靠法律和暴力的强迫,而应实行恰当的教育、劝谕和分配,以让好人统领坏人,不义者自愿服从正义者。这种贵族制式的法官,需要哲人式的德性和智慧,以使政治生活和谐有序。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强者弱者
- 柏拉图论习俗正义与自然正义被引量:2
- 2018年
- 柏拉图的《理想国》呈现了正义的种种限度和悖论。"习俗正义"仅从法律分配、损敌扶友、强者利益等政治性视角来理解正义,而真正的正义应是"自然正义",不仅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分配对其灵魂好的东西,而且要处理好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利益。但自然正义能否实现正是哲人王的悖论所在。柏拉图彰显正义的诸多难题,既是为提防政治理想主义,又是为避免彻底的政治现实主义。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自然正义
- 自然与技艺——试析柏拉图《法义》对自然哲学的批判被引量:2
- 2012年
- 由于对"自然"和"技艺"的理解不同,柏拉图与自然哲人对诸神、灵魂和人类事务的看法截然相反。自然哲人将诸元素当作初始之物,并称之为"自然"。"技艺"因为出自凡人则是低级的。柏拉图却论证灵魂优先于物体,用灵魂学来构建自然观和神学,认为宇宙灵魂的"自然"在于自我运动、驱动万物,人的灵魂的"自然"在于:灵魂统治肉体,不同类型的灵魂具有自然差异。立法技艺应当遵循这一自然脉理。柏拉图批评自然哲学,主要是因为自然哲人秉持无神论,贬低灵魂、政治技艺和立法技艺,否弃自然法和神法,损害了社会的生存根本。
- 林志猛
- 关键词:柏拉图灵魂
-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被引量:3
- 2019年
- 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是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融合。日神艺术代表适度、自知和节制,彰显出"个体化原理";酒神艺术则表征过度、野蛮和痛苦,让人在陶醉中遗忘自身,回归自然的统一性。但尼采更注重酒神精神,试图用狄俄尼索斯代表的"悲剧世界观"对抗苏格拉底的"理论世界观"。悲剧艺术能带来形而上的慰藉,揭示存在者之存在并为之立法。尼采将酒神狄俄尼索斯视为新哲人:既充分肯定这个生成变化和受苦的世界,又在这种肯定中提升生命和人内在的高贵性,给人带来形而上的或新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安慰。
- 林志猛
-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
- 诗艺与德性——柏拉图评析古希腊诗人被引量:1
- 2019年
- 古希腊诗人提尔泰俄斯特别看重对外战争中的勇敢德性,忒奥格尼斯则突显内战中的德性。诗人与立法者相互影响,但柏拉图认为,立法者在构建政治制度时,其首要目的并非战争的胜利及相应的德性。诗人和立法者都时常涉及快乐和痛苦这两种人的基本性情,无论作诗还是立法,皆不应仅仅着眼于训练人克制痛苦或取悦多数人,更重要的是培育人去勇敢地征服各种快乐和欲望。诗艺不能只服务于培养战争德性或政治德性,而应指向完整的德性,从而形塑健全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 林志猛
- 关键词:战争诗艺德性
- 文明比较与古今之争视野下的西方哲学起源
- 2024年
- 西方哲学通常将古希腊哲学视为其起源,但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思想意识诸形态交融碰撞、渐次演化的过程,受到地中海文明尤其是古代近东和埃及文明的深刻影响。在重写西方哲学史时,需充分关注古代近东和古埃及神话、艺术、灵魂学等对希腊哲学的内在影响,并从古今之争的维度梳理西方哲学核心概念的演化,以看清西方文明危机和现代性危机的根源.
- 林志猛
- 关键词:古今之争希腊哲学现代性危机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