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
- 作品数:48 被引量:293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复方吲哚美辛栓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复方吲哚美辛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和扩宫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早孕妇女,进行复方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异丙酚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宫颈注射4种人工流产术中用药,比较观察疼痛、宫口松弛度、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发生率,并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2min、5min、10min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结果: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有扩张宫颈作用而不减轻吸管负压对宫壁肌的刺激痛;异丙酚镇痛效果好,但无明显扩张宫颈作用且术中出血最多;复方吲哚美辛栓不仅能了扩张宫颈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结论:复方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人流术的镇痛方法。
- 林卫彭敏黄仲英李霞王光林
- 关键词:复方吲哚美辛栓人工流产扩张宫颈镇痛
- bFGF-MAb抑制卵巢癌细胞及其腹腔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b FGF- MAb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卵巢癌腹腔移植瘤裸鼠的生存率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为卵巢癌的临床生物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将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接种于 2 4孔板 ,加入不同浓度的 b FGF- MAb,每日行结晶紫染色、Vector2 - 14 2 0多标记计数仪比色 ,测定 OD4 90 值 ;2将 SKOV3细胞接种于 BAL B/ c裸鼠腹腔形成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 ,每周 2次将 b FGF- MAb注射于腹腔 ,比较裸鼠生存时间 ;3解剖裸鼠 ,计数肠系膜上种植瘤的个数并称重 ;4对移植瘤组织进行 CD31 的免疫组化染色后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b FGF- MAb在 0~ 15 μg/ ml的范围内 ,其抑制 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实验第 4 d,15 μg/ m l组能抑制细胞增殖的 2 4 % ;2腹腔注射 b FGF- MAb的裸鼠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延长 10 d;3b FGF- MAb组肠系膜上肿瘤种植灶的数目和重量分别是对照组的 70 .6 %和 6 9.2 % ;4 b FGF- MAb组腹腔移植瘤 MVD是对照组的 6 2 .8%。结论 b FGF- MAb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
- 林卫彭芝兰王光林毕建红刘珊玲王红静
- 关键词:卵巢癌
- bFGF-PLGA缓释微球生物活性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和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整合至高渗透性聚乳酸[poly(D,L-lacitic acid),PDLL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培养和纯化1d龄SD近交系乳鼠SC,取第1代细胞(1×107个/mL)与bFGF-PLGA缓释微球、ECM凝胶复合,注入内置PLGA纤维微丝的高渗透性PLLD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取成年SD大鼠60只,制备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后,根据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5组(n=12)。A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B组:PDLLA导管,管内注满PBS液;C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ECM凝胶;D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ECM凝胶与SC的混合物;E组:组织工程神经。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12、16、20及24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测定,术后12及24周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2、16周,E组SFI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24周,E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E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 velocity,NCV)大于B、C组(P<0.05),复合动作电位振幅(compound amplitude,AMP)和动作电位面积分数(action potential area,AREA)大于B、C及D组(P<0.05);术后24周,E组NCV、AMP和AREA大于B、C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及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小于A组(P<0.05),大于B、C、D组(P<0.05)。术后24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大于B组(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大于B、C组(P<0.05)。结论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与高渗透性PDLLA导管相互整合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后,能促近神经再生,修复效果接近�
- 王光林林卫高伟强肖裕华董长超
- 关键词:组织工程神经SC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 输卵管妊娠病因与输卵管解剖被引量:77
- 2005年
- 杨延林雷巍陈杰林卫
- 关键词:异位妊娠误诊输卵管妊娠病因输卵管
- 血β-h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β-hCG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1年9月~2002年4月于我院行IVF-ET治疗的80例患者,取卵前36小时肌注hCG10000u,胚胎移植(ET)后2~14天隔日检测血β-hCG。结果:ET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在第8天或第10天时,未孕组血β-hCG即呈阴性,而已孕组血β-hCG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第8天时为21.70±19.34(mIU/ml),第10天时为56.38±46.51(mIU/ml),第12天时增至192.26±124.45(mIU/ml),均高于同时期未孕组,差异有显著性。自ET后8天起,异位妊娠或流产组血β-hCG水平均低于同时期宫内继续妊娠组;多胎妊娠组血β-hCG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单胎妊娠组。结论:IVF-ET后妊娠的早期诊断,至少可由通常的ET后14天提早到12天或10天,甚至可早至8天;异位妊娠、流产或多胎妊娠与同时期宫内单胎妊娠比较,血β-hCG水平有明显差异,故于ET后10天、12天连续2次测血β-hCG水平,有助于临床及早鉴别诊断。
- 黄仲英李尚为谭宗建马黔红林卫
- 关键词:妊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用于宫颈活检钳的放置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宫颈活检钳的放置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撑件和浸泡池,支撑件包括支撑件Ⅰ和支撑件Ⅱ,支撑件Ⅰ和支撑件Ⅱ分别设置在底座相对的两端,支撑件Ⅰ与支撑件Ⅱ之间设有移动件,移动件一端通过滑套Ⅰ...
- 陈任译康冰瑶陈娟林卫朱惠刘芯如左艳周丽华张建华
- 文献传递
- 产科DIC的诊治策略(附12例病案报告)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产科DIC的诊治策略。方法 :对医院 1995~ 2 0 0 4年产科DIC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12例产科DIC中 ,11例抢救成功 ,1例死亡 ;剖宫产 10例 ,子宫切除 2例 ;围产儿 10例 ,死亡 3例。②产科DIC的诱发因素是 :前置胎盘 4例 ,占 33 3% ;胎盘早剥 3例 ,占 2 5 0 % ;中、重度妊高症 3例 ,占2 5 0 % ;利凡诺引产 2例 ,占 16 7% ;羊水栓塞 1例 ,占 8 3%。结论 :诊治DIC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积极处理原发病 ,快速抗休克、改善微循环、补充新鲜血和血浆凝血因子 ,适当运用肝素。
- 林卫曾莉游泳李平王光林
-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科
- 医生助理员选择培训及管理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生助理员(医助)启用7年来门诊医疗工作改进的情况,从医助的选择、培训、管理等方面,将对医助的管理经验介绍给同行,希望对要设置医助岗位的同行有帮助。严把录用关、加强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做好日常管理和定期考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医助的关键。做好了医助的培训和管理,能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解决挂号难、看病难有积极作用。
- 朱惠巫洪莹王睿敏林卫陈娟涂玉芹
- 1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期间发生的14例孕产妇死亡病案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死亡孕产妇中:1主要疾病构成及顺位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及异位妊娠。2孕期产前保健规范者4例,占28.6%(4/14);不规范者10例,占71.4%(10/14),其中未接受者5例,占35.7%(5/14)。3产前死亡6例,占42.9%(6/14);产后死亡8例,占57.1%(6/14),其中产后24 h内死亡5例,占62.5%(5/8)。4行剖宫产7例,胎儿存活6例;行阴道试产2例,无胎儿存活;尸检0例。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医疗保健人员素质、加强高危管理、适时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 王清蕊张雅晴刘畅林卫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
- 316例异位妊娠病因分析
- 2006年
- 李万珍林卫陈桂华
- 关键词:异位妊娠病因分析孕妇死亡发病因素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