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法权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人脐
  • 4篇人脐静脉
  • 4篇迁移
  • 4篇B1
  • 3篇多糖
  • 3篇脂多糖
  • 3篇脂多糖诱导
  • 3篇综合征
  • 2篇心病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血管
  • 2篇症状
  • 2篇细胞分泌

机构

  • 15篇赣南医学院第...
  • 5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
  • 1篇于都县疾病预...

作者

  • 16篇李法权
  • 6篇廖伟
  • 5篇钟一鸣
  • 4篇钟华平
  • 4篇王梦洪
  • 3篇王小萍
  • 3篇严章林
  • 3篇周爱琴
  • 1篇邹良英
  • 1篇宋建明
  • 1篇谢东明
  • 1篇游宇光
  • 1篇陈卫华
  • 1篇曾石秀
  • 1篇刘心强
  • 1篇叶军
  • 1篇葛贻珑
  • 1篇罗琼
  • 1篇谢东阳
  • 1篇曾山

传媒

  • 3篇赣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江西省第六次...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高迁移族蛋白B1及NF-κB调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3~6代用于实验。10μg/L的LPS诱导HUVEC 6h、12h、24h、48h...
李法权廖伟王梦洪
关键词:脂多糖
文献传递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16例误诊分析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无胸痛或疼痛部位变异或以其他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急性心梗.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16例早期误诊为其它疾病的AMI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
严章林李法权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颈肩痛心肌酶检查心电图表现
文献传递
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1mg/L的脂多糖(lipopolysaacharides,LPS)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
李法权
关键词:罗格列酮
文献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压差的超声测量与有创测量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测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自身对比的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24例临床诊断HCM拟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患者超声测量与有创测量二种方法测量出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探讨二者的一致性。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超声测量和左心室造影时有创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7.2±15.9 vs 41.5±12.1 mmHg,P〈0.05)。24例患者超声诊断13例有梗阻,而有创测量仅9例有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24,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HC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与有创测量虽有一定差异,但一致性较好,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的诊断HCM梗阻程度检查方法,可用于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筛查病例。
周爱琴吴有秀王小萍葛贻珑李法权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压力阶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一支或多支病变.对照组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起始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0.24) mm比(0.72 ±0.13)mm,(1.61±0.31)mm比(0.76±0.17)mm,(1.18 ±0.21)mm比(0.70 ±0.12)mm,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处IMT值和斑块积分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0.22)mm比(0.68 ±0.12)mm,(2.2±0.6)分比(0.6±0.2)分,均P<0.01].结论 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罗琼游宇光邹良英李法权陈卫华叶军曾琪宋建明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李法权廖伟严章林
曲美他嗪对心脏X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心脏X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7例心脏X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慢血流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d、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6个月治疗结束后,曲美他嗪及对照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曲美他嗪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改善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曲美他嗪治疗可改善心脏X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及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
李法权钟一鸣曾山王小萍刘心强钟华平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慢血流曲美他嗪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迁移族蛋白B1分泌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1 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6、12、24 h.(3)罗格列酮十脂多糖组(罗格列酮组):分别以罗格列酮0μmol/L、5 μmol/L、10μmol/L、15 μmol/L 4个浓度预先作用2h,然后再分别以罗格列酮加1 mg/L脂多糖共作用24 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96孔板细胞的吸光度值.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MGB1蛋白含量以检测HUVEC分泌HMGB1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和0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HMGB1分泌明显升高(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 HMGB1分泌明显降低(P<0.01).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 h HMGB1分泌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165.77±20.29) ng/ml,(136.63±15.90)ng/ml,(112.25±12.23)ng/ml vs (338.74±18.22)ng/ml,P<0.0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h HMGB1分泌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脂多糖诱导HUVEC分泌HMGB1,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MGB1分泌.
李法权廖伟王梦洪
关键词:脂多糖类内皮细胞脐静脉
FKHRL1基因转染对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FKHRL1三倍突变体(FKHRL1-TM)对球囊损伤后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VSMCs总RNA为模板,RT-PCR法扩增FKHRL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载体pc DNA3.1后,通过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对FKHRL1基因三个位点进行点突变,获得重组质粒pc DNA3.1-FKHRL1-TM,然后将该重组质粒转染VSMCs细胞,RT-PCR法检测FKHRL1-TM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MTT、流式实验,检测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 DNA3.1-FKHRL1-TM。重组质粒转染组FKHRL1基因表达量明显多于未转染组。MTT、流式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FKHRL1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FKHRL1转录因子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增加和转录活性增强后,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
钟一鸣钟华平李法权曾石秀廖伟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MGB1水平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心内科病房或门诊年龄、性别相似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病史将确诊的典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且为发病至入院在12h以内者20例分为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发病至入院在12h以内者19例分为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分为C组;另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归为D组;对照组为无冠心病心电图证据或病史,无糖尿病史的门诊或入院患者30例.采用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测定血清HMGB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组、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变化,并记录4和8w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中血浆HMGB1水平明显高于B组(6.49±3.37 vs 6.01±2.47,P<0.01),B组显著高于C组患者(6.01±2.47 vs 4.03±1.96,P<0.01);C组患者中血浆HMGB1水平明显高于D组(4.03±1.96 vs 3.94±1.03s,P<0.01);D组患者中血浆HMGB1水平明显高于E组(3.94±1.03 vs 3.15±0.73,P<0.01);研究结果发现血浆HMGB1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6,P<0.05.HMGB1水平高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HMGB1水平存在联系.
李法权杨超兴钟一鸣钟华平周爱琴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转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