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化
  • 4篇心理
  • 3篇文化心理
  • 3篇文学
  • 3篇民族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叙事
  • 2篇语言
  • 2篇生态
  • 2篇情感
  • 2篇小说
  • 2篇民族文化
  • 2篇话语
  • 1篇底层叙事
  • 1篇新女性
  • 1篇新女性小说
  • 1篇心理基础
  • 1篇心理蕴含
  • 1篇叙事伦理

机构

  • 15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作者

  • 15篇李江梅
  • 4篇崔梅
  • 1篇和丽芬

传媒

  • 6篇当代文坛
  • 4篇云南电大学报
  • 4篇保山师专学报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招牌名称”的文化意义透视
2007年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李江梅
关键词:民族文化心理
中西方文论话语的文化规则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中西方文论的具体社会存在形态是话语。由于其社会文化语境的差异,中西方文论话语有着不同的话语方式和话语规则。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以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为基础,遵循"无中生有"的文化规则,形成了深幽渺远的话语空间;西方文论的话语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遵循"有中生有"的文化规则,突出体现其密实精准的特性。认识两种文论话语的差异性,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论的精髓,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融汇西方文论来深化和拓展中国文论的内涵和话语,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具有助益意义。
李江梅
关键词:中西方文论话语无中生有
当前商品房住宅命名行为语用特征及心理基础——以云南省商品房住宅命名为例
2008年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人们对商品房住宅的需求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房住宅名称也成为吸引人们购买商品房住宅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商品房住宅命名行为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适应、追求语言形式的陌生化以及追求语言时尚等语用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对语言运用的一些新的倾向及语言运用心理。
崔梅李江梅
关键词:商品房住宅民族文化心理语言时尚
生态审美视域中的当代文学的自然生命被引量:1
2010年
生态审美视域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命的互惠、相依为立足点来观照一切生命的审美视野。在这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中的自然生命具有前所未有的审美地位和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学中的自然生命描写确证了自然生态的主体性、建构了人的生态自我、走向人与自然生命融合的境界这三个层次。文学的这种生态审美意识传递出人类维护生态和谐、稳定和持续的自然存在,以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的生态思想,审美地解答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生态关联。
李江梅
关键词:生态审美文学
本色化叙述语言的心理蕴含
2007年
本色化叙述语言是对生活本来面貌作原色叙述的语言。它能够描述出被刻画人物的独特身份和性格及其所在环境,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本色和活动状况,从而唤起读者的本真体验。运用本色话叙述语言来叙事,实际上是一个创作和接受的心理问题。叙述者用本色化叙述语言将自己或人物的个人认知、个人体验传达出来,力图表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实现读者与被刻画人物最近距离的接触;读者因其曾有过的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体验而对叙述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其最真切的本色体验,进而实现二度体验和二度阐释,达到创作的完全实现。
李江梅
关键词:叙述语言本色化叙述者接受者
叙述视角越界的“陌生化”创作效果——对《雌性的草地》和《红高粱》的个案解读被引量:5
2007年
李江梅
关键词:《雌性的草地》《红高粱》视角越界个案
新女性小说反伦理叙事的文化心理被引量:3
2008年
新女性小说是以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来叙事的文学,它以女性世界为叙述的中心内容和正宗地位,使男性退隐或被驱逐出叙事前台,并以凸显女性的内在经验、直率的身体写作和新的女性语言方式,大胆地背叛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叙事伦理,悖离男性话语为主流的文学传统,试图建构起女性叙事的新伦理,成为了一种心理蕴涵丰富的文学叙事范式。
李江梅崔梅
关键词:新女性小说男权文化女性世界叙事伦理文化心理
当代“底层叙事”的情感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文学创造是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底层叙事"作为书写当下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存境况的新兴文学范式,其情感评价体现出"尚苦"、"尚恶"和"尚苦"更"尚善"的倾向,而前者还是更普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融进了作家的审美价值倾向,呈示着不同的意义,对接受者必然产生不同的精神引导,并且影响着"底层叙事"价值的实现。情感评价成为认识"底层叙事"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
李江梅
关键词:底层叙事情感评价尚善
当代文学的“乡村传统变异”批判
2010年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农村,受到了来自现代工业的城市化的巨大影响,乡村的传统因素遭遇了强大的冲击,并以不可遏制的趋势发生着变化。作为社会镜像的文学,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变化,并对"乡村传统"的变化加以"质疑"与"否定"。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乡村传统价值追求的尴尬、传统道德伦理的崩坏、"人穷志不穷"观念的颠覆等传统人文价值诉求的解构,乡村风情风景的流失、乡村生存方式的改变等乡土特色因素的逐渐流失,无不体现着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怀和对社会和谐发展追求。
李江梅
关键词:乡村风情
“网络问政”话语领域的良性建构被引量:11
2010年
"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公民个人与政务管理之间以话语形式建立联系的方式。它为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最为广阔、自由的话语公共领域,也成为了政府查民情、聚民智的新潮方式。但网络问政话语出现了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等现象,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络问政话语空间的良性建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培育"网络问政"话语领跑角色、主流传媒对"网络问政"话语的良性支援、培养公民"网络问政"的责任意识和健康心理等方面加以思考,借以寻求具体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李江梅和丽芬
关键词:网络问政话语主流传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