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友
- 作品数:2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
- 2017年
-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其在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领学生的价值认同;注重校园道德风尚治理,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认同;注重满足主体正当需求,能够启迪学生的价值认同。
- 李忠友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
- 多维视域下的哲学本性沉思
- 2023年
- 哲学应当保持自己的本性,并在新时代中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运用多维思维的方法,从多种观察视域强化对哲学的本性、思维方式的理性反思,认为哲学是“追问”之艺术,哲学是“反思求真”之艺术,哲学是“爱智”之学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能够借此对哲学的本性和多年来已经定型的思维方式进行鉴照和反思,从而给人以价值观念的引导,认识途径和方法的帮助,理论思维的锻炼和提高。
- 李忠友
- 关键词:爱智
-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风格评析
- 2024年
- 毛泽东诗词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完美艺术珍品,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冠绝古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角度,结合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审美实践,深入探析毛泽东诗词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杰出艺术成就,认为毛泽东诗词是诗意化的价值引领,体现了顽强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修养功能。挖掘并准确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特色,对现实富有可贵的借鉴与启迪价值。
- 李忠友
-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思想性艺术性
-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被引量:4
- 2010年
- 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以及学校的生存。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因此,急需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 李忠友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 生态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
- 本论文写作主要基于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理性思考。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一是工业文化主导下的人类发展方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因为工业文化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造成了人类以及地球上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危机;二是马克思主义...
- 李忠友
- 关键词:生态文化
- 文献传递
-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全球问题
- 2007年
-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并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李忠友
- 关键词: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 哲学视域下艺术作品意义探析——以梵高的油画《农鞋》为例
- 2017年
- 哲学和艺术都根植于人性的深处,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在艺术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渗透和融合着许多哲理。以梵高的油画《农鞋》为例,把哲学的形而上思维应用于解析艺术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蕴含着的人类精神现象,揭示艺术作品存在的生存性意蕴,认为艺术作品是真理的一种存在方式,艺术作品是对"最初语言"的把捉,"美"是艺术作品意义的发生方式。
- 李忠友穆艳杰
- 关键词:艺术作品哲学思维
- “生态人”的发展定位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被引量:7
- 2016年
- "生态人"理念是生态伦理学家在整体主义、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理论设定。"生态人"是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量变中的质变";"生态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推动了"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 李忠友穆艳杰
- 关键词:生态人
-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马克思主义向度被引量:3
- 2018年
-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依托,历史、全面地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一系列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既有创新,又有发展;既有变革,又有运用,反映中国历史前进步伐,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要求,融入厚时代要求和精神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
- 李忠友穆艳杰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民族地区高职“课程思政”的课程转化路径探析
- 2020年
- 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贯彻至所有课程之中。民族地区高职“课程思政”的课程转化需要通过课程融入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需要通过课程统整确立科学的课程角色意识,需要通过专题课程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需要通过成果共享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行为力,以促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课程转化。
- 李忠友
- 关键词:高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