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3篇动脉自旋标记
  • 3篇准连续
  • 3篇自旋标记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自旋标记...
  • 2篇一氧化碳
  • 2篇一氧化碳中毒
  • 2篇中毒
  • 2篇肿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疾病
  • 2篇脑病
  • 2篇脑疾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一氧化碳
  • 2篇急性一氧化碳...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5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15篇李婷
  • 6篇翟昭华
  • 2篇严宗逊
  • 2篇张娟
  • 2篇张学花
  • 1篇杜国波
  • 1篇陈天武
  • 1篇李莉
  • 1篇谢素华
  • 1篇刘凤君
  • 1篇王丹
  • 1篇左莹
  • 1篇杨秋
  • 1篇崔素芬
  • 1篇张小明
  • 1篇税文婷
  • 1篇赵莉
  • 1篇李培岭
  • 1篇青玉凤
  • 1篇周广举

传媒

  • 3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2014年
CT灌注成像是活体状态下评价组织微循环的一种无创性手段,可以客观反映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肿瘤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信息。CT灌注参数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放射学定量指标,应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分期及分级,预测放化疗疗效或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综述食管癌CT灌注成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婷王丹陈天武翟昭华
关键词:灌注成像食管癌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放化疗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及其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3D全脑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2D ASL的各种局限,本文就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颅...
李婷
关键词:颅脑疾病
文献传递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及其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3D全脑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2D ASL的各种局限,本文就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颅...
李婷翟昭华
关键词: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
文献传递
扩散峰度成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它能反映更复杂的水分子的扩散,其多个峰度指标在良性肿瘤中较低而在恶性肿瘤中较高,并可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虽然目前DKI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但从国内外学者已经完成的一系列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DKI的重要价值,随着DK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我们相信其必将为临床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张娟张学花李婷杨冬均翟昭华
关键词:肿瘤磁共振成像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原发性全面性癫痫发作间期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 ASL)灌注成像这种无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generalized toni...
李婷翟昭华邓艳张玉琴何茂远
关键词:发作间期原发性准连续
文献传递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2018年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门诊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对参照组患者未施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研究组患者施加优质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挂号时间、检查等候时间以及焦虑评分,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发挥的作用。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在门诊护理中施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李婷
关键词:门诊护理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功能连接变化,并讨论部分脑区变化与神经心理测试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关系。方法采用静息态fMRI扫描及DPABI软件计算26例轻微性肝性脑病(MHE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HC组)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差异,并分析VMHC与数字-符号试验(DST)、数字连接试验-A(NCT-A)、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HE组较HC组VMHC降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双侧岛叶、双侧颞上回、角回、缘上回(P<0.05,GRF校正)。MHE组VMHC值在双侧额中回与NCT-A呈显著正相关(r=0.394,P<0.05)。结论MHE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这种变化与不同的临床症状有关,且双侧额中回VMHC连接强度可能提示MHE患者认知状态。
邱翔李婷唐玉莲彭娟刘勇
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
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清ET-1、TGF-β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别嘌醇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非布司他、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ET-1、TGF-β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P<0. 05)。治疗后两组各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1、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血清ET-1、TGF-β1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肾脏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章娜青玉凤李婷严宗逊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高尿酸血症ET-1TGF-Β1
基于度中心度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网络有效连接变化
2024年
目的:采用度中心度(DC)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脑功能网络有效连接变化,探索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ACMP患者(ACMP组)及37名健康对照组(HC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在两组间DC值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中,选取左侧颞下回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体素GCA分析;提取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DC值和GCA有效连接值,分析它们与MMSE、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ACMP组左侧颞下回、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的DC值增高,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小脑Crus1区及Crus2区的DC值减低(P<0.05,FWE校正);左侧颞下回与双侧楔前叶、右侧颞下回及左侧中央旁小叶的双向有效连接效应均存在异常,另外左侧颞下回至右侧顶上回和双侧小脑Crus1区有效连接增强,至双侧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弱,而右侧中央旁小叶至左侧颞下回的有效连接减弱(P<0.05,GRF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网络有效连接的变化与MoCA、MMSE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ACMP患者在脑网络中表现出异常程度的度中心性,主要在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感觉运动网络间出现有效功能连接异常,提示患者在早期即存在全脑多功能网络损伤。
邓雪梅李婷翟昭华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格兰杰因果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2023年
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意外中毒之一。由于高代谢及能量需求,中枢神经系统是急性CO中毒(ACMP)中最易受损的结构。ACMP脑损伤引起的直接症状发生在接触后即刻,可以持续存在,也可能经过假愈期后,出现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其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ACMP所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神经影像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磁共振新技术在ACMP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婷张小明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