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南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下肢
  • 9篇动脉
  • 8篇静脉
  • 5篇动脉闭塞
  • 4篇血管
  • 4篇血栓
  • 4篇缺血
  • 4篇闭塞性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动脉闭塞性
  • 3篇动脉闭塞性疾...
  • 3篇性疾病
  • 3篇腔内
  • 3篇外科
  • 3篇闭塞性疾病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诊治
  • 2篇肢体

机构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晋江市医院

作者

  • 18篇李南
  • 16篇官云彪
  • 16篇陈幸生
  • 9篇林梃
  • 7篇薛明
  • 6篇洪登科
  • 2篇周亚东
  • 2篇林挺
  • 1篇张宇
  • 1篇杨嘉嘉
  • 1篇薛恩生
  • 1篇陈大良
  • 1篇易俊方

传媒

  • 5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
2009年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7年9月对35例(37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不同,采用高位深组(13例共14条下肢)或低位深组(22例共23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愈合、坏疽足趾截除后创面愈合;术后影像检查表明静脉动脉化术后动脉血可经转流静脉向远端灌注。术后28例(30条下肢)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13.5年。7条下肢行截肢手术,其中近期3条(2条为高位深组),远期4条。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具有一定疗效,低位深组术式疗效更理想。
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静脉动脉化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静脉造影或双功彩超的检查结果,应用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38例(149条患肢).主要应用3种治疗方法:(1)激光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
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
关键词:激光治疗外科手术下肢静脉曲张
文献传递
联合或单独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被引量:1
2009年
李南陈幸生林梃官云彪
关键词:激光手术静脉曲张下肢综合疗法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各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1)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重建;(2)瘤体切开或切除+破口修补;(3)瘤体切除+受损动脉结扎;(4)血管腔内治疗,带膜支架置入;(5)B超引导下破口压迫。结果患者近期治愈率100%,29例随访1~13年,假性动脉瘤未再复发,无死亡;1例截肢。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大小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良好疗效。
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薛明洪登科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创伤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陈幸生林挺官云彪李南
关键词: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动脉化介入治疗取栓术
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资料。4例急性动脉栓塞者行急症取栓术,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植入术,23例动脉闭塞症者采用取栓、血管旁路术、血管腔内治疗、截肢、单纯药物等治疗。结果5例急性动脉栓塞及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成功,23例动脉闭塞症患者中,5例(21.7%)治疗成功,12例(52.2%)好转,6例(26.1%)无效,4例截肢(占动脉闭塞疾病的17.4%)。无1例死亡。6~45个月随访中,另有5例截肢,死亡4例。结论急性肢体缺血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取栓及血管重建等,以达到挽救肢体和生命的目的。
李南陈幸生官云彪林梃
关键词:下肢保肢
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血浆浓度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MMP-1、MMP-9的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1、MMP-9血浆水平。结果 CVI组MMP-1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CVI组和正常对照中,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VI组MMP-9CC基因型频率(80.1%)高于对照组(4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0.4,P<0.01);MMP-1血浆浓度在CV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6.18±29.94)ng/ml和(98.57±28.86)ng/m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MP-9血浆浓度在CV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7.2±36.97)ng/ml和(107.83±27.1)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MMP-1的1G/2G基因多态性及与CVI的遗传易感性无关,MMP-9基因1562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VI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MMP-9循环水平与CVI发病密切相关,与CVI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易俊方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薛明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
caspase-3介导的凋亡与血管瘤病理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aspase-3介导的凋亡与血管瘤病理发生,尤其与是血管瘤自发消退的关系.方法:将79例血管瘤标本按HE染色结果分成增殖期、消退期和退化期三组,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spas...
李南
关键词:血管瘤凋亡CASPASETUNEL
文献传递
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选择:附15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缺血(ALI)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期间收治的15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急性肢体缺血情况评估。其中,栓塞性病因11例,血栓形成性4例;主、髂动脉病变9例,股浅动脉病变3例,腘动脉、小腿动脉、肱动脉病变各1例;肢体缺血分级IIa级1例,IIb及12例,III级2例。除1例因拒绝一期截肢行单纯药物治疗外,14例均行血管再通治疗,其中,手术取栓11例,腔内溶栓2例,"杂交"治疗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截肢2例,再灌注损伤3例,无行骨筋膜室切开者,平均住院天数9(3~27)d。平均随访时间9(1~21)个月,死亡3例(20.0%),无新发截肢者,保肢率66.7%(10/15)。结论:准确的缺血情况评估、并及时选择恰当的血管再通方式,是治疗ALI的关键。
李南陈幸生官云彪薛明洪登科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四肢缺血急性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应用于股总静脉血栓临床分期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应用于股总静脉血栓(CFVT)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根据主诉发病时间将92例单侧CFVT患者分为急性期(1~14天,n=41)、亚急性期(15~30天,n=24)及慢性期(>30天,n=27),比较其二维超声评分及SWE所测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评价二维超声及SWE对急性期、慢性期CFVT的诊断效能。结果3期患者间二维超声评分及杨氏模量值总体比较(P均<0.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杨氏模量值=13.50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916(P<0.05),敏感度85.37%,特异度82.35%;以二维超声评分=2.00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急性期CFVT的AUC为0.800(P<0.05),敏感度75.61%,特异度66.67%;2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杨氏模量值=16.40kPa为截断值,SWE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917(P<0.05),敏感度85.19%,特异度87.69%;以二维超声评分=2.03为截断值,二维超声诊断慢性期CFVT的AUC为0.842(P<0.05),敏感度87.21%,特异度69.23%;两种方法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SWE可用于判断CFVT临床分期,且效果好于常规超声。
洪登科杨嘉嘉薛恩生张宇官云彪李南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超声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