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翔宇

作品数:31 被引量:168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缺血
  • 7篇血性
  • 6篇卒中
  • 6篇脑缺血
  • 5篇急性
  • 4篇血管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介入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病
  • 3篇细胞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梗死
  • 2篇抑郁

机构

  • 26篇大连大学附属...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朴翔宇
  • 7篇孙瑞坦
  • 5篇蔡鸣
  • 4篇孙涌津
  • 3篇赵洁
  • 3篇孙长凯
  • 3篇陶定波
  • 3篇梁倩
  • 2篇林永忠
  • 2篇张艳丽
  • 2篇李研
  • 2篇徐萍
  • 2篇马辉
  • 1篇孙慧君
  • 1篇李楠
  • 1篇于晶
  • 1篇佟旭
  • 1篇沙琳
  • 1篇周敬斌
  • 1篇周鹏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药(YC-1)是一种小分子物质,最初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如抗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等方面。研究发现,YC-1能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从而开启YC-1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YC-1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周期抑制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炎性反应及抑制金属蛋白酶类(MMPs)等。
孟庆林朴翔宇
关键词:诱导凋亡低氧诱导因子-1Α逆转耐药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60例,将其按照血管受累的程度和有无侧支代偿分为3组,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A组)、无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B组)及颈内动脉闭塞组(C组)。观察3组患者脑血流灌注现象。结果当颈内动脉发生狭窄和闭塞现象时,严重脑灌注损伤患者容易出现侧支代偿。3组患者的单侧额、颞、顶叶皮质等的血流灌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代偿可导致脑灌注损伤的出现,虽不能直接对比,但可以加强对脑缺血的相关认识。
孙涌津朴翔宇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缺血
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神经行为及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30mg/kg丹参多酚酸)、依达拉奉组(6mg/kg)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术后24、48、72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4h的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大鼠72h后的脑组织中SOD、GSH-Px等指标。结果:术后24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48、72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梗死面积,达治疗效果。
孙瑞坦朴翔宇蔡鸣李研罗斯文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累及延髓的Wernicke脑病一例临床分析
2015年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1],是由Wernicke于1881年首先报道,本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受累部位是中脑上部灰质及下丘脑。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小灶出血,可有神经细胞、轴索损伤和神经髓鞘脱失,多形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和巨噬细胞反应。MRI检查是Wernicke脑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很大价值,病变多发生于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及乳头体、四叠体、丘脑等部位,桥脑被盖、中脑顶盖、小脑齿状核、红核及尾状核等少见部位亦可发生[2,3],而累及延髓并有延髓明显肿胀、变粗者未见相关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一例累及延髓的Wernicke脑病患者报告如下。
徐萍朴翔宇李晶
关键词:延髓韦尼克脑病病例报告
DWI及PWI评价NO前体/供体介入给药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颈内动脉局部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NO供体硝酸甘油(NG),并通过DWI及PWI动态评估大鼠受累脑区血循环与脑损害变化,探讨脑缺血早期ARG和NG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成缺血2h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即刻惠侧颈内动脉分别给予L-ARG、NG,在缺血2h、再灌3和24h分别进行TIWI、T2WI、DWI和PWI影像学评估,并与Longa评分、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对比。结果给药组DWI高信号区及TTC苍白区较MCAO组减小(P〈0.01);从缺血2h到再灌24h,各组大鼠DWI高信号区的ADC、rADC值均呈现升高趋势,再灌3和24h时,给药组大鼠DWI高信号区的ADC、rADC值比MCAO组升高(P〈0.01)。结论DWI及PWI证实脑缺血超早期NO前体/供体局部介入给药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朴翔宇孙长凯林永忠沙琳佟旭孙瑞坦周鹏
关键词:脑缺血一氧化氮供体弥散
植物化学物的脑保护与康复效应及其药、食、膳策略与方法
目的:观察和探讨植物化学物类天然物质的脑保护与康复效应及其应用策略与方法。方法:在大连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科与内分泌科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顽固性癫痫、糖尿病脑并发症患者进行临床、保健品及膳食调查和血清学分析,在不同...
孙长凯王苏平陈敏刘晓芳赵慧马辉朴花李爱萍陶定波林永忠杜建玲门莉莉赵辉王剑锋刘辉王晓虹李楠朴翔宇孙慧君孙明忠李华滕文锋刘淑清彭金咏马骁驰刘克辛高颖宋桂荣刘启贵王靖宇宫元娟李毅胡增春王立杰李艳华王禄马明太孙品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2023年
分析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取100例患者,均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所收治,且病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依据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50例)的取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疗效值(98.00%),要比对照组的值84.00%高,P<0.05;观察组的颈总动脉测量数值、颈内动脉测量数值和椎动脉测量数值均显示比对照组的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检测值、生活能力测评值均显示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要更大,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流情况明显改善,神经缺损情况明显减轻,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具有较高治疗效果。
孙涌津朴翔宇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术
以眩晕起病的桥本脑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4年
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脑病,其临床少见,尤以眩晕起病的HE更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易误诊和漏诊.现将本院神经内科最近诊治的1例以眩晕起病的HE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徐萍朴翔宇
关键词:眩晕
叶酸、甲钴胺对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认知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叶酸、甲钴胺对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12例脑血管病患者,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三个叶酸组、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叶酸+甲钴胺)组。叶酸组口服叶酸5 mg(1次/天)。甲钴胺组予以甲钴胺口服500μg(3次/天)。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连续口服6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三组间认知障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叶酸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认知障碍MMSE评分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评分,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叶酸对认知障碍无明显疗效。
李研张艳丽孙瑞坦罗斯文丁红朴翔宇
关键词:脑血管病叶酸甲钴胺同型半胱氨酸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RS评分、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功能障碍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孙涌津朴翔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介入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