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强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DIA)的少见MRI表现被引量:4
- 2018年
- 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20个月,无诱因出现跛行,左下肢乏力3个月,左上肢乏力1个月。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专科查体: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余无特殊。影像检查:MRI增强扫描示肿瘤位于右侧丘脑区,最大横截面约5.5cm×2.8cm,为囊实性,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a),囊性T1WI呈低信号。
- 杨喜彪月强许照敏颞玲龚启勇
- 关键词:婴儿星形细胞瘤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CT、MRI表现(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小脑半球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条纹状等密度影及钙化影。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内见条纹状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变常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较轻。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术前可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张体江邱丽华刘梦奇杜明颖李秀丽月强龚启勇
- 关键词:小脑磁共振成像
- MEL AS综合征的MRI和MRS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MRI和MRS表现,探讨MRI对该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活检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24例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平扫与增强扫描,T2WI,T2FLAIR),14例行MRA,3例行DWI,3例行MRS。综合分析所有病例的多模态MRI特征。结果:24例(79个病灶)均出现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片状长T1长T2信号,以枕叶(29个)、颞叶(25个)和顶叶(16个)受累为主,可双侧出现;14例MRA示病变区与动脉供血区域不吻合,4例可见血管增生;10例随访患者中7例发现病灶具有游走性;3例行DWI患者均可见扩散受限所致异常信号;T2FLAIR可同时显示新、旧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且所显示慢性期病灶的数目与DWI相同(2例)或更多(1例)。3例MRS均可见乳酸(Lac)峰增高,且不局限于MRI所显示的病灶内,1例较陈旧病灶可见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结论:MELAS综合征具有较特异的MRI表现;MRS提示病灶内和病灶外Lac峰增高,结合高乳酸血症,对该病早期确诊有重要价值。
- 杨喜彪徐严明何度杨静波月强龚启勇
- 关键词:MELAS综合征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乳酸
-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影像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GCTT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右足的MGCTTS病例,并对文献报道的18例MGCTT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MGCTTS中,由GCTTS恶变而来者9例(9/19,47.4%),其他为原发MGCTTS。肿瘤分别发生于手指7例,腕3例,跖趾部3例,踝2例,以及大腿、膝、肘、髂及臀部各1例,其中手足部最常见,占73.6%(14/19)。影像学表现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结论 MGCTTS罕见,可由GCTTS反复受外因刺激后恶变而来,其中手足部GCTTS恶变概率较高。MGCTT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 张皓余建群月强李琳
- 关键词: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 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多模态MRI特征分析:5例病例复习
- 2024年
- 目的 探究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LNTY)的常规MRI表现及多模态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LNTY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I多模态扫描,1例另行头部CT检查。结果 3例男性和2例女性,中位年龄25岁,4例表现为癫痫。常规MRI示4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顶叶;平均最大径约1.76 cm(1.1~3.7 cm);3例T2WI呈现“椒盐征”,3例可见钙化、囊变和不同程度强化。多模态MRI示5例均无扩散受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示2例病灶内钙化,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倒置;扩散张量成像(DTI)示白质纤维束受侵犯或压迫;灌注加权成像(PWI)示病灶区域灌注轻度增高。结论 PLNTY好发于年轻成人,以颞叶皮层下常见,常伴钙化和囊变。T2WI“椒盐征”可能是其特征性表现。多模态MRI提示其为低级别胶质瘤。PLNTY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但以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 胡伟陈铌李爽苏筱芮杨喜彪张思敏邓虞娇邵晗冰月强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
- 杏仁体波谱分析的方法学探讨
- 2013年
- 本文对43例健康志愿者的杏仁体行单体素波谱扫描,包括施加饱和带后的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未施加饱和带的点分辨波谱序列和激励回波采集方式序列(STEAM)。通过比较不同波谱序列、是否施加饱和带、不同体素大小对肌酸信噪比(Cr-SNR)、抑水百分数(Water-suppression level)、水峰半高全宽(FWHM)和均方根噪声(RMS noise)的影响,发现:(1)施加饱和带后PRESS序列的Cr-SNR和抑水百分数优于STEAM及施加饱和带前的PRESS(P<0.001),但三组波谱的RMS noise及FWH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右侧的RMS noise在STEAM及施加饱和带的PRE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SNR与体素大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因此,对杏仁体行波谱分析时,施加饱和带的PRESS序列优于STEAM序列及未施加饱和带的PRESS序列,且在避开周围组织的前提下,设置尽可能大的体素,也有利于提高波谱质量。
- 唐鹤菡月强龚启勇
- 关键词:杏仁体磁共振波谱饱和带信噪比
- 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立体定位活检、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20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19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单发15例,多发5例,20例共发现病灶28个。幕上18例,小脑2例。幕上者病变多位于脑室周围深部脑组织,其中基底节9例,大脑半球6例,胼胝体3例。MRI平扫表现为等T1、T2信号者13例,稍长T1、稍长T2信号7例,1例DW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为不规则形、类圆形,2例为结节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6例,11例表现为"握拳状"强化,13例见"尖角征",9例患者出现"缺口征"。结论: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张体江吕粟月强吴杞柱邱丽华李秀丽龚启勇
-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 多发性硬化的弥散加权成像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显示多发性硬化病灶,并探讨其对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MS患者2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TSE)、弥散加权(DWI)成像。并对其进行以下处理:①对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进行不同b值及ADC图的评分;②对ADC图进行病灶、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测量。对上述结果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b值评分发现,b取0、1000和300、600之间的DWI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后者优于前者。ADC图中(0,300)与(0,600)、(0,1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优于前者;②ADC值分析发现,病灶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总体均数病灶周围高于正常脑组织。结论:①MS的DWI中,其b值取300和600较佳;ADC图的b值取0和600的组合较佳;②MS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白质可能存在隐匿病变。
- 孙家瑜周翔平陈宪邓开鸿月强王博邹翎肖家和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 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拟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R精神影像检查,且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做出临床诊断的14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分别构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这4类精神疾病基于灰质体积的结构影像诊断模型。对于临床怀疑精神疾病的120例患者,对比影像结果及影像诊断模型中涉及的灰质体积改变脑区,计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且大于50%的对应疾病作为患者的影像诊断,若无相似度大于50%的对应疾病,则认为其未见典型精神障碍脑改变模式;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精神影像用于这4类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对于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24例患者,分别统计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结果MR精神影像用于初筛这4类精神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86.6%(84/97)、69.6%(16/23)、0.56、83.3%(100/120);用于检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77.8%(28/36)、69.0%(58/84)、0.47、71.7%(86/120),58.8%(10/17)、91.3%(94/103)、0.50、86.7%(104/120),42.1%(8/19)、96.0%(97/101)、0.38、87.5%(105/120)和24.0%(6/25)、100%(95/95)、0.24、84.2%(101/120)。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患者中,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14/24)、91.7%(22/24)。结论MR精神影像实现了精神疾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可视化和可量化,尽管尚不能作为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但在提高精神、认知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 许梦媛张文静李飞赵又瑾陶博月强肖家和李真林唐鹤菡吕粟龚启勇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精神疾病痴呆
- MRI用于胶质瘤神经重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复发率高且预后极差。神经重塑是大脑在胶质瘤生长中发生的复杂而精密的适应性反应,深入理解大脑的神经重塑对于改善胶质瘤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分辨三维T1加权成像(3D T1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等技术,同时结合先进的影像分析方法可以探索胶质瘤病人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可塑性及其相关机制。就不同MRI技术对胶质瘤病人结构和功能重塑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 陈迪张思敏杨喜彪月强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血氧水平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