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泓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化学发光
  • 4篇化学发光免疫
  • 4篇基因
  • 3篇电化学发光
  • 3篇电化学发光免...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清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细胞
  • 3篇瘤病毒
  • 3篇免疫
  • 3篇基因芯片
  • 2篇代谢
  • 2篇单核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老年医...

作者

  • 18篇施泓
  • 14篇甘洁民
  • 12篇缪应新
  • 6篇赵虎
  • 5篇朱汉民
  • 5篇汪家愉
  • 5篇陈洁
  • 3篇张月丽
  • 3篇仇志军
  • 3篇陈淑英
  • 2篇周晓倩
  • 2篇周莜倩
  • 2篇周筱倩
  • 2篇张蓉
  • 2篇毛文
  • 2篇顾琪
  • 1篇周慧敏
  • 1篇沈倩
  • 1篇俞吉安
  • 1篇程群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老年学杂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法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频率,探讨HPV感染亚型、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846例门诊及体检妇女,收集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 26种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细胞学结果为较高级别病变的妇女进一步做阴道镜活检。结果 846例研究对象中HPV总阳性率达29.55%,大多为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共检出HPV亚型24种,检出率排在前6位的是HPV52、58、16、53、51、55;HPV18、68和59等在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出现频率不一致;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CIN2,简称为≥CIN2组]中共检出13种高危型HPV和1种低危型HPV,HPV16在≥CIN2组中的感染率为46.88%,远远高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正常及CIN1,简称为
缪应新甘洁民陈洁施泓姜文容赵虎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基因芯片基因型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肺部恶性和良性疾病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Ag)在肺部恶性和良性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技术检测88例肺部恶性疾病患者(肺腺癌38例、肺鳞癌50例)、13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支气管炎35例、肺炎65例、肺气肿32例)和1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SCC Ag水平,统计各组SCC Ag水平和阳性率并做比较。结果肺部良、恶性疾病各组血清SCC Ag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其中肺鳞癌组最高,其次为肺炎组。在良性疾病组中,肺炎组血清SCC Ag水平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腺癌组、支气管组和肺气肿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鳞癌组随着TNM分期的增高,血清SCC Ag水平也随之增高,不同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SCC Ag在肺鳞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肺部良性疾病也可引起SCC Ag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鳞癌及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要引起重视。
甘洁民缪应新施泓张蓉周慧敏赵虎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鳞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评估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妇女绝经前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率,研究各指标在各种疾病组的浓度变化,并对临床应用作出初步评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164名健康成年人和120例患者血清和尿液中10项骨代谢指标。结果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明显升高;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形性骨炎组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组与对照组比较除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外,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肿瘤骨转移组除PICP和甲状腺激素(PTH)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性关节炎除吡啶啉(PYD)和脱氧吡啶啉(D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种骨代谢疾病不同程度影响骨转换,PICP应用于临床敏感性较差。
甘洁民陈淑英缪应新施泓
关键词:骨转换标志物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丁酸钠提高重组CHO细胞表达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提高CHO细胞表达外源目标蛋白产量。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处理重组CHO细胞,观察细胞数量,细胞形态,表达率,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当丁酸钠的浓度为1mM,2mM,5mM时,重组细胞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达率与丁酸钠的浓度有关,也与丁酸钠加入的时间有关。传代24小时加药的细胞,经2mM,5mM丁酸钠处理后,表达量虽比对照组高,但细胞生长情况不好;传代48小时加药的细胞,经5mM丁酸钠处理后,表达量可提高5倍左右,但细胞数大大减少。当细胞长满瓶后(第7天)加入丁酸钠5mM,加药次日的表达量为对照组(不加药组)的9.5倍。细胞数也有所减少。上述实验表明,由于丁酸钠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表达量虽提高,但细胞数减少,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我们设计了用正常培液与丁酸钠交替使用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5mM丁酸钠与正常培液交替处理,在加药后7天内所得的表达物产量为对照组的2.1倍。提高了重组CHO细胞表达目标蛋白的产量。结论丁酸钠的合理使用可提高目标蛋白的产量。
顾琪俞吉安张月丽施泓汪家愉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类
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初步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机械和酶解方法,从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用偶氮染色法和钙钻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Von Kossa染色显示细胞结节内有钙盐沉淀;形态观察可见矿化结节及其形成过程 结果 体外培养细胞显示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这一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的建立,为开展成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探索骨质疏松的相关因子与骨质增生症的病因提供了基础.
顾琪甘洁民仇志军吴衡韩瑞平周筱倩施泓杨振球沈倩汪家愉
关键词:成骨细胞结节体外培养细胞新生大鼠骨质增生症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神经肽Y基因T1128C多态性的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神经肽Y(NPY)基因信号肽部位T1128C(Leu7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频率。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检测了867例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的NPY基因多态性。参照待测多态性位点所在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及3条探针,先通过PCR获得含有待检测突变位点的基因片段,再进行PCR产物的LDR,根据测序电泳结果所显示的含荧光标记的LDR产物的片段长度来判断基因型别。结果 867例研究对象均显示NPY基因型为T1128T(Leu7Leu),未出现T1128C(Leu7Pro)或C1128C(Pro7Pro)。结论 NPY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理差异,上海地区汉族人中不存在NPY T1128C(Leu7Pro)基因多态性,NPY基因T1128C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无相关关系。
缪应新甘洁民施泓陈洁周晓倩赵虎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ERK5调节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ERK5在成骨细胞的表达及IL-6对其表达的调控,初步探讨ERK5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ERK5的表达;用IL-6作用于MG-63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干预后ERK5和P-ERK5表达情况,构建ERK5 siRNA和空白对照质粒,转染MG-63细胞,IL-6干预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中均有ERK5的表达;IL-6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提高ERK5的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ERK5 siRNA的成骨细胞IL-6刺激后增殖降低,骨钙素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活性受IL-6调控,ERK5信号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
程群朱汉民甘洁民缪应新施泓
关键词:成骨细胞ERK5IL-6RNA干扰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比较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对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71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和尿液中8项骨代谢指标。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索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与骨转换率也无相关性。
甘洁民缪应新施泓周筱倩朱汉民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骨转换标志物多态性
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研究各年龄组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 (N MID)片段的含量 ,了解其稳定性 ,并探讨与各种骨代谢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ECLIA)测定血清骨钙素N MID片段 ,其中对照组 183例 ,各种骨代谢疾病患者 99例。将样品放置于室温和 4℃中 ,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清骨钙素N MID片段和全段骨钙素。结果 女性绝经后含量显著升高 ,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女性高于男性 ,各类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样品在室温和 4℃冷藏 ,骨钙素N MID片段很稳定 ,而全段骨钙素逐渐下降。结论 用ECLI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N MID片段 ,灵敏度高 ,稳定性 ,能很好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 ,是骨代谢疾病研究非常有价值的敏感指标。
甘洁民张月丽施泓汪家愉缪应新
关键词:骨钙素骨代谢疾病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人血清完整甲状旁腺及临床应用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甲状旁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活性物质,由8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9500D。PTH在体内具有很重要的调节和生理作用:PTH能加速肾脏排出磷酸盐,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PTH作用于骨,促进骨的转...
甘洁民施泓缪应新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人血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