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斯洛维克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爱达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伦理实践与多元路径:生态批评的新问题与新趋向——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 2020年
- 导语: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一直致力于生态批评理论的研究与建构,同时积极参与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运动。在其研究与实践中,对于生态问题的当代形态有着深刻的洞察。因此,我们与斯洛维克教授就人类中心主义、慢暴力、社会责任、伦理特质等生态批评研究的关键词,以及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叙事移情、经验性生态批评展开了讨论,斯洛维克教授对当下生态批评的新问题与新趋向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批评的丰富内涵,而且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生态批评的发展和动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 叶华韩存远斯科特·斯洛维克
- 关键词:生态批评伦理批评研究范式文学批评伦理实践
- “培育想象的能力”:瑞安·沃尔什的《清算》及毒物诗学
- 2022年
- 近二十年前,劳伦斯·比尔在《为濒危世界写作:美国及世界的文学、文化与环境》中定义并分析了“毒物话语”。此后,有关毒物经验的讲述得到理论界和文学圈的充分关注。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中了毒的星球上,环境中的毒素亦存在于我们体内,身体几乎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用罗伯·尼克松的话说就是“缓慢地”)将人们通过工业活动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壤里的毒物质吸收了进去(斯泰茜·阿莱莫将此过程描述为“跨体性”)。作为生物学家同时也活跃在文坛上的桑德拉·斯坦格雷伯在《生活在下游:一位生态学家对癌与环境关系的实地考察》中称,我们必须“培育想象的能力”,以理解后工业生活的意义。文章聚焦瑞安·沃尔什的新诗集《清算》,同时亦关注普拉莫德·纳亚尔近年来的生态批评成果《博帕尔的生态哥特风格:灾难、悬危及生物政治的诡异》,以期倡导和界定不断发展的“毒物诗学”。
- 斯科特·斯洛维克韦清琦(译)
- 什么是生态批评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对发展迅速的生态文学批评或曰"生态批评"这一学科作了基本介绍。鉴于该领域已有若干广为流传的定义,本文将重点讨论三个具体的文学实例,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它们包括:威廉·斯塔福德的《或许是独自骑车》、奥费利娅·齐佩达的《要下雨了》和威尔弗莱德·欧文的《为国捐躯》。本文中心论点是,无论是直接描写自然界的作品,还是并未直接提及自然的文学作品或其他形式的文化表达,所有文本都可能包含生态意义。当前大多数生态批评研究的首要范式可被表述为"地方"和"动物性",本文中的三个文本实例以不同方式涉及了上述概念性范式。
- 斯科特·斯洛维克吴靓媛赵俊海
- 关键词:爱国主义
- 调整“大地依恋”的层级:关注跨层级思维的艺术表达
- 2013年
- 当代"场所"理论的建构陷入僵局,人们各持己见,而跨层级思维则有利于培育新的"场所感"范式。跨层级思维指在不同的场所层级之间来回转换,反复变焦,把地方-全球讨论置于"层级"和"依恋"语境中。当前许多环境文本如摄影作品、著作等都运用调整"大地依恋"层级的策略,帮助当代读者以多种视角理解自我与场所的深层联系。跨层级思维意味着将对某一特定场所体验的精微性与对全球体验的广大性结合起来,理解人们的生活给环境带来的真实影响,培育新的也许是有效应对当今世界严峻现实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使人们适应变化中的世界,并促使他们克服对可能令人麻痹的抽象问题视而不见的倾向。
- 斯科特·斯洛维克朱利华程相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