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胜良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军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兼容型空基区域导航增强脉冲信号设计
- 2025年
- 空基区域导航增强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辅助与补充手段,其信号设计是影响增强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系统对导航卫星辅助增强与独立定位的需求,以北斗系统为应用背景,给出了一种能够与北斗卫星信号兼容的区域增强信号设计建议;根据兼容性需求分析结果,对频点、扩频码与电文格式等进行了选择和设计;针对增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远近效应,提出了脉冲调制的优化方式,根据信号参数设计适用于空基区域增强信号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并设计相适应的脉冲图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脉冲信号形式的区域增强信号能够与北斗卫星信号实现兼容,卫星信号比区域增强信号弱30 dB时能够正常捕获,减弱远近效应的影响。
- 周天润王振岭徐胜良刘亚廷
- 关键词:信号设计脉冲调制
- 纵向磁场对铝合金电弧熔敷成形表面精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为提高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精度,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铝合金电弧熔敷增材成形工艺,考察不同函数近似表征成形焊道截面轮廓,分析纵向磁场对焊道外形尺寸、润湿角的影响以及提高熔敷层成形精度的作用。结果表明:抛物线和正弦曲线能较好地表征成形焊道截面轮廓,电弧增材成形过程加入纵向磁场后,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加,焊道余高减小,熔宽增大,润湿角逐渐减小,熔敷层平整度提高;当励磁电流为25 A时,表面平整度最高,成形精度最优。
- 王启伟朱胜徐胜良王晓明李卫
- 关键词:纵向磁场电弧增材制造
- 基于联合保障的装备器材供应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当前供应模式存在的保障环节多、供应周期长、需求响应慢、器材资源缺乏协调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联合保障的装备器材供应模式。在需求牵引、动态供应、联合保障思想的指导下,以战略控管中心的指挥控制决策为核心,以区域配送中心、基层资源点的2级供应结构为基础,构建了供应模式的整体结构,并从信息化建设、器材采购、器材运输3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新模式的主要措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构建的供应模式与传统的供应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联合保障的供应模式能有效提高保障效率。
- 于双双王铁宁李宁徐胜良
- 关键词:装备器材
- 2A50负重轮液态模锻模具使用寿命分析及模具改进被引量:2
- 2019年
- 液态模锻成型是将定量的液态金属导入具有一定形状的下模中,用上模施压,使金属液在模具压力作用下充填到具有一定形状的模具中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型,从而得到结构致密产品的过程。分析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金属液的反复热冲击时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模具结构并适当采取加热与冷却措施,调整模具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达到降低模具内部热应力的目的,进而减少模具因热冲击而造成的报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液态模锻模具散热过程的控制对提高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 刘勇涛徐胜良王思涛陈利华李永梅邬晓颖
- 关键词:液态模锻温度梯度热应力
- 通装备件多级联合保障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前我军备件供应还是以逐级供应为主,直达供应为辅,每年集中l~2次进行供应。显然,这种供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队备件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响应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 王铁宁徐胜良梁波
- 关键词:备件供应
- 我军装备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 2007年
- 目前,我军关于物流理论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后勤领域,对于装备物流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分析我军装备物流的发展现状、探寻其发展规律以寻求其最佳的发展战略,对于提高我军装备保障经济和军事效益,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洪水王铁宁徐胜良
- 关键词:装备物流SWOT分析物流发展物流理论军事效益局部战争
- 装备器材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法被引量:1
- 2007年
-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出现,为军事物流特别是装备器材供应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为确保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提高装备保障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水平,必须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装备器材保障系统。本文就新历史时期,如何借鉴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技术,吸收先进经验,在装备器材供应领域引入供应链管理进行探讨。
- 纪红任徐胜良马光明
-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装备器材高技术局部战争器材供应自动化建设军事物流
- 装甲车辆端联器淬火软点原因分析
- 2017年
- 针对某批装甲车辆端联器在热处理后出现了淬火软点现象,通过硬度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检测手段,对装甲车辆端联器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淬火软点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端联器材料化学成分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是端联器淬火软点形成的关键因素;另外在端联器锻坯内部存在带状组织,二次淬火后的端联器组织以贝氏体和马氏体为主,其中马氏体多分布在带状组织上,马氏体相在组织中分布不均匀也是淬火软点存在的重要原因。
- 李永梅王思涛邬晓颖陈利华王亮徐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