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健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14的过表达及其对NIH-3T3细胞体外增殖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获取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14基因,并构建其N端和C端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PHP14的NIH-3T3细胞系,并观察其对NIH-3T3细胞体外增殖和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影响。方法:以HeLa cDNA为模板,PCR扩增PHP14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到pEGFP-N2和pEGFP-C3载体中,构建pEGFP-N2-PHP14和pEGFP-C3-PHP14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NIH-3T3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成集落法检测体外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过表达PHP14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PHP14和pEGFP-C3-PHP14,并在NIH-3T3细胞中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的过表达,PHP14在NIH-3T3细胞中过表达并不影响NIH-3T3细胞的体外增殖,但赋予了NIH-3T3细胞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过表达PHP14的NIH-3T3细胞模型,在NIH-3T3细胞中过表达PHP14并不影响NIH-3T3细胞的体外增殖,但赋予了NIH-3T3细胞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能力。
- 徐安健崔永赵高潮乌姗娜吕志靳庆娥谷俊朝
- 关键词:过表达增殖
- 囊虫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2010年
-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许多研究领域的不断进步,使许多研究更加深入完善。近年来,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囊虫病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囊虫病的致病机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我们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囊虫病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对囊虫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现有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 徐安健谷俊朝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囊虫病分子疫苗
- 神经囊虫病的药物治疗策略被引量:1
- 2010年
- 神经囊虫病是因囊虫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由于其主要发生在大脑内,习惯上也称为脑囊虫病。据估计,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囊虫病流行区,神经囊虫病患病率高达总人口的2%~4%,且成为癫痫病患者的主要病因(约占50%)。
- 徐安健谷俊朝
- 关键词: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癫痫病患者脑囊虫病病患病率流行区
-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ATP7B基因缺陷小鼠铜累积诱导肝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ATP7B基因缺陷(Wilson’s disease,WD)小鼠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自噬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探讨铜累积诱导肝内自噬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周龄和12周龄WD小鼠肝组织进行铜含量检测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自噬相关差异基因做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采用GeneMANIA数据库构建自噬相关差异蛋白的互作网络(PPI)并进行功能注释分析,抑制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对自噬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WD小鼠肝铜含量显著升高,铜累积导致基因表达模式改变;基于GO数据库统计自噬相关差异基因数目,4周龄和12周龄分别有8个、51个,基于KEGG数据库统计,4周龄和12周龄分别有5个、19个;筛选Ulk1、Ddit4、Plk3等9个基因进行qRT-PCR,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其编码的蛋白质通过共表达、共定位等方式互相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铜累积导致Ulk1、Plk3、Park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和细胞自噬发生,抑制Ulk1、Plk3、Park2的蛋白质表达可显著下调细胞自噬水平。结论:WD不同阶段的铜累积可调节肝脏多个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其编码的自噬相关蛋白的互相作用共同诱导肝脏自噬活化以缓解肝损伤。
- 李潇瑾李艳萌李振坤徐安健杨晓曦黄坚
- 关键词:ATP7B肝豆状核变性自噬
- 抗耶氏肺孢子菌合成抗原IgG和IgM及IgA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利用北京地区随机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调查抗Pjr Msg、Ig G、Ig M和Ig A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感染Pj情况。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 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266例北京地区随机人群血清抗Pj r Msg Ig G、Ig M和Ig A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北京地区266例随机血清,抗Pj r Msg Ig G、Ig M和Ig 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2.5%(113/266),41.7%(111/266)和0(0/266)。其中同期Ig G阳性Ig M阳性、Ig G阳性Ig M阴性、Ig G阴性Ig M阳性和Ig G阴性Ig M阴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7.3%(46/266)、25.2%(67/266)、24.4%(65/266)和33.1%(88/266)。40-50岁组的抗Pj r Msg Ig M抗体检出率为62.8%(59/94),分别高于20-29岁组的32.9%(28/85)(χ2=15.895,P=0.000)和30-39岁组的27.6%(24/87)(χ2=22.522,P=0.000)。结论北京地区成人抗Pj r Msg Ig G与Ig 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和41.7%,人群感染Pj后的Ig G或Ig M抗体阳性率高达66.9%,Ig A抗体没有检出以及Ig M抗体在高年龄组中检出率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 宋营改任珊珊乌姗娜徐安健赵高潮任翊
- 关键词:重组抗原抗体
- 一组着丝粒蛋白F(CENPF)分片段抗原及其应用
- 本发明为一组着丝粒蛋白F(CENPF)分片段抗原及其应用,涉及一组血清CENPF分片段抗原,其组合可显著提高血清标本中CENPF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本发明将8种重组CENPF分片段抗原制备蛋白芯片,用于血清标本中的...
- 黄坚李斯文李潇瑾徐安健张蓓王何静
- 文献传递
- 基于CLINPROT技术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 2014年
- 目的旨在通过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即CLINPROT技术)发现并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记物,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电泳、质谱鉴定等方法对筛选的蛋白分子进行鉴定,最后通过ELISA方法对其在健康正常人和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LINPROT技术,发现了一个在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样本中特异性上调的蛋白,进一步通过蛋白电泳和质谱鉴定方法,发现该特异性上调蛋白为SAA;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和80%。结论可将CLINPROT技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血清分子标记物的寻找和鉴定;可将SAA蛋白用作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 徐安健赵高潮乌姗娜靳庆娥邹洋吕治谷俊朝
- 关键词:弓形虫病
- 体内研究弓形虫病的动物选择策略
- 2010年
- 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于体外的研究,动物体内的研究更能准确地把握弓形虫病的特点和致病机理,尤其在评价治疗药物的药效、探索有效的预防途径等方面,动物体内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实验动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实验目的可能需要选取不同的实验动物或实验方法。因此,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 ,采用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策略,以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 徐安健谷俊朝
- 关键词:弓形虫动物
- 刚地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被引量:1
- 2009年
- 弓形虫疫苗是预防弓形虫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弓形虫疫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完善。介绍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望在对现有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科研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 徐安健谷俊朝
-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
-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肺腺癌转移相关的标志蛋白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应用表面增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对一系列转移能力递增的肺腺癌细胞CL1-0,CL1-2,CL1-3 CL1--5和CL1-5F4进行蛋白质谱检测。采用H4和WCX2两种具有表面修饰的蛋白芯片筛选差异蛋白,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结果显示H4和WCX2芯片共捕获到32个差异蛋白,其中15个蛋白在细胞随着转移能力增强而逐渐表达降低,相反17个蛋白则随着细胞转移能力的增强表达逐渐升高。在上述筛选到的32个差异蛋白中有2个蛋白可被两种芯片共同捕获。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揭示肺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 田甜郝佳徐安健肖雪媛何大澄
- 关键词:肺腺癌标志分子SELDI-TOF-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