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占稳 作品数:24 被引量:17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保定市科技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肌肥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08年 血管紧张素(AngⅡ)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血压和体液调节激素。大量的体外实验证明AngⅡ具有促进心肌细胞生长作用,并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的病理性肥大。本文就AngⅡ与心肌肥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徐占稳 张苏河关键词:心肌肥大 病理性肥大 症状 早期应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为AMI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断药、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脂及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低剂量螺内酯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剂量螺内酯(20 mg/d),高剂量螺内酯组40例(40 mg/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螺内酯40 mg/d。随访1年,并检测各组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浓度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容积。结果 6和12个月时螺内酯组血清BNP、NT-pro 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个月时螺内酯组较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缩小,射血分数(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螺内酯低剂量与高剂量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受益更大。结论螺内酯可抑制AMI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且低剂量与高剂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李亚芹 王乾一 徐占稳 康世鑫 孙鹏 孟小敏关键词: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螺内酯 黄芩对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黄芩对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4周龄Wister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黄芩低剂量组、黄芩中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各10只,另选取10只同类无自发性高血压Wister雄性大鼠为对照组,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5 mg/kg每天1次灌胃,黄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芩17.5、35、70 mg/kg每天1次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 m L每天1次灌胃,连续灌胃8周。采用尾动脉容积法测定各组收缩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黄芩中、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收缩压及肾组织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肾组织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黄芩中、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大鼠收缩压及肾组织MD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及黄芩低剂量组,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及黄芩低剂量组(P均<0.05);治疗后模型组与黄芩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及肾组织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芩中、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大鼠收缩压及肾组织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切片显示肾小球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无纤维化组织增生及萎缩,肾小管官腔通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切片中肾小球萎缩,组织充血、肾小管管腔上皮细胞变性;经贝那普利治疗后大鼠肾组织结构有所恢复;黄芩高剂量组肾小管管腔较模型组通畅,但肾小球结构变化不明显;黄芩低剂量组肾小球有明显的充血,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黄芩中剂量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改善最明显。结论中、高剂量黄芩能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改善因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机制在于其抗氧化作用。 李亚芹 王乾一 徐占稳 康世鑫 马竞关键词:高血压 肾脏损害 黄芩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患者血小板聚集及临床预后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及法莫替丁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临床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2011年11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行PCI术患者,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第5天时测血小板聚集率。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及法莫替丁治疗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40mg/d及法莫替丁40mg/d,分组7天后再次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患者在加用奥美拉唑或法莫替丁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有无变化。随访1年,观察2组间在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消化道损伤事件方面有无差异。另外行亚族分析,观察2组间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消化道损伤高危患者的消化道损伤事件是否有差异。结果:最终奥关拉唑治疗组入选179名患者,法莫替丁治疗组入选167名患者。奥美拉唑治疗组应用奥关拉唑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41.57±19.89)%VS(51.04±17.54)%,P〈0.001,而法莫替丁组用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2.83.4-20.10)%VS(41.93-t-19.30)%,P=0.055。随访1年,2纽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7VS4,LogRankP:0.417);氯吡格雷低反应亚族分析,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7VS2,LogRankP=0.077),但奥关拉唑有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趋势。2组间消化道损伤事件存在统计学差异(2VS10,LogRankP=0.014),奥美拉唑较法莫替丁更能减少消化道损伤事件发生(HR=0.183,95%cI:0.040—0.834)。消化道损伤高危患者亚族分析,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VSl0,LogRankP=0.016),奥美拉唑可以减少上述人群消化道损伤事件发生(HR=0.190,95%CI:0.042—0.869)。结论:奥美拉唑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法莫替丁无此作用。奥美拉唑较法莫替丁未显著增加 芦艳 徐志欣 李靖 宋书江 许金鹏 赵兴洲 孙学江 徐占稳关键词:抗血小板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及心肌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普通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组分别给予每日5.0 mg/kg贝那普利及17.5、35.0、70.0 mg/kg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处理,高血压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采用尾动脉容积法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率;麻醉大鼠后分离左心室,计算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胶原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大鼠收缩压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各组大鼠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心脏重量指数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间隙较窄,可见少量胶原占据;高血压组大鼠心肌组织间隙增宽,肌间隙中胶原含量增多;中、高剂量黄芩组及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较高血压组间隙变窄且胶原减少;低剂量黄芩组较高血压组心肌结构改善不明显。大鼠心肌组织PⅠCP、PⅢNP比较,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高于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大鼠心肌组织NF-κB表达比较,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芩茎叶总黄酮可抑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重构,且中剂量应用时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 李亚芹 徐占稳 赵兴洲 康世鑫 崔红根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黄芩茎叶总黄酮 核转录因子ΚB 螺内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心肌梗死后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假手术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和心肌梗死后SPI干预组。测量大鼠左心室功能、观察标本病理形态改变,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结果 (1)MI组心功能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SPI干预组较MI组改善;(2)假手术组心肌结构完整,MI组心肌结构损害严重,SPI组心肌结构损害较轻;(3)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组相比,SPI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半胱氨酸蛋白酶8、半胱氨酸蛋白酶9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相比,SPI组半胱氨酸蛋白酶8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半胱氨酸蛋白酶9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了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可能通过凋亡的内源性途径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 徐占稳 赵兴洲 李亚芹 李靖 宋书江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螺内酯 凋亡 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和心肌梗死后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干预组。测量左心室功能,光镜观察标本病理形态改变,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MI组心功能较SHAM组明显下降,SPI组较MI组改善;SHAM组心肌结构完整,MI组心肌结构损害严重,SPI组心肌结构损害较轻;与SHAM组相比,MI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与MI组相比,SPI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1)。与SHAM组相比,MI组PCNA表达显著增加;与MI组相比,SPI组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螺内酯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非心肌细胞的增殖。 徐占稳 李亚芹 王乾一 王至尊 赵兴洲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螺内酯 凋亡 叉头框转录因子M1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5例BLBC、100例非BLBC及95例癌旁组织中FOXM1及Skp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BLBC组织中FOXM1及Sk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和58.95%(56/95),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5.26%(24/95)、3.16%(3/95)]及非BLBC组织[57.00%(57/100)、40.00%(40/100)](均P<0.016 7).二者的表达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OXM1与Sk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3,P< 0.01).结论 FOXM1及Skp2在BLBC中呈高表达,二者在BL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及相互调节作用.FOXM1及Skp2可能作为BLBC预后判断的指标。 周炳娟 马秋双 陈红 赵文明 李金梅 乔海芝 孙吉瑞 张丙信 张金库 徐占稳 张楠关键词: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 胰岛素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会否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选取行择期PCI的心绞痛患者,依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程度间有无差异:分析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观察两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心肌损伤率高于对照组(27.6%vs.14.1%,P=0.004),且胰岛素抵抗组中心肌损伤者cTNI浓度较高[(2.18±0.44)ng/mL vs.(1.79±0.37)ng/mL,P=0.001]。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OR=2.410,95%CI:1.270~4.566)。胰岛素抵抗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HR=0.377,95%CI:0.146~0.972)。结论:胰岛素抵抗是PCI术后心肌损伤危险因素之一,且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李靖 徐占稳 赵兴洲 许金鹏 孙学江 宋书江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损伤 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组成结构及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探讨MIF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饲养构建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组;观测各组实验对象腹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并获得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纤维帽较薄,脂核相对较大,他汀干预治疗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而脂核厚度则相对较小;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I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干预治疗组MIF水平较模型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改变斑块的组成结构,降低MIF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趋于稳定。 周程 刘福林 李鹤飞 李亚琴 周晓东 徐占稳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易损斑块 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