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嘉
- 作品数:64 被引量:5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城市街道峡谷内机动车尾气排放与扩散的模拟研究
- 城市化与出行机动化导致了街道峡谷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使居民日常出行暴露在高浓度机动车尾气中,对广州市一个典型街道峡谷内路边空气质量的实地监测发现PM10、NOx、CO平均浓度分别高达0.158、0.394和2.488mg...
- 徐伟嘉
-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扩散街道峡谷湍流模型
- 文献传递
- 大气复合污染观测数据的质量及共享效果评价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涉及数据评价与共享效果或质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气复合污染观测数据的质量及共享效果评价方法,通过提取大气复合污染观测数据质量和共享效果评估指标,在明确观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依存及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大气复...
- 徐伟嘉郭月刘永红丁卉
- 交通仿真与GIS在尾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 2009年
- 以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为核心,采用集成微观交通仿真平台PARAMICS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模拟系统(UTESS)的方法,将交通仿真技术与GIS技术应用到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模拟中。以广州市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验证过程与应用实例。文章通过模拟道路下风侧接受点逐时的CO与NOX浓度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1%和15.6%;应用实例采用UTESS模拟路网上空10m高度的CO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路段交通流对CO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 徐伟嘉余志蔡铭黄艳玲
- 关键词:交通仿真地理信息系统机动车尾气
- 信号控制交叉口机动车排放源强计算方法被引量:1
- 2008年
- 在CALINE4线源扩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信号控制对交叉口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对机动车排放源强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法可反映出信号控制对交叉口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但定量分析算法改进的效果有待观察。
- 黄艳玲蔡铭余志徐伟嘉
- 关键词:机动车信号交叉口
- 佛山市交通CO_2排放及低碳出行对策
- 2014年
- 以佛山市2012年数据为基础,结合COPERT模型,分析了车型种类、排气量、燃油类型、排放水平等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不同车型组成与排放水平下的CO2排放分担率,讨论并评估了佛山市的低碳交通出行对策。结果表明:排放水平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不明显,除重型客车与公交车,燃油类型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亦不明显,各车型的CO2排放因子随着排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佛山市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提高至55 km/h时,每辆车CO2综合排放因子可达最小值125.73 g/km;轻型客车和摩托车的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1469 493 t/a和394 174.3 t/a,分担率分别为52.1%和14.0%;不同排放水平的载客车CO2排放分担率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国I>国0>国Ⅱ>国Ⅲ>国Ⅳ,分别为34.7%、22.0%、21.2%、17.5%及4.6%。
- 李红霞徐伟嘉黄建彰刘永红
- 关键词:城市交通CO2低碳出行机动车
- 动态展示区域空气质量和气象场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展示区域空气质量和气象场的方法,包括:获取空间分布渲染图;模拟气象场;选取任一正方形网格点的任一边上的任一点作为初始流线质点,以初始流线质点确定下一流线质点,并对下一流线质点所经过的正方形网格点进行再...
- 徐伟嘉李红霞何芳芳郑镇华
- 文献传递
- 深圳市PM_(2.5)浓度特征及统计预报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城区11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探讨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监测期间深圳市城区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PM_(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型分布,午后12:00—16:00浓度较低。空间分布上,年均浓度从东南至西北方向依次升高,梯度特征明显。PM_(2.5)浓度与PM_(10)呈高度相关,与SO_2、NO_2、CO呈显著正相关,与O_3呈实相关。相邻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区域污染突出。建立的PM_(2.5)回归统计模型对深圳市2015年PM_(2.5)临近预报的级别准确率在70%以上,能较好地反映PM_(2.5)浓度变化趋势。
- 林楚雄陈嘉晔李红霞徐伟嘉游泳许均政李仕平
- 关键词:PM2.5统计预报
- 佛山惠景城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序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佛山市惠景城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SO2、NO2、O3、PM2.54种大气污染物的时序监测数据,分析其时序特征,4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表现为NO2>PM2.5>O3>SO2。不同时间际的浓度变化以及污染物之间的互相关、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细颗粒污染、臭氧污染分别集中于冬春季和秋季。周一、周二的SO2、NO2、PM2.5浓度高于一周内的其他时日,O3则相反。尤其是周二NO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日该值,可能与周一车流高峰期机动车直接排放NO转化耗时导致NO2峰值延迟有关。在12:00-15:00时段,SO2、NO2、PM2.5浓度最低,O3浓度最高,可能原因为中午高气温可促使地表污染物向高空扩散,而O3作为NO2的光解反应产物,其浓度水平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太阳辐射强度。(2)4种污染物的自相关系数各不相同,整体上间隔期为1、3(天或时)的历史污染物浓度能够有效影响当前时刻的污染物浓度。SO2、NO2、PM2.5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O3与NO2呈现弱负相关关系,可能与站点地理位置有关,即该站点PM2.5受机动车直接排放影响为主。O3除受NO2的制约外,更大程度上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何芳芳黄艳玲徐伟嘉郑丽琴梁家权李红霞
- 关键词:PM2.5O3时间序列自相关互相关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主干道边N02小时浓度预测方法研究
-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BP神经网络对城市主干道边的N02小时平均浓度值进行预测的方法。影响路边N02浓度的主要因素包括O3浓度、NO浓度、主干道的车流量以及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雨量和太阳辐射强度等气象因素。选取...
- 谢敏蔡铭余志徐伟嘉
- 关键词:神经网络城市主干道训练数据
- 文献传递
- 佛山市发展公交车尾气削减潜力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佛山市公交车、摩托车和小型客车排放因子,结合保有量、年平均行驶里程计算其排放量,对佛山市公交车出行环境效果及尾气削减潜力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佛山市公交车CO、VOC、NOx和PM的排放量为804.57、283.85、3 365.32和73.00 t。单人单次公交车出行CO和VOC的排放量较摩托车和小型客车低,但NOx则较高。公交车载客人数从17人上升至25、35、45人,单人单次出行每公里排放量分别下降32.00%、51.43%和57.50%。佛山市低排放标准的柴油公交车全部更换成国Ⅳ排放标准柴油车,CO、VOC、NOx和PM的年排放量分别削减611.66、151.6、1 231.18和58.39 t。EEV标准天然气公交车替代柴油公交车可减少NOx和PM的排放,但对VOC的削减并无优势。佛山市现有柴油公交车更换成EEV标准天然气公交车,CO、NOx和PM的年排放量分别削减293.71 t、2 086.87 t和70.34 t,但VOC的年排放量升高228.01 t。
- 包艳萍刘永红黄建彰徐伟嘉
- 关键词:公交车排放因子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