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图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遵化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局部缓释系统的生物相容性及释药特性
- 鲁锋严雪征马术友张鸿图刘长宾张德强王瑞久
- 课题针对局部缓释制剂一般为非可降解,需二次取出,自行研制了新型局部缓释系统,通过验证该系统体内无毒,无致畸,无副作用,组织内药物分布浓度,来验证该系统能够达到持续释放给药的作用,降低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研究采用单一样本观...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炎缓释制剂疾病治疗动物实验
- 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体药物缓释材料。目的:研究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聚癸二酸酐,将加替沙星与聚癸二酸酐充分混合,制成载药量20%的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药棒。切开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皮肤,随机分组:实验组在脊柱两旁椎旁肌肌袋内植入聚癸二酸酐棒,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5周取材,观察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变化,以及心、肝、肾及肺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癸二酸酐生物相容性良好,植入期间兔未出现任何食欲和行为改变,植入部位未见明显红肿、出血及糜烂,植入材料表面呈多孔状,表明材料在皮下已发生降解吸收,但未发生脆裂和崩解,与周围组织形成轻微粘连;兔肝、肾、肺、心组织结构未发生改变。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无毒、无致畸作用,组织相容性好。
- 鲁锋张鸿图马术友
- 关键词:生物材料材料生物相容性聚酸酐生物相容性
- 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预防兔骨髓炎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为人体药物缓释材料,但关于聚癸二酸酐缓释系统的应用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对兔股骨骨髓炎感染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按Norden法将30只兔制作股骨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兔模型,分别用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和加替沙星进行干预,并与模型组作对照,共分3组,每组10只,观察建模后兔一般情况、解剖学观察、X射线片表现、骨培养及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建模后8周,模型组兔建模后,食欲差,皮毛不光滑,体质量减轻,3只兔于3周内死亡,其他7只X射线片上骨膜反应较重,可见小块死骨形成,解剖学检查均可见脓肿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均可见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组建模后体质量减轻,2只兔于建模后3周内死亡,解剖学检查可见有4只动物有脓肿形成,X射线片上可见8只动物骨膜反应较轻,未见死骨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6只兔有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治疗组兔一般情况好,解剖学检查未见异常,X射线片检查、骨培养和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均未见骨髓炎表现。结果证实,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预防股骨骨髓炎感染效果较好。
- 鲁锋严雪征马术友张鸿图
-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髓炎加替沙星骨膜反应骨感染
- 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使用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使用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及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 关键词:髓内钉固定钢板内固定植骨胫骨骨不连
- 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的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探索一种以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预防骨感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方法:在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制作3mm×6mm大小的骨窗,植入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术后1,2,3,6,9,12,15,18,25,30d取心脏血、骨组织及骨髓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内加替沙星浓度;扫描电镜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后,骨髓组织内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在第1天出现了一个较高的高峰,第3-15天药棒释放较平稳,15-30d逐渐降低,但在30d末时的药物浓度仍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1mg/L;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高峰出现于第3天,其余时间的浓度较平稳,并且均大于0.1mg/L;在同一时间点,血标本中药物浓度小于骨髓组织和骨组织内药物浓度。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是表面溶蚀降解,降解残留物为小球状,其内部结构未发生变化,在药物持续释放过程中药棒未发生崩解和碎片化。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载药及药物缓释能力。
- 鲁锋张鸿图马术友
-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感染加替沙星聚酸酐
- 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遵化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98例,采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自主体位配合协助体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协助体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65±7)分、(9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分、(76±8)分(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0.4)分比(4.6±1.6)分,(18.6±2.6)分比(37.6±5.4)分,(14.4±1.5)分比(39.3±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负面情绪。
- 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 关键词: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