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迪

作品数:37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护理
  • 10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疼痛
  • 3篇腰椎
  • 3篇躁动
  • 3篇苏醒
  • 3篇全麻
  • 3篇美白
  • 3篇冷光
  • 3篇冷光美白
  • 3篇干预
  • 2篇腰椎滑脱
  • 2篇异体
  • 2篇异体骨
  • 2篇同种异体
  • 2篇同种异体骨
  • 2篇缺损
  • 2篇椎弓

机构

  • 37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37篇张迪
  • 8篇于磊
  • 8篇李志磊
  • 8篇镐英杰
  • 8篇王珊珊
  • 5篇艾艳秋
  • 4篇刘涛
  • 4篇李莹
  • 4篇何龙
  • 4篇张洁
  • 4篇张岩
  • 3篇田丹丹
  • 3篇刘进
  • 3篇李敏
  • 2篇陈琳
  • 2篇刘蕊
  • 2篇金洁
  • 2篇屈清荣
  • 1篇李甲振
  • 1篇王艳萍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移植与血...
  • 2篇全科护理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52)和常规组(n=52)。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比较SAS评分、消极应对、SDS评分较低,积极应对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总护理满意度(96.15%)高于常规组(84.62%)(P<0.05)。结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中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调节患者应对方式,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王珊珊张迪赵迪刘蕊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达芬奇机器人协同护理胸腔镜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脑外科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颅脑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中效果良好,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王瑞雪张迪王珊珊常琴张寒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颅脑外科全身麻醉应激
基于CiteSpace的麻醉护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2011—2021年国内麻醉护理研究的演化过程、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为我国麻醉护理研究人员及临床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有效文献698篇,通过对作者、关键词的分析,形成麻醉护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结论麻醉护理研究受到持续关注,主要研究主题分布在全身麻醉、手术室、麻醉护士、儿童、疼痛、危险因素、低体温等。
张迪
关键词:CITESPACE麻醉护理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通过与自体骨比较,评价同种异体骨在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34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病例,行病灶彻底清除、灭活、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术,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骨组(A组)和自体髂骨组(B组)。A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 9~38岁,平均27岁,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B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8~39岁,平均28岁,术中取自体髂骨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两组术后均支具外固定辅助活动12周。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骨折。所有骨移植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愈合形态。疗效评定采用Mankin评定标准,A组:优14例,良3例,优良率100%;B组:优15例,良2例,优良率100%。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骨相比,同种异体骨在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骨缺损治疗中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值得提倡的移植材料。
镐英杰于磊李志磊张迪张岩李莹李甲振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同种异体骨自体骨
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45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45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后,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能有效提升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能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
毛丽刘姗姗张迪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预后
渗透树脂对漂白后牙釉质表面结构、显微硬度及颜色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漂白后牙釉质表面结构、显微硬度及颜色的影响,为渗透树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通过随机排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部分,每部分再通过随机排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树脂组、漂白组和联合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漂白组和联合组行冷光美白处理;树脂组和联合组行渗透树脂处理。A部分在处理后即刻及处理后2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3);B部分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及处理后2周进行显微硬度测量(每组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8);C部分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及处理后1、2周进行色度测量,并计算各组处理后各时间点与处理前的色差(ΔE值)(每组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0)。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处理后即刻树脂组、联合组牙釉质表面平整光滑,除可见树脂覆盖外,其余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漂白组表面可见微孔状缺损和矿物质沉积;处理后2周各组牙釉质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差别。处理后即刻对照组、树脂组、漂白组、联合组显微硬度分别为(354±33)、(364±21)、(411±30)、(350±17)HV(F=9.39,P<0.05),漂白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和处理后2周4组显微硬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4、2.75,P>0.05)。处理后即刻对照组、树脂组、漂白组、联合组ΔE值分别为0.00±0.00、2.29±1.86、7.20±1.94、8.00±0.88(F=74.21,P<0.05),除漂白组与联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树脂组、漂白组同组处理后各时间点Δ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0.30、0.96,P>0.05)。联合组处理后即刻ΔE值显著大于处理后1、2周(t=4.73、4.23,P<0.05),处理后1和2周间Δ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05)。结论对健康�
张迪李敏刘进
关键词:牙釉质复合树脂类冷光美白
新型同种异体骨在颈椎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新型脱细胞同种异体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3例行ACDF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用植骨材料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22例取自体髂骨移植,B组27例使用新型脱细胞同种异体骨——拜欧金移植,C组24例使用普通同种异体骨——鑫康晨移植。3组患者性别、年龄、颈椎病分型、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摄X线片及CT扫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供骨区疼痛、麻木12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B、C组术后分别出现伤口红肿渗液1例和6例;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P=0.00)。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6个月A、B组患者均达骨性融合(100%),C组23例达骨性融合(95.8%),3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36)。术后6个月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间比较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9%、88.9%、87.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93)。结论 新型脱细胞同种异体骨用于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是否存在慢性排斥反应和延迟排斥反应。
镐英杰张迪李志磊刘涛于磊李莹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颈椎病
NBASS-APS护理干预在全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和专科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BASS-APS)模式护理干预对全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麻醉复苏室(PACU)118例全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BASS-APS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寒战、躁动)发生率、疼痛护理满意度及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负性情绪[Beck抑郁量表21项(BDI-21)、Beck焦虑量表(BAI)]。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寒战、躁动发生率(1.69%、5.08%)均低于对照组(15.25%、20.34%)(P<0.05);苏醒60 min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苏醒60 min后观察组BDI-21、BA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疼痛护理满意度(96.61%)较对照组(79.66%)高(P<0.05)。结论NBASS-APS模式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寒战、躁动发生,有利于减轻全麻恢复期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
王瑞雪张迪王珊珊常琴
关键词:全麻恢复期寒战躁动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植入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髓核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以下简称Coflex)植入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_DH)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髓核联合棘突间植入Coflex治疗的52例青年L_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_4、530例、L_5、S122例。L_(4、5)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34岁,平均25岁;病程6~16个月,平均10个月。L_5、S1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9~32岁,平均25.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VH)、椎体间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IFH)、椎间活动度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_4、5患者手术时间(89.7±16.5)min、术中出血量(42.7±11.3)mL,L_5、S1患者分别为(94.6±18.2)min、(47.6±13.4)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其中L_(4、5)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L_5、S1患者为12~20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L_4、5及L_5、S1患者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患者均未出现Coflex松动、棘突骨折、关节突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L_4、5及L_5、S1患者病变节段VH、DH、IFH均较术前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降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位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L_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植入Coflex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仍需要随访观察。
镐英杰刘涛于磊马草源刘亚伟李志磊张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式
疼痛护理干预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小组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接受疼痛护理干预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7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7 d,两组肠鸣音评分、腹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4、48、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7 d,两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
陈琳张迪金子琛徐若琛刘蕊王珊珊秦晓兰韩凯丽
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