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下消
  • 5篇下消化道
  • 5篇消化道
  • 5篇化道
  • 3篇下消化道出血
  • 3篇消化道出血
  • 3篇小肠
  • 3篇病变
  • 3篇病例
  • 3篇病例分析
  • 3篇病因
  • 3篇出血
  • 2篇性病
  • 2篇原发性
  • 2篇少见病
  • 2篇少见肿瘤
  • 2篇确诊
  • 2篇隆起性
  • 2篇隆起性病变

机构

  • 15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15篇张英
  • 2篇吴汉平
  • 2篇陈菁
  • 1篇汪幼学
  • 1篇刘冬梅
  • 1篇武亚娟
  • 1篇关怀
  • 1篇刘同存
  • 1篇席春生
  • 1篇严智
  • 1篇刘飞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人民军医
  • 2篇内镜
  • 2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兰州医学院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4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肿瘤54例诊断分析
1995年
刘嘉洋张英
关键词:小肠肿瘤
胃少见肿瘤──附93例分析
1995年
经病理确诊胃少见肿瘤93例(男55,女38)。良性74例,恶性19例。良恶性均以上腹胀痛为主,分别为93%与84%。其次为出血,分别为32%与47%。X线与胃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与72.7%。X线对粘膜下肿瘤,胃镜对粘膜病变诊断意义大。并对各肿瘤特点进行了讨论。
张英汪幼学
关键词:胃肿瘤胃镜X线病例分析
高出血风险患者两段法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观察两段法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对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进行含钙透析液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具有高危出血风险的、符合RCA的89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2组。两段法RCA组(简称TS-RCA组),在透析器前持续泵入4%枸橼酸钠溶液的基础上,再在静脉壶输入前段量10%的4%枸橼酸钠溶液;简化RCA组(简称SRCA组),仅在透析器前持续泵入4%枸橼酸钠溶液。2组均使用标准含钙透析液,且不在静脉回路补充钙剂。观察并记录患者透析治疗参数、观察透析后透析器管路凝血情况,比较2组抗凝治疗中相关参数以及抗凝有效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例患者,300例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其中180例次患者进行两段法RCA治疗,有效血流量150 ml/min,透析液流量300ml/min,持续泵入4%枸橼酸钠的速度分别为透析器前(225.6±14.2)ml/h,透析器后静脉壶(18.5±3.3)ml/h;S-RCA组有效血流量200 ml/min,透析液流量300 ml/min,持续泵入4%枸橼酸钠的速度为透析器前(275.6±25.4)ml/h。2组组间比较,抗凝有效率在透析器部位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97.3%比97.7%,X^2=0.024 4,P=0.876);静脉壶部位TS-RCA组明显高于S-RCA组(96.8%比69.6%,X^2=33.77,P=0.000)。结论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两段法RCA是安全的,且较简化RCA抗凝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席春生刘飞刘同存刘冬梅关怀方春天张英
关键词: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
非癌性肝胆胰肿瘤62例分析
2004年
回顾性分析1965~2000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非癌性肝胆胰肿瘤62例(肝脏41例,胆道18例,胰腺3例)。
张英吴汉平
关键词:非癌性肝胆病理确诊胆道胰腺肝脏
下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诊断探讨
1989年
下消化道出血通常指屈氏韧带以下肠管出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由全身疾患所致。亦可由邻近脏器侵及或周围器官血循环的异常。但绝大多数情况为消化道本身疾患所引起。本文对我院1965年以来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或细菌学等证实的较为少见病因的下消化道出血170例之诊断进行若干探讨。一、出血部位与病因:(见附表) 二、诊断: (一)
张英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恶性变一例报告
1988年
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恶变更少见。我们收治一例P—J综合征伴有胃息肉恶性变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9岁。患者自5岁起发现唇、手、足等处有黑色素斑,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颜色加深。1967年曾作钡餐和硬式胃镜检查:发现胃多发性息肉。近3年来,间歇性出现上腹部胀痛。于1986年4月胃镜检查:胃内有5个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息肉,最大的一个2×3cm,顶部有溃疡形成。活检病理报告:乳头状腺瘤。同年7月胃镜复查:最大的那个息肉顶部仍有溃疡。活检病理报告:胃粘膜上皮及浅表部腺上皮恶性变。同时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纤维结肠镜检查:整个结肠可见紫红色有蒂息肉20余个,大者如核桃,小者如黄豆,呈桑椹状。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26个,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因患者拒绝外科手术。
杨淑苓张英
关键词:胃息肉综合征综合病症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探讨(附745例分析)
1993年
本文报告我院经病理学或微生物学确诊的下消化道出血745例,其中良性病变462例,恶性283例。分别以息肉和腺癌多见。出血部位在大肠者632例(84.4%),小肠出血40例(5.6%),大小肠均有病变或回盲部73例(10%)。对各个部位出血的诊断步骤、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了少见出血疾病的特点。
张英冯永毅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类型(附309例分析)
1991年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近年来由于AFP、Bu 普及与检查技术提高以及CT 与肝动脉造影(HAG)逐渐开展,肝癌的确诊率逐年提高,我院自1959~1990年8月收治肝癌共309例,均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组的标准诊断。其中男272例,女37例,男:女为7.3:1。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者易诊断,但中晚期或表现特殊者常迟延诊断与误诊。
张英严智
关键词:肝肿瘤原发性
下消化道少见隆起性病变134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张英陈菁
关键词: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例分析内镜检
原发性脾肿瘤15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张英陈菁张勤卞晓红
关键词:原发性脾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