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
-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脱离患者球后血液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测视网膜脱离(RD)患者的球后血流动力学。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60例, 按部分性RD25只眼;完全性RD22只眼;完全性RD伴PVR-C级以上15只眼分为三组,共62只眼。对照组38例, 共58只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下,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 (PCA)收缩期(PSV)、舒张期(ESV)、平均血流速度(A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三组RD患者与对照组的O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CRA、PCA的PSV、EDV、AV血流速度均减低(P<0.01);PI、R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RD病情的加重各血流指标减低的更为明显,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影响到视网膜的微循环状态,这为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研究及药物辅助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 秦力维燕振国张晓春曹虹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球后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 2009年
-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方法:患者48例(65眼),其中30眼行囊外摘除,35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均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囊外摘除术后矫正视力与超声乳化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性(︱t︱=2.867,P=0.006)。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轻度混浊4眼,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眼,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方法是有效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安全性更高。
- 燕振国杨东霞张晓春
-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技术人工晶状体
- 曲伏前列素联合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手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
- 岳红云张晓春燕振国苏晓庆张百红
- 我国白内障基础研究现状分析和展望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白内障基础研究的现状。方法:通过综合和分析我国目前在白内障发病机制、晶状体后囊膜的混浊机制、药物防治白内障以及白内障动物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提出我国在白内障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病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和渗透,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在白内障的基础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结论:白内障的基础研究是最终实现白内障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条件,我国白内障基础研究任重而道远。
- 张晓春燕振国
- 关键词:白内障药物动物模型
-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2007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8例47眼,年龄30~45(平均37.2±1.4)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15D±0.37D,平均散光度数1.0D±0.91D,矫正视力0.2~0.8,平均眼轴长度27.18±2.45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视力1d0.1~0.2者6眼(12.8%),0.2~0.5者11眼(23.4%),>0.5以上者30眼(63.8%)。术后屈光度为0.50D~-1.75D,平均散光度为0.5D~1.0D。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6眼(12.8%),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屈光状态稳定。术后2mo内部分患者有视近不适、调节疲劳等不适,但3mo后症状缓解,年轻患者有较强的主观调节幅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使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稳定、可靠的途径。
- 张晓春燕振国孙熠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
- 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球后血液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术前、术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应用扩血管药物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RD患者52例(52眼)均行巩膜外局部垫压及环扎术治疗,术后26例患者全身用扩血管药物(扩血管组),另26例患者未用扩血管药物(未扩血管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wk,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及阻力指数(RI)与搏动指数(PI)。同时观察术后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结果:全部RD患者术前与术后2wk相比O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CRA,PCA的PSV,EDV,AV,术前与术后2wk扩血管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后未扩血管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术后扩血管组与未扩血管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wk,B超提示未扩血管组视网膜复位率为85%,扩血管组复位率为92%。结论: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患者患眼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术后辅助用药、促进视网膜复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秦力维彭秀军邓芝云燕振国张晓春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球后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
- 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37眼)高度近视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低于0.2者1眼,0.2~0.5者3眼,0.5~0.9者32眼,≥1.0者1眼,矫正视力0.2~0.5者2眼,0.5~0.9者28眼,≥1.0者7眼,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4眼出现后囊轻度浑浊,未见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仔细的术前检查,并掌握娴熟的手术技巧,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作为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杨东霞燕振国张晓春
- 关键词:高度近视
- 羊膜移植对角膜微小裂口及穿孔16例治疗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眼外伤角膜微小裂口及角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急诊角膜微小裂口及穿孔的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中,5例为眼外伤,羊膜移植后1例出现角膜斑翳,1例行二期角膜裂口缝合术,其余3例角膜裂口均于3周左右完全愈合,裂口内未见新生血管及明显的瘢痕组织。1例为翼状胬肉术后穿孔者,羊膜移植后3周愈合,局部可见明显的白斑形成。10例角膜溃疡所致的角膜急性穿孔,移植后7例穿孔愈合;3例术后1周左右出现羊膜片溶解、脱落,行二次羊膜移植术后痊愈。结论:羊膜移植术对角膜微小裂口及穿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秦力维燕振国张晓春
- 关键词:眼损伤
- 兔角膜实验性碱烧伤的上皮组织化学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索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上皮及其邻近组织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分子 (以钌红RR颗粒表示 )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 1mol·L- 1 NaOH溶液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 ,采集不同时期标本用钌红染色、电镜观察照相。结果 :①碱烧伤后第 1天 ,角膜上皮全层脱落 ,第 3~ 7天时部分上皮再生 ,但细胞层数少、结构及形态不规则 ;第 7天时 ,再生上皮细胞层数增多。至第1 4天时 ,再生上皮已基本规则且桥粒结构明显、细胞器发达。②角膜碱烧伤后RR颗粒明显减少 ,第 7天时 ,上皮细胞器内RR颗粒略增多 ,其邻近浅基质层内RR颗粒增多明显。③这种变化与烧伤程度及创伤修复有关。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上皮细胞的损伤、再生及生物分子变化有一定规律 ;
- 燕振国刘长明张晓春杨波
- 关键词:碱烧伤角膜烧伤上皮再生
- 眼外肌猪囊虫病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张晓春燕振国
- 关键词:眼外肌猪囊虫病内源性自体外源性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