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劲松

作品数:221 被引量:1,352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9篇磁共振
  • 48篇成像
  • 35篇磁共振成像
  • 17篇加权成像
  • 16篇造影
  • 15篇动脉
  • 14篇血管
  • 14篇肿瘤
  • 14篇CT
  • 13篇体层摄影
  • 13篇体层摄影术
  • 12篇扩散
  • 12篇扩散加权
  • 12篇关节
  • 11篇扩散加权成像
  • 10篇脱位
  • 9篇髋关节
  • 9篇关节脱位
  • 8篇髋关节脱位
  • 7篇脊髓

机构

  • 14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四川省科学城...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解放军451...
  • 1篇运城市急救中...
  • 1篇商洛市中心医...
  • 1篇海南省琼海市...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51篇张劲松
  • 74篇宦怡
  • 56篇葛雅丽
  • 46篇郑敏文
  • 37篇赵海涛
  • 25篇常英娟
  • 24篇彭勇
  • 21篇韩月东
  • 20篇魏梦绮
  • 16篇杨勇
  • 13篇石明国
  • 12篇孙立军
  • 12篇刘燕丽
  • 12篇赵黎
  • 10篇任静
  • 10篇姚倩东
  • 9篇赵宏亮
  • 9篇杨春
  • 9篇魏梦琦
  • 9篇徐俊卿

传媒

  • 1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放射学实践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中国临床医学...
  • 7篇医疗卫生装备
  • 6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16篇2005
  • 10篇2004
  • 17篇2003
  • 15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位副脾误诊为肾上腺腺瘤1例被引量:3
2001年
郑敏文葛雅丽宦怡张劲松龚雪鹏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副脾异位脾误诊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三维骨骼畸形病理及其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1.通过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技术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骨性病理改变,将术中发现与3D-CT研究发现进行对比,建立3D-CT影像表现与DDH骨骼畸形病理的对应关系;2.根据3D-CT影像和数据测量,指导设计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52例DDH手术治疗病例术前采用螺旋3D-CT研究其髋关节的骨骼病理改变;手术年龄13个月~13岁;共58个髋行手术治疗,按照Tnnis分类方法评价脱位程度,I°6髋,II°10髋,III°37髋,IV°5髋;采用 Picker公司PQ6000螺旋机,扫描双侧髋关节和双侧股骨髁部,扫描后的图像重建在独立工作站进行,分别对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形态做前方、后方、侧方和仰视位观察,分别测量髋臼指数(AI)和股骨头颈的前倾角(FNA)等指标.结果 1.DDH骨性病理包括髋臼、股骨头颈和两者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其中髋臼的病理可以表现为髋臼方向的变化或者是髋臼的骨性缺损(主要表现在外上缘部位),股骨头颈的前倾角变化是DDH的病理因素之一.测量患侧AI数值平均为32.5°,FNA数值平均为50.2°,明显大于对照侧.2.根据3D-CT影像表现和数据测量,针对不同DDH病例的病理特点不同,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行开放复位52髋,Pemberton或Salter术式32髋, San Diego或Staheli术式26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50侧,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术21侧,术后早期均获得满意头臼对位.结论 3D-CT重建影像所显示的骨骼病理改变与手术中所发现的骨骼病理改变是相互对应的,立体而直观,可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用于骨性结构畸形的矫治,但3D-CT扫描图像仅能反映骨骼形态的改变,尚不能很好地获得软骨和软组织的病理改变的信息.
赵黎张劲松颉强宦怡孟杰李明全栗向东黄耀添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骼畸形手术治疗方案SALTERCT扫描图像双侧髋关节
Balance FFE技术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平衡式梯度回波 (Balance FFE)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磁共振成像 (Cardiovascular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C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4 8例分别行自旋回波 (SE)序列、屏气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B- TFE/ BH或 B- TFE/ ARCH)及电影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 (b FFE/ BH或 sb FE/ BH) ,采用双盲法评价其图像。结果 :4 8例患者中 ,正常 5例 ,夹层动脉瘤 17例 ,心脏肿瘤 3例 ,心包积液 6例 ,升主动脉瘤 7例 ,肥厚型心肌病 3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室间隔缺损 2例 ,房室间隔缺损 2例 ,法洛四联症 1例。采用 Bal-ance FFE技术成像 ,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解剖及电影成像。结论 :平衡式梯度回波技术提高了心血管系统的血液与心肌的对比度 ,在不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同时缩短采集时间 ,可清晰地显示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提高诊断正确率。
赵海涛陆军常英娟孙立军魏光全杨春敏张劲松葛雅丽
关键词: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了解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分析73例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包括纤维脂肪血管瘤、未分化癌和淋巴瘤各1例,畸胎瘤和骨巨细胞瘤各3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骶尾部脊索瘤22例,转移瘤24例。结果:畸胎瘤含脂肪、纤维和液体等成分;纤维脂肪血管瘤含有粗大血管;骨巨细胞瘤呈溶骨性破坏,1例在T2WI有液-液平面;神经源性肿瘤通过骶孔与骶管内病变相连,神经节母细胞瘤和神经外胚层瘤破坏骶孔;9例脊索瘤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未分化癌和淋巴瘤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和较高信号;19例转移瘤有多处骨骼破坏,5例只有骶椎侵犯。结论:MRI可清楚地显示骶前间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韩月东魏梦绮龚雪鹏张劲松刘凯葛亚丽徐长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主动脉缩窄患者15例进行双源CT主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主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特征。结果:15例患者均诊断为主动脉缩窄,DSCTA图像显示了主动脉缩窄的部位、程度及侧支血管情况。15例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杂性主动脉缩窄9例,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8例,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4例,肺动脉高压3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畸形、主动脉左弓右降、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瓣间局限性膨大各1例。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方便、快捷、无创,是诊断主动脉缩窄重要方法。
姚倩东王虎郑敏文杨春赵宏亮杨光莫显斌张劲松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SA引导下肋间动脉栓塞法分度建立犬脊髓缺血模型及扩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采用DSA引导下肋间动脉栓塞法分度建立犬脊髓缺血模型并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的初步应用。方法 9只犬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按照不同配比的碘油栓塞剂栓塞犬9-11肋间动脉,观察其神经功能、病理变化,并在1.5T磁共振仪进行常规MRI和DWI。结果 除1例栓塞失败外,余均成功建模。轻度组(3例)损伤较轻,肌力3-5级之间,有一定恢复性,病灶范围2个椎体左右,中度组(3例)均表现截瘫,肌力0-1级,伴大小便失禁,病灶范围在3-4个椎体间;重度组(2例)均截瘫,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病灶范围〉4个椎体。常规MRI和DWI均表现为病灶高信号。结论 采用不同配比的碘油栓塞剂可以分度建立犬脊髓缺血模型,并可以在1.5T磁共振仪进行DWI,为进一步脊髓缺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劲松孙立军宦怡贺洪德张静张学昕赵海涛张西京
关键词:脊髓栓塞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HPC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所有病灶位于颅内脑外,位于颅底7例、矢状窦旁5例、大脑镰旁4例、小脑幕旁3例、大脑凸面7例。病灶呈分叶状15例,呈不规则形11例。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7例,稍低密度3例;颅骨破坏4例,瘤内钙化1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6例。MR平扫病灶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稍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8例,等、低混杂信号5例,等信号3例;T1WI及T2WI显示坏死囊变21例;有血管流空18例,出血7例,4例肿瘤邻近颅骨破坏;增强扫描22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呈均匀显著强化,17例瘤周水肿明显。镜检示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例Vim、CD34、CD99阳性,CD31、EMA、CK、Syn及Bcl-2均阴性。结论 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姚倩东杨春张劲松郑敏文
关键词: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与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重建时相及三维重建方法优选。材料和方法: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20例心率>70次/min的患者,扫描层厚0.5-1mm,重建层厚0.3-0.5mm。时比剂100...
郑敏文石明国宦怡葛雅丽杨勇赵洪亮张劲松常英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
文献传递
胆固醇脂质体对培养兔胆道口括约肌细胞骨架的作用被引量:5
1997年
研究胆固醇对胆道口括约肌(SO)细胞动力改变的结构基础,进一步解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分离幼兔SO采用复合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染色鉴定,人工制作胆固醇脂质体(CL),按不同浓度作用细胞后行显微镜、原位包埋电镜观察及电泳测定.结果:电镜示CL组部分细胞器肿胀、扩张,微丝有明显分开、减少的趋势,电泳示随胆固醇浓度增高细胞蛋白(包括Actin)含量减少.结论:胆固醇首先作用于SO细胞膜,改变其流动性及通透性,继而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器及微丝结构,通过改变细胞骨架的构型及含量而引起SO动力改变.
张劲松魏经国张缈丽王丹史颖辉纪宗玲
关键词:胆道口括约肌细胞骨架胆结石
胃部少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多排CT对胃部少见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部少见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患者胃部在水充盈低张状态下采用常规CT增强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建(MPR)观察病变的CT特点。结果...
郭宁张劲松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计算机体层成像胃肿瘤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