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务农
- 作品数:58 被引量:4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教师教育变革的依据及“国优计划”的回应
- 2025年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和根本依据。作为当代生产形态的概念化表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态的系统性变革和生态优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物质要素的革新,也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教育的变革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国优计划”是教师教育变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理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主题作出回应。研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变革、教师素质结构和教师培养模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回应,“国优计划”教师教育应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科研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培养兼具科技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这不仅需要数智化教师教育模式,而且需要构建产研教学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实现高校的教育科研场景、企业的技术应用场景与中小学教育场景融通。同时完善系列配套制度,以保障“国优计划”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 张务农李琳琳范晓伟
- 关键词:教师教育
- 我国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形态、问题及路径被引量:17
- 2014年
-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20年来的创业教育大致可以区分为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内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推动实施的"弱势群体"创业教育发展形态、由政府主导的"精英创业教育"和市场推动的"就业创业教育"交融发展形态、由教育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历史任务双重驱动的"全体性创业教育"发展形态。从合理性的角度审视,当下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存在着"排他化"、"片段化"、"孤岛化"、"悬浮化"等方面问题。因此,我国未来创业教育应从"全纳性"、"全息式"、"专业化"和"生态化"四个维度进行建构。
- 张务农
- 关键词:学校创业教育
-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评析——知识教学视角被引量:4
- 2012年
- 从研究主体、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三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研究正在走向多学科、多方法、多视角的细分研究,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乃至研究主体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非合理性因素,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未来研究应适当加强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研究目的的实践性、研究内容的综合系统性、研究主体的协同性以及研究的实用性等。
- 张务农
-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人格教育发展社会适应
- 论高校党建与学科发展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被引量:28
- 2019年
- 党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学科发展新使命要求党建承担新任务;学科发展新态势要求党建尝试新做法;学科发展新特点要求党建纳入新内容。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交互融合、互促共建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基本策略和重要方法。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虽然有不同的任务、方法和目的,但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一方面,从党建的视角看,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调整党组织建设策略可为学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政治保障、行事原则;另一方面,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性质看,通过党建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础和实践路径。
- 张务农
- 关键词:党建学科建设
- 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的系谱学分析及启示被引量:3
- 2022年
-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是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为解决高校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出台了诸多政策,众多出台情景及价值面向各异的政策给本就复杂的政策执行过程带来了更大复杂性。本文运用系谱学分析原则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以更好理解政策及设计评价制度。从历时角度看,工作量制度是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长期追求的目标,并被域外借鉴、人事改革、绩效制度、重点大学建设等各种力量型塑;从共时角度看,国家最高层的政策介入、部委的政策合作、政策联动及干预策略细化使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呈现出不同价值取向的纵横交织和不同政策话语的矛盾冲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承担着复杂的外部性使命,自身逻辑受到忽视;学术评价现行政策基础繁杂,提供的政策信号较为模糊混乱。今后的政策导向应强调高校内部监督与制裁,凸显政策的柔性干预策略,同时超越非此即彼的政策理解方式,完善政策谱系与发挥政策合力,并致力于凸显学术评价的自身逻辑.
- 张务农
- 关键词:学术评价学术治理学术评价制度
- 国内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引入监测评估的行事逻辑被引量:9
- 2019年
-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 张务农张务农李永鑫
- 关键词:视阈观测点
- 我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和规则设定——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被引量:14
- 2017年
- 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和逐步推开,其制度变革的意义和遭遇的问题也受到学界的诸多检视。这些对问题的碎片化检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维的视角,但仍需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进一步推进。推进的方向是为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寻求系统性的优化路径。作为一种超越单一学科分析框架、调适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有望解决此前相关研究结果呈现的碎片化症结。本研究沿袭既有研究边界,尝试运用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工具考察我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和规则设定问题。
- 张务农
- 关键词:博士招生
- 制度规训与个体生活体验--论身体作为教育研究选题的工具被引量:1
- 2023年
- 为解决研究生研究选题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从个体生活体验中发现研究问题和展开研究的观点。认为个体生活体验是个体的身体对来自于外部社会的各种制度、文化规训力量的感受,虽然是个人的、主观的,但携带着所处环境的各种客观信息,因此通过对个体生活体验的概念化、理论化处理,可将其转化为公共的、客观的研究问题。指出在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个体主观性可能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但通过恪守学术共同体研究规范、加强质量控制,可克服主观性的不利影响。以个体的身体作为研究选题的工具能发现与研究者本人距离最近、最熟悉的研究问题,而且能为研究提供具体真实的线索,因此是研究选题的重要途径,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张务农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学
- 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认知工具是深入理解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实施和分析的钥匙。认知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基于各自的学科视野对认知工具的理解各有偏重,沿着各自的路线对认知工具进行诠释和应用。认识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需要重新审视上述两条分析路线之间的关系。混合式学习认知工具是一种建构的、混合的、复杂的认知工具,其功能是促进深度学习而非仅作为信息通道,其核心是具身观照而非物质技术,其目的是拓展可能而非简化教学。
- 张务农
- 关键词:关联主义建构主义
- 知与非知--再论人工智能应用对教学主体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人工智能因其对人的模拟而成为一种能挑战人类主体性的工具,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理应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过,现有研究主要从“知”的视角分析问题,认为人工智能帮助人知得越多,人就越能把握自身命运进而获得更多主体性。然而,从“非知”看,知存在着主体性的悖论,非知才是人的主体性的根本。文章主要以“非知”为观察视角,讨论人工智能对教学主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知不仅是完全没有被对象化的主体意识,而且通过“要成为”使人不断地“总体化”,主体性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显现;(2)尽管人工智能在人的主体性实现过程中能发挥作用,但对人工智能的知的迷恋,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的知的过程的替代都会限制人的主体性;(3)从非知理解人的主体性,能为教学主体理论的纷争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发展教学主体理论,也能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主体理论的建立提供一种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
- 张务农汤洁
- 关键词:教学主体人工智能主体哲学教育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