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修祥
- 作品数:58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论中秋节祭拜月亮习俗及其与荆楚地域文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07年
-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 孟修祥
- 关键词:中秋节习俗
- 论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被引量:6
- 2002年
- 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借"香草美人"意象,寄遥情于婉娈。屈骚中的"香草美人"主要表达政治之恋,李商隐的诗歌亦如此,精神上直承屈骚,但诗意朦胧;其二,叙"高唐"故事,寓感伤于艳情。李商隐的身世遭际、性格气质与宋玉相似,故有宋玉式的文学选择:"感伤与艳情",但李商隐显得从容不迫,而更加细致入微地观照现实的悲剧与心灵的优美,从而展现出晚唐诗歌典型的"绮怨"之美。
- 孟修祥
- 关键词:楚辞文学接受诗歌
- 唐诗骚影——略论屈骚与唐诗之影响与接受的关系
- 2005年
- 屈骚与唐诗,呈现出影响与接受的多样性:或直接,或间接,或整体,或局部,或承袭其主题,或借取其意象,或袭用其结构与创作方式等等;有时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而骨子里正得屈骚之精神。屈骚与唐诗的精神血脉相贯通,屈骚的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在唐诗中得到继承、发展和变异。
- 孟修祥
- 关键词:屈骚唐诗
- 荆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新媒体策略被引量:1
- 2015年
- 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荆楚地区的历史见证,它能够让人 们铭记荆楚历史、传承荆楚文化,弘扬其优秀文化精神,具有巨大 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如何借助于数字化的储存、展示与传播的新媒 体,使得荆楚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化,满足各层次受众的 不同需求,实现对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而使得荆 楚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大研究课题.新 媒体有责任加大对荆楚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普及荆楚文化知识, 使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荆楚历史文化资源的情况,培养民 众的保护意识,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荆楚文化资源与新媒体结 合的策略其一是借助荆楚文化资源吸引受众的注意,培养忠实受 众;其二是使信息资源得到多次开发和循环利用,提高信息使用率, 进而让众多的信息数据库变成可供研究的资源,全面提升媒体的信 息整合能力;其三是利用新媒体的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促进 荆楚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传播、开发与利用;其四是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承载荆楚文化元素,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弘扬荆楚文化精神.
- 孟修祥姜文君
- 关键词:新媒体
- 荆楚文化的求解与构建——孟修祥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
- 2017年
-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荆楚文化研究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无可穷尽的话题,荆楚文化研究者所做的全部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为其求解与构建,而求解与构建是荆楚文化研究者全部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荆楚文化活跃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之中与意识形态之内,研究荆楚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与未来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的需求。求解与构建需要在文化的某一层面或某一领域进行精细研究工作,需要司马迁"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精神,同时也需要研究者的现代意识。因为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从器物、制度到行为、观念变异的过程,也是一个曲折而又积极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其历时与共时的延续性与变异性。在人文学者之间的多元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文化现代转型的时代,作为我国地域文化之一的荆楚文化的求解与构建,已经日益凸现并介入社会文化之中,彰显着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对古今中外文化的批判、继承、兼收并蓄的创新过程中,荆楚文化的求解与构建任重道远。
- 孟修祥卢川
- 关键词:荆楚文化
- 荆州关公民间传说的文化透视被引量:2
- 2012年
- 荆州关公民间传说丰富多彩,这些民间传说或源于史实与文学名著,或纯属虚构,或是在史实与文学名著的基础上加以虚构,或源于对自然风物的联想,这与荆州在三国时代的特别地理位置、关公都督荆州六年以及关公当阳遇难的悲剧有着特别的关系,民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意无意之间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人物——关公。虽然这些民间传说与讲史、说书、戏曲、绘画、雕塑、剪纸之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侧重点不同,但透过这些民间传说,我们不难理解人们的情感倾向、思想观念与审美心理。
- 孟修祥
- 关键词:关公民间传说文化
- 论汉代楚歌“悲怨”审美特性之成因被引量:2
- 2012年
- 汉代楚歌最能激发人意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悲怨之情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汉代楚歌中的数量最多、最具典型性。汉代楚歌"悲怨"审美特性的成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就渊源而论,汉代楚歌"悲怨"的审美特性要追溯到"南音"的影响;二是汉代许多楚歌的"悲怨"之声主要源于政治斗争的失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类楚歌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三是汉代楚歌"以悲为美"的成因与楚地巫风盛行有关。
- 孟修祥
- 关键词:悲怨审美特性
- 楚国商贾文化透视
- 2022年
- 已有的文献资料与大量的出土文物,展示出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盛况。其原因在于当时楚国丰富的自然物产与手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商品经济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商品交易有序进行的制度保证,畅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的商品流通渠道,而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了商品流通的安全保证。深厚的楚文化土壤,孕育出楚人的商贾文化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彰显出楚人在商品经济领域的独特智慧。研究楚国商贾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仍有其值得传承与借鉴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 孟修祥
- 关键词:文化透视商品经济文化理论人文精神
- 先秦楚歌漫衍的历史文化背景被引量:2
- 2010年
- 先秦楚歌是包括楚地民歌在内而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色彩,流播于先秦诸侯各国的一种即兴而歌的杂言体式的诗歌体裁。在楚歌的孕育期,已经有整齐的四言之诗与带有"兮"字的"南音"两大类型的诗歌存在。前者归于《诗》,后者归于《骚》。后来伴随着楚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诸侯各国人员的频繁交往,楚文化的广泛传播而使之流布四方。它受到本地巫歌的影响,饱浸各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声乐艺术元素,却避免了《诗经》"国风"被"实用"或过度阐释的命运,始终保持即事抒怀,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情调沉郁悲凉的艺术特质。
- 孟修祥
- 关键词:流播文化背景
- 屈原与云梦、“掌梦”之职辨被引量:2
- 2016年
- 屈原被流放的汉北在"郧襄之地",即今之襄阳北至郧西一带。论证屈原流放的汉北是否为云梦,对屈原作品审美本质意义的解读并无多大关系。赵逵夫先生为了证明屈原被流放汉北即云梦之地,而提出屈原为掌管云梦的官员来作为证据支撑,不足为据。《招魂》中所谓"掌梦",即掌管圆梦之官。楚人好巫,梦占是其占卜方式之一。梦占即把梦中所见当作某种征兆,并对其做出阐释。梦占在战国之前就在各诸侯国流行。因此,《招魂》中所说的"掌梦"即掌管圆梦之官,而非掌管云梦之官。
- 孟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