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铭

作品数:3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3篇地壳
  • 10篇波速
  • 9篇地震
  • 7篇盆地
  • 7篇浅部
  • 6篇地幔
  • 6篇上地幔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S波
  • 6篇S波速度
  • 6篇S波速度结构
  • 5篇相速度
  • 4篇地壳上地幔
  • 4篇东北缘
  • 4篇短周期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群速
  • 4篇群速度
  • 4篇北缘

机构

  • 23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7篇周铭
  • 9篇刘巧霞
  • 8篇段永红
  • 7篇邱勇
  • 6篇张冰
  • 5篇李红谊
  • 4篇谭静
  • 4篇林吉焱
  • 4篇田晓峰
  • 3篇郑丹
  • 3篇王宏伟
  • 3篇徐志萍
  • 3篇檀玉娟
  • 3篇赵延娜
  • 2篇宫猛
  • 2篇孙三健
  • 2篇李信富
  • 2篇魏运浩
  • 1篇王帅军
  • 1篇王国法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震学报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横向的不均匀性表现在盆地和造山带的差别,垂向上表现为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不同。在上地壳,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显示了低速的特征,而天山造山带显示了高速的特征,且塔里...
张冰周铭李红谊
关键词:地壳构造沉积层
文献传递
基于噪声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塔里木径向各向异性分析
<正>具有复杂地形和构造特征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阐述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和探讨壳幔变形耦合机制的理想场所,而具有稳定结构的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和复杂地形的天山地区是研究陆内造山带隆起机制及动力来源的场所。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地震局区...
谭静周铭李红谊李信富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文献传递
塔里木及其邻域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径向各向异性研究
具有复杂地形地貌特征的中国西北部,一直以来,是研究盆山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应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对中国西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及毗邻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以及径向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和吉尔吉斯斯...
周铭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群速度相速度
文献传递
利用HVSR法探测渭河盆地浅部构造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渭河盆地眉县至扶风段地震测线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基于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HVSR)法,得到各台站HVSR曲线;再通过频率与深度的转换关系,获得测线下方近地表第四系沉积层结构埋深。结果显示,盆地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呈U型分布,由盆地两侧向中间腹部逐渐变厚,两侧厚度为100~400 m,中部厚度为400~600 m;沉积层深度剖面在距测线起点25 km和33 km处明显表现出沉积界面间断跳跃特征,该变化与岐山-马召断裂和扶风-乾县断裂在空间位置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阮明明王帅军田晓峰程国亮周铭郑成龙
关键词:渭河盆地地震测线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2019长宁Ms6.0地震震源区浅部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研究
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级地震(以下简称为长宁地震),是迄今为止四川盆地东南缘震级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地震,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发生在盐矿开采区内震级最大的地震。长宁Ms6.0级地震发生在长宁-双河复背斜区,...
刘巧霞周铭田晓峰邱勇王清东王冲鹏
关键词:地震震源
多种地震方法探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在地形上处于青藏高原隆起区的东北边缘,青藏高原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交汇于此,是整个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也是其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探讨强地震发生的深部环境的最佳场所.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构造特征,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笔者收集了近三十年来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展开的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观测工作,综合论述了人工源地震探测方法和天然地震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接收函数方法、地震层析成像方法、SKS剪切波分裂分析等)的发展和不同地震探测方法所取得的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速度结构、莫霍面形态、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等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方面已达成的的一致观点以及有待进步一研究之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之处.
张冰钟卫星周铭谭静郑丹欧阳龙斌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成像
密集台阵新视角揭示的江苏淮安盐矿区微震发震机理
江苏淮安盐矿区位于洪泽盐盆内,矿区内多家企业同时开采,注水、取水采盐井埋深约1km-2km。盐矿区近25年回采率低于20%的注水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地下结构已发生复杂变化。盐矿区及其周边小震活动自2018年开始显著增强,引发...
刘巧霞王清东周铭赵延娜徐志萍王宏伟王冲鹏邱勇
关键词:发震机理
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四川盆地地壳速度结构研究
<正>由于受到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以及青藏高原向东生长过程中受到坚硬块体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造成了龙门山褶皱带强烈隆升(嘉世旭等,2014)。龙门山西北部为青藏高原厚壳厚幔区,东南部为四川盆地薄壳薄幔区,从龙门...
周铭宫猛徐朝繁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滇菱形块体龙门山地壳速度结构青藏高原东北缘
文献传递
山西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山西及周边共44个宽频地震台2014-01-07地震噪声数据,反演瑞利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得到研究区域的三维剪切波速度。上地壳中,山西断陷带表现为较低的速度异常,而两侧的隆起区则显示高速异常;中下地壳主要表现为以北纬38.5°左右为界的南高北低的速度特征。大同盆地从浅部到中下地壳整体呈现为低速特征,与该地区广泛存在的火山群有关。
周铭徐朝繁耿伟魏运浩
关键词:山西断陷带群速度相速度背景噪声
华南大陆东部地壳物质组成的地震学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中生代晚期华南大陆东部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成岩活动,对地壳物质组成属性有显著影响,地壳中SiO 2的平均含量是判别其属性的重要参数.基于华南大陆东部布设的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固定台站数据,利用噪声成像获取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联合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由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和速度信息,通过与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对比,估测了华南大陆地壳平均的SiO 2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浙闽沿海碱性火成岩带具有相对高速的下地壳(V S>3.9 km·s^(-1)),相对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 P/V S>1.77),估测地壳平均SiO 2含量相对较低(60~65wt%);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的武夷带和江南造山带具有相对低速的下地壳(V S<3.8 km·s^(-1)),相对低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 P/V S<1.75),估测地壳平均SiO 2含量相对较高(65~75wt%).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地壳整体略偏基性,以西的地壳则偏长英质.推测古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对华南大陆东部的影响主要为热扰动的形式,壳-幔物质交代作用仅限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区域.
檀玉娟段永红林吉焱李玮王高春李学民李学民王国法赵延娜赵延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