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敏

作品数:43 被引量:254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3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雷达
  • 10篇廓线
  • 10篇风廓线
  • 9篇暴雨
  • 8篇数值模拟
  • 8篇风廓线雷达
  • 8篇值模拟
  • 6篇降水
  • 5篇雷暴
  • 5篇雷达资料
  • 5篇风廓线雷达资...
  • 4篇云微物理
  • 4篇强风
  • 4篇强风暴
  • 4篇微物理
  • 4篇暴雨过程
  • 4篇WRF模式
  • 3篇中尺度
  • 3篇闪电
  • 3篇水凝物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
  • 17篇湖北省气象局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达科他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8篇周志敏
  • 12篇崔春光
  • 12篇郭学良
  • 11篇万蓉
  • 8篇徐桂荣
  • 5篇李红莉
  • 5篇赖安伟
  • 4篇王斌
  • 3篇肖艳姣
  • 2篇李兴宇
  • 2篇王晓芳
  • 2篇付志康
  • 2篇杨璐
  • 2篇李妙英
  • 2篇吴翠红
  • 2篇王明欢
  • 2篇郭英莲
  • 2篇李武阶
  • 2篇赵玉春
  • 2篇张文刚

传媒

  • 9篇暴雨灾害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2011年第...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19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廓线雷达资料对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分析
风场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也是影响降水数值预报的重要因子。针对目前常规探空测风的分辨率不高、资料获取时间长、不能及时反映风场中小尺度变化的不足,以及在数值预报中应用受限的问题,采用WRF (WEATHER RESEARC...
李妙英杨璐周志敏万蓉
关键词:大气科学风廓线雷达降水WRF模式同化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估测雷暴大风极端风速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估测雷暴大风极端风速的方法,包括:根据双偏振天气雷达产品数据,计算各雷达扫描仰角‑方位‑斜距库的水凝物混合比;利用水凝物混合比计算相邻两个雷达体扫时次各雷达扫描仰角‑方位‑斜距库的温度变化...
郭英莲肖艳姣王珏周志敏吴翠红赖安伟
湖北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受低涡和切变线的影响,2020年6月27—28日湖北地区发生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造成严重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影响,提高梅雨期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本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云微物理过程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值试验较准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且区域平均降水随时间的演变与实况较为一致,但总体偏强。(2)降水强度急速上升阶段,冰相粒子融化量大于雨滴搜集云滴,雷达回波迅速增强。降水强度变化相对平缓阶段,雨滴搜集云滴量逐步增多,超过冰相粒子融化。各类水成物均快速发展,回波不断增强,冰晶增长速度超过雪和霰。在区域平均降水到达峰值前,水成物(除了雪粒子外)含量、上升气流及雷达回波均已达极值。上升气流中心与冰相粒子、云滴含量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有利于淞附过程。(3)冰相粒子搜集云滴总量一直小于雨滴对云滴的搜集,云雨自动转化量在降水强度减弱时增长更明显。冰相粒子在降水发展初期主要通过贝吉龙过程产生,随着冰相粒子的发展,淞附过程占优,直到系统衰亡。
周志敏王斌郭英莲杜牧云康兆萍孙玉婷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云微物理
碘化银播撒对云和降水影响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利用中尺度播撒模式研究了碘化银播撒对于北京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在中尺度模式中引入碘化银与云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了不同播撒部位和播撒率对云中水成物的影响及催化后降水量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播撒后,播撒区域的过冷水大量消耗,冰...
方春刚郭学良周志敏
关键词:WRF播撒降水
文献传递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一次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对2011年6月14日暴雨发生过程中武汉站和咸宁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降水过程发生期间:(1)3000m高度以上环流相对稳定,而3000m高度以下,武汉和咸宁观测站不同高度区间的风羽图均随时间出现...
周志敏万蓉崔春光王斌徐桂荣付志康
关键词:垂直切变
文献传递
风廓线雷达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4
2011年
对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加密探空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定义两者风向偏差在20°以内或风速偏差在3 m/s范围的样本为有效样本,分别用Ev和Ed表示风速有效样本比率(风速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和风向有效样本比率(风向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结果发现:(1)比较时段内(比较开始半小时内)无降水产生时,Ev大于Ed,而有降水产生时结果恰好相反。降雨量对Ev和Ed无明显影响。两种情况下,Ev和Ed均不能同时达到最大值。(2)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样本数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1 km以下,Ed和Ev均较差;1 km以上,无论降水与否,Ed和Ev值在部分高度区间均能达较大值,而在其它高度区间,两者受降水和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有所差异。(3)比较时段内,Ed值在低层较差。4 km高度以下,Ed基本都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而4 km高度以上,风速大于12 m/s时,Ed值相对较大;而风速小于12 m/s时,Ed值相对较小。
万蓉周志敏崔春光李武阶徐桂荣贺文煌王芬芬王丹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探空资料
一次暴雨过程的LAPS分析场与多源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结合2014年7月初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将融合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的LAPS分析场,与长江中游暴雨监测外场试验观测基地的多源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并对鄂东南暴雨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APS可降水量、液态水含量和云底高度随时间演变趋势与咸宁微波辐射计观测基本一致。与GFS背景场相比,LAPS风分析更接近风廓线雷达观测;与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观测相比,LAPS分析的风垂直分布高度更接近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观测。LAPS云体高度与云雷达观测相当,可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及强度均接近GPS/MET反演的整层水汽;降水发展过程中强弱回波分布与SWAN实况分析一致,可刻画出与风云卫星红外云图接近的云区结构。与GFS背景场相比,暴雨中心单站地面各要素随时间分布形势和强度均接近实况观测,可作为地面分析的依据。暴雨区域三维高空形势场与常规探空实况相当,单站基本要素随高度分布较GFS背景场更接近GPS下投式探空观测。对此次鄂东南暴雨初步诊断表明,LAPS可分析暴雨系统的发展演变以及暴雨中心区域有利的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和水汽条件,揭示降水云的发展过程;数值对比试验表明,融合雷达等观测资料后的LAPS系统可为模式提供更优初值,改进暴雨区域降水模拟。
李红莉张文刚付志康周志敏万霞
关键词:LAPS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数值模拟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敏感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梅雨锋暴雨中的云微物理过程对降水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WRF模式(3.4.1版本),针对2018年6月29~30日一次梅雨锋背景下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采用了Morrison、Thompson和MY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三个方案模拟的背景场在天气尺度上,都与ERA5再分析资料一致,能够模拟出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环流场。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局地环流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方案存在明显差异,本次过程中,Thompson方案模拟出更强的局地环流系统变率和上升气流。三个方案的模拟降水均有所夸大,小时降水率始终大于观测值。冰相粒子融化或雨滴搜集云滴的高估可能是造成降水模拟值偏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来看,Morrison方案的模拟效果相对最优。(2)冰相粒子融化、雨滴搜集云滴是雨滴增长的关键源项,蒸发则是其最重要的汇项。总的来说,雨滴对云滴的搜集量大于冰相粒子融化。但上述过程在不同方案中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模拟降水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3)Thompson方案中,冰相粒子融化量最大,雨滴蒸发项显著大于其它两个方案,在底层表现得最为明显。同时,该方案水汽凝结效应最强,使得雨滴搜集更多云滴。该方案模拟的雨滴最多,降水最强。该方案中凝华的主要产物为雪,且其在与过冷水碰并增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故模拟的雪最多。(4)Morrison方案中,水汽主要凝华为雪和少量霰(冰晶忽略不计);Thompson方案中水汽基本凝华为雪,其它冰相粒子极少;MY方案中,水汽主要凝华为雪和冰晶,冰晶总量略少于雪,但显著大于其它方案。(5)云滴在凇附过程中的总体贡献大于雨滴。Morrison和MY方案中,霰粒子搜集云滴增长的量均最大。Morrison方案中,其它凇附过程不同程度发挥作用,而MY方案中,其它凇附过程几乎可忽略不计。并且,霰粒子搜集云滴的�
周志敏崔春光崔春光康兆萍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
电场对霰形成和发展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Rawlins和Takahashi的研究表明,当雷暴云发展比较旺盛时,在电场较强的局部区域,降水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同量级,此时降水粒子在云内下落时除了受到自身重力和拖曳力的控制外,电场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建立...
周志敏郭学良
关键词:数值模拟降水粒子电场力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估测雷暴大风极端风速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估测雷暴大风极端风速的方法,包括:根据双偏振天气雷达产品数据,计算各雷达扫描仰角‑方位‑斜距库的水凝物混合比;利用水凝物混合比计算相邻两个雷达体扫时次各雷达扫描仰角‑方位‑斜距库的温度变化...
郭英莲肖艳姣王珏周志敏吴翠红赖安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