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桂桐

作品数:2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金瓶
  • 5篇金瓶梅
  • 4篇乐府
  • 4篇《金瓶梅》
  • 3篇小说
  • 3篇六朝
  • 3篇乐府诗
  • 3篇汉魏六朝
  • 2篇诗集
  • 2篇诗经
  • 2篇潘金莲
  • 2篇乐府诗集
  • 2篇歌词
  • 2篇《乐府诗集》
  • 2篇《诗经》
  • 2篇《宋书》
  • 2篇《公莫舞》
  • 1篇当为
  • 1篇道教
  • 1篇道教文化

机构

  • 13篇烟台师范学院
  • 7篇鲁东大学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作者

  • 21篇叶桂桐
  • 1篇曹艳英
  • 1篇叶茜
  • 1篇叶薇

传媒

  • 3篇鲁东大学学报...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保定师专学报
  • 1篇文献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保定师范专科...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台新咏》编撰者新考
2024年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经典《玉台新咏》的编撰者为徐陵,自唐以来似乎已成定论。21世纪初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史专家章培恒先生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玉台新咏》实为张丽华所“撰录”(编撰)。这一新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玉台新咏》的“编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个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参与,《玉台新咏》的“编辑”是集体合作的成果。《玉台新咏》的编辑者是徐陵,“丽人”是“撰录”者,“高楼红粉”是校对者。《玉台新咏》除了《玉台新咏序》之外,还有“小序”,即编撰者为诗集中的个别诗篇所加的序言。“小序”乃是考证《玉台新咏》编撰人的重要“内证”。
叶薇叶桂桐
关键词:《玉台新咏》
论《诗经》中歌与舞之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叶桂桐
关键词:《诗经》
论潘金莲之一:潘金莲与西门庆被引量:1
2001年
潘金莲与西门庆都是中国 16世纪市民阶层中涌现出来的新异人物,都有极强烈的物欲、情欲、权势欲,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二人活动范围不同,表现形态不同,结局也不同,男尊女卑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叶桂桐
关键词:物欲情欲人生观《金瓶梅》潘金莲西门庆
论“六诗”之次第、演变及其美学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诗经》中的赋比兴有三个层次:诗体(同风雅颂一样),表现手法,修辞格。学术界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诗序》到郑玄为诗体与表现手法互相牵混的阶段,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却正始于此;从郑玄到孔颖达为第二个阶段,即只将赋比兴认定为是表现手法;从孔颖达到朱熹为第三个阶段,朱熹不仅认为赋比兴是表现手法,并进而认为是修辞格。《周礼》中对于“六诗”的排列顺序“风赋比兴雅颂”以及郑玄对“六诗”的解释并不是逻辑混乱,而是有其内在的时空关系的。赋比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较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作为修辞格与表现手法虽然起源早于诗体,但它们在各自的诗体中淬了火,增加了新的美学特点:赋由原来简约朴素又增加了铺张扬厉的特点;比是惩恶,美学特点是凄怨深情,一唱三叹;兴是扬善,其美学特点是委婉含蓄,余味深长。
叶桂桐
关键词:《诗经》次第美学特征
论《金瓶梅》“廿公跋”的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被引量:4
1999年
《金瓶梅》“廿公跋”,无论对于理解“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等重大问题,都是关键之一。作者认为,“廿公跋”的矛头是指向“弄珠客”序的,最早见于内阁文库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廿公跋”写于崇祯末年;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叶桂桐
关键词:《金瓶梅》
揭千古之谜──汉铙歌《石留篇》解读被引量:2
1997年
揭千古之谜──汉铙歌《石留篇》解读叶桂桐一、千古之谜《石留篇》汉烧歌十八曲,不仅词句诘屈,而且有的篇章“声辞合写”,刘宋沈约已云“训诂不可复解”,而其中的《石留篇》又最为难解,遂成千古之谜。这十八曲汉铙歌虽然如此难解,但因其是汉乐府中的重要内容,所以...
叶桂桐
关键词:歌词《乐府诗集》《拾遗记》《宋书》闻一多
刘宋鼓吹铙歌三首解读被引量:2
1995年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汉曲有《远期》,疑是也。《艾如张》之解,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
叶桂桐
关键词:合口呼平声韵母声母
《金瓶梅》版本研究商榷——兼致梅节先生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在《金瓶梅》版本问题上与梅节先生的观点有所出入,认为梅节先生关于《金瓶梅》初刻本为"说散本"以及"廿公跋"见于《金瓶梅》初刻本的观点缺乏依据。同时,本文阐述了"廿公跋"在《金瓶梅》版本与作者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叶桂桐
关键词:《金瓶梅》
论《公莫舞》的人物、主题与体制被引量:1
2005年
《公莫舞》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男子就是歌词中的“客”,其身份为“使君”;女子很可能是一位舞女歌妓。男女之间不是真正的夫妻,而是“露水夫妻”。《公莫舞》的主题是男子要出行三年,女子为之送行,歌舞表现了二人难舍难分、两情依依的送别情状。《公莫舞》虽然由两个人物表演,但其体制仍然是歌舞,而不是歌舞剧。赵逵夫先生把是否为代言体作为判定《公莫舞》的体制的标准,在学理上是说不通的。
叶桂桐
关键词:主题
汉魏六朝记谱方法考
2009年
中国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音乐记谱方法。这种记谱方法叫做"声曲折",它使用状如蚯蚓般的曲线,并用汉字加以辅助。这种记谱方法迄今仍然有文献予以保存,《道藏》三百三十册,《洞玄部》养之门上,《玉音法事》上卷,载玉京山《步虚经.步虚吟》三首,《空洞》一首,就是这种记谱方法的样式。
叶桂桐
关键词:汉魏六朝记谱方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