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海鸿

作品数:2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肝癌
  • 6篇原发性
  • 6篇原发性肝癌
  • 6篇肿瘤
  • 6篇腺癌
  • 6篇化疗
  • 5篇甲状腺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癌
  • 4篇细胞
  • 4篇静脉
  • 4篇甲状腺癌
  • 4篇甲状腺乳头状...
  • 4篇肠癌
  • 3篇凋亡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受体

机构

  • 2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4篇史海鸿
  • 14篇林建清
  • 9篇郭启祥
  • 7篇李新丰
  • 5篇吕国荣
  • 4篇李永加
  • 4篇吴春林
  • 4篇王高雄
  • 4篇吴文艺
  • 4篇许天文
  • 3篇刘德鑫
  • 3篇黄种心
  • 2篇王伟
  • 1篇李伯义
  • 1篇洪本祖
  • 1篇姜立新
  • 1篇范春梅
  • 1篇许婉卿
  • 1篇陈祥荣
  • 1篇黄志军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河北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届全国肿...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cotiflor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Nicotiflorin(Kaempferol 3-0-β-rutinoside,山奈酚-3-0-芸香糖苷)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
范春梅许婉卿史海鸿
关键词:山柰酚KAEMPFEROLCULTUREDCELLCYCLE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2004年
史海鸿李新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超声引导瘤内注射无水酒精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4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应用CPT-11180mg/m2静脉滴注1~1.5h,d1;卡培他滨2000mg/(m2.d),口服,2次/d,连服14d。每3周重复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判断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CR2例,PR17例,RR55.9%。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结论:CPT-1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疗效满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海鸿郭启祥林建清
关键词: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化疗转移性结肠癌
R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
2005年
目的:研究集束电极射频毁损(R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效果.方法:HCC患者经K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皮门静脉化疗(PVC)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21例(四联组)与同期行KFA+TACE治疗22例(二联组)比较,四联组中16例在PVC+PEI前及治疗后7d测定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在RFA+TACE治疗后的PVC+PEI能改善患者血清中sIL-2K和TNF-α的活性水平(P<0.01),并能弥补RFA+TACE治疗中的不足,6mo后两组CT检查比较,四联组瘤体血供明显减少(X2=7.04,P<0.01)、肿瘤明显缩小(t=6.91,P<0.01),1a内复发少.结论:K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HCC是一种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的双重介入治疗方法.
李新丰吕国荣王高雄刘德鑫李拾林史海鸿
关键词: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门静脉化疗原发性肝癌RFA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高压氧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经门静脉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李新丰吕国荣陈骥王高雄蔡元元史海鸿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切除后经门静脉定期化疗辅以高压氧(HBO)对复发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25例在0.25MPa(2.5ATA)HBO状态下(HBO组)和23例在通常状态下(Non-HBO组)...
关键词:
关键词:高压氧原发性肝癌切除
经腹与经皮RFA联合门静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集束电极射频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联合门静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 larcarcinoma ,HCC)的临床效果 .方法 :HCC患者 2 1例经腹小切口RFA治疗 ,并於术中植入皮下药泵 (drugdeliverysys tem ,DDS)化疗 ,每月以FMC方案化疗 1次 ,3mo后复查相关指标 ,并与经皮RFA联合门静脉穿刺化疗 2 1例比较 .结果 :经腹组 3mo瘤内血供存在 4 .8% ,经皮组 2 3.8% ;瘤体缩小 1 0 %~ 30 %经腹组 85 .7% ,经皮组 5 7.1 % (P <0 .0 5 ) ;经腹组 6mo后瘤体缩小 5 0 % 3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IL 2R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经皮组胆道出血 1例、肾周脓肿 1例 ;两组均未出现骨髓抑制 .结论 :小切口RFA联合门静脉化疗治疗HCC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毁损肿瘤完整等优点 。
李新丰吕国荣史海鸿洪本祖王高雄王伟
关键词:肝细胞导管消融术门静脉
华蟾素胸腔灌注控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华蟾素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癌性胸水患者行胸腔穿刺术,抽取胸水后行胸腔内注射华蟾素针,每周1次,共4个周期.结果:17例患者,3例CR,5例PR,RR47.1%.除一例偶发室性早搏外均无明显不...
史海鸿林建清郭启祥吴鑫泉
纳米碳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66例,分为两组,其中于术前或术中先向癌灶周围注入纳米碳的26例(标记组),非标记组40例。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①标记组病理标本中淋巴结黑染率为52.6%,检出的淋巴结数目为(11.2±2.9)枚,高于非标记组的(7.3±2.2)枚(P〈0.01);②标记组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为34.4%,高于非标记组的25.3%(P〈0.05);③标记组〈5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12.8%,高于非标记组的2.7%(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淋巴结染色效果好,术中易识别,能指导手术医师术中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提高术后病理医师对微小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
许天文林建清郭启祥吴春林李永加史海鸿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淋巴转移
尼克酰胺转甲基酶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转甲基酶(NNM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甲状腺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中NNMT蛋白及mRNA表达, 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将siRNA NNMT(实验组)及siRNA NC(对照组)转入TPC-1细胞中,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NNMT蛋白及mRNA表达, 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活化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Wnt1、Wnt3a、β-catenin表达。成组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癌症组中NNMT蛋白(0.84±0.06比0.30±0.02, t=6.312, P<0.05)、mRNA(1.87±0.15比1.00±0.10, t=6.456, P<0.05)表达量高于癌旁组。实验组中NNMT蛋白(0.38±0.01比0.98±0.07, t=6.034, P<0.05)、mRNA(0.37±0.02比1.00±0.10, t=6.256, P<0.05)表达量、细胞活力(0.33±0.02比0.49±0.04, t=5.986, P<0.05)、细胞侵袭数目(35.61±2.34比174.39±10.37, t=6.219, P<0.05)、bcl-2(0.42±0.02比0.08±0.00, t=5.785, P<0.05)、cleaved PARP(0.07±0.00比0.38±0.01, t=5.752, P<0.05)、PCNA(0.40±0.03比1.25±0.10, t=6.3246, P<0.05)、MMP-2(0.07±0.00比0.83±0.05, t=5.952, P<0.05), MMP-9(0.06±0.00比0.86±0.02, t=6.872, P<0.05)、Wnt1(0.39±0.01比1.23±0.07, t=5.984, P<0.05)、Wnt3a (0.35±0.00比1.03±0.08, t=5.932, P<0.05)及β-catenin (0.12±0.00比0.56±0.03, t=5.853, P<0.05)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细胞早期凋亡率[(18.35±1.24)%比(6.32±0.70)%, t=5.872, P<0.05]、晚期凋亡率[(20.44±1.73)%比(7.40±0.64)%, t=6.582, P<0.05]、bax(1.29±0.08比0.53±0.02, t=5.986, P<0.05)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下调NNMT表达能诱导TPC-1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侵袭, 与抑制Wnt/β-catenin
史海鸿邱伟刚郑婷婷曾献王冠明
关键词:甲状腺癌凋亡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评估它们作为诊断和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C和VEGF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的浓度为(1 688.02±325.0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48.68±250.52)pg/ml](P<0.01)。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的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按照有无淋巴管浸润和血管浸润分组,VEGF-C水平在浸润组中高于无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1 439.7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80.0%和77.8%;而血清VEGF水平>237.2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3.3%和72.2%;VEGF-C和VEGF水平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预测价值达84.6%,而阴性率的预测价值达94.7%。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新的诊断依据。血清VEGF-C和VEGF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许天文林建清郭启祥吴春林李永加史海鸿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