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雄伦

作品数:80 被引量:531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水稻
  • 33篇稻瘟
  • 32篇稻瘟病
  • 32篇瘟病
  • 30篇基因
  • 22篇抗性
  • 16篇稻瘟病抗性
  • 16篇病抗
  • 15篇分子标记
  • 15篇标记辅助选择
  • 14篇分子标记辅助
  • 14篇分子标记辅助...
  • 13篇育种
  • 11篇抗稻瘟病
  • 9篇不育
  • 8篇杂种
  • 8篇籼稻
  • 8篇抗性改良
  • 8篇分子
  • 6篇种子

机构

  • 78篇湖南农业大学
  • 23篇作物基因工程...
  • 4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生物机电...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华智生物技术...

作者

  • 78篇刘雄伦
  • 30篇戴良英
  • 29篇刘金灵
  • 25篇王国梁
  • 13篇吴俊
  • 11篇肖应辉
  • 11篇黄俊
  • 9篇李永聪
  • 7篇罗红兵
  • 7篇梁毅
  • 7篇陈海龙
  • 6篇潘素君
  • 6篇高佳
  • 6篇宁约瑟
  • 6篇廖花
  • 6篇杨丰宇
  • 5篇易镇邪
  • 5篇刘建丰
  • 5篇江南
  • 5篇杨婷婷

传媒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作物研究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精细化工中间...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常德师范学院...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低温去雄配制小、大麦杂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低温去雄配制小、大麦杂种的方法,通过将母本品种提前15~40天播种,使其雌雄分化至开花阶段处于日均温低于10℃,而导致雄蕊不育,雌蕊可育,将作父本的小、大麦品种按正常播种季节播种,父母本相间种植,调节花...
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周美兰刘雄伦
文献传递
自然储存条件下水稻种子耐储藏性状QTL的定位
2025年
为了筛选出新的水稻耐储藏种质,以在自然条件下储存4年的由粳稻‘魔王谷’(MWG)和籼稻‘CO39’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为材料,对群体种子发芽表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种子耐储藏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1份重组自交系中,67%的株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0,其余株系3个发芽性状指标分别为0~82.67%、0~46.00%和0~6.48;鉴定到1个发芽率达82.67%的高耐储株系;QTL分析定位到3个控制发芽性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QTL,分别为qGR7、q GP7和qGI7,其中qGR7位于SSR标记RM6344与RM5720区间18.43c M的区域,qGP7和qGI7均位于标记RM5672与RM8261区间35.74 cM的区域,3个QTL的LOD值为2.52~2.56,表型贡献率为12.02%~12.22%。
陈文凤黄浩丁晓雯林晋军姚威陈倩茹黄希来刘雄伦吴俊陈哲红程计华刘金灵
关键词:耐储藏性重组自交系群体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基因定位
一种利用玉米无雄穗系生产杂交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方法,选用光敏型、温敏型或光温互作型的无雄穗系作母本,与其它具雄穗且花粉育性正常的自交系或杂交种作父本杂交,配制生产用杂交种。该类无雄穗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分别表现出有雄穗且花粉育性正常状态...
罗红兵屠乃美石雪晖周文新刘雄伦易镇邪吕敬先
文献传递
水稻Pi9基因序列标记的开发及其抗瘟育种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3'UTR序列设计特异DNA标记pi9utr,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实践,改良7份籼稻亲本(316B、金23B、R207、R228、R288、R389、明恢86)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pi9utr是一个高效显性分子标记,除R207外,在其余6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均存在明显而稳定的多态;在室内接种后的316B×75-1-127 BC4F1群体和R288×775-1-127 BC6F1群体中随机取样,进行稻瘟病抗性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及Pi9基因表达分析,证明pi9utr对两个组合回交后代个体的抗病性辅助选择效率均为100%,且在所有抗病单株中均能检测到Pi9基因的高效表达,在所有感病单株中均没有检测到Pi9基因的表达。利用pi9utr在回交世代中的连续辅助选择,获得了3个组合的BC4F1及3个组合的BC6F2代群体,为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打下了基础。
杨婷婷刘雄伦谭令辞行璇文婷梁毅吴俊刘金灵戴良英刘建丰王国梁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水稻抽穗期性状QTL的全基因组关联定位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以253份水稻种质为材料,评价了群体材料的抽穗期特性,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对水稻抽穗期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种质群体抽穗期为45~100d,变异系数为13.12%~13.39%,广义遗传率为50.94%;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了29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共60个显著关联SNP;预测15个QTL有23个与抽穗期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类似于成花素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C2H2/CCCH/B-box类锌指蛋白和MYB/MADS/PHD-finger/AP2类转录因子。
林晋军姚威彭沙莎刘文韬陈文凤白宇龙瞿媛刘雄伦刘金灵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数量性状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分蘖数性状的QTL
2019年
分蘖数是水稻株型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的性状。为了解析水稻分蘖数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鉴定分蘖数性状的新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本研究利用少蘖粳稻品种‘魔王谷’和多蘖籼稻品种‘CO39’杂交后多代自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分蘖数性状的QTL进行了基因定位。结果表明:3年共检测到4个控制分蘖数的QTL。第5染色体定位2个QTL qTN5.1和qTN5.2,分别位于标记RM3870~RM6972和RM3381~RM1237间,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88%和12.96%。第12号染色体2个QTL qTN12.1和qTN12.2,位于标记RM5746~RM2935和RM5746~SFP124间,可解释11.08%和10.26%的表型变化。QTL共定位表明qTN12.1/12.2为新的控制分蘖数的QTL,而qTN5.1和qTN5.2分别与13和8个已知QTL共定位或紧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水稻分蘖数QTL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周小龙林晋军姚威瞿媛李冰丁晓雯刘雄伦肖应辉刘金灵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水稻不育系桃农1A的苗瘟抗性被引量:3
2024年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周庚黄俊邹玉莹邓吉奇李家鑫谌强郭成龙李博文车凡昊姚威黄希来刘金灵刘雄伦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0年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包括三系法、两系法、化学杀雄法、化杀辅助两系法、核系统、核质杂种等。
刘雄伦何觉民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
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薹属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地位研究
新疆野生油菜(简称“野油”)是广泛分布在中国新疆的一种十字花科油菜野生资源.该研究对5份野生、3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2份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L.)、2份白菜型油菜(Brass...
刘雄伦
关键词:芸薹属亲缘关系进化地位
水稻Pi2/9位点3个抗瘟基因的抗菌谱及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35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对3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2、Pizt的供体亲本和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转基因近等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鉴定,比较分析3个基因的抗谱差异。结果表明:Pi9和Pi2的抗谱较广,抗性频率均达到94.2%,Pi9对菌株ROR1和X2007A–7表现感病,Pi2对菌株CHNOS60–2–3和RB14表现感病,Pizt抗谱较窄,抗性频率仅为60%,使用13对SSR引物分析其中2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可划分为4个宗谱,菌株的遗传宗谱和来源相关性不显著,与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江南王素华李智强文婷梁毅吴俊杨婷婷戴良英王国梁刘雄伦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抗性基因抗菌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